800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企業還喊著招不到人是爲什麼?

昊小欠


這種情況在每年的畢業季中都會發生一次,年復一年,現在看來已經不是什麼值得驚訝的事情了,而是成為一種常態。

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有一個更為驚訝的問題,每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都能夠達到90%以上,有些高校的就業率甚至能夠達到100%,既然就業率這麼高,又何來800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這兩者是誰在撒謊,一想便知。高校拼命的鼓吹就業率有多高,無非就是想要通過虛假的就業率來做來年招生的幌子罷了。

反過來看看大學生們的情況,畢業之前首先需要為學校籤一份就業協議書,不籤協議書的人不給畢業證。簽上了協議書就代表已經就業了,那麼學校的就業率問題就得到了保障。至於學生的就業是怎麼樣的,就不關學校的事情了。很多畢業生都是簽了就業協議書,但是卻沒有找到工作,或者工作並不稱心,離職率很高。


又回到企業招不到人的問題上。畢業生這麼多,按理說不愁招不到人。但是就業是相對的,不是畢業生也不是企業單方面就能夠決定的事情。一方面畢業生眼高手低,不願意從事基層的工作。或者是企業開出的福利待遇跟工作的內容劃不上等號,畢業生不願意去做。另一方面畢業生達不到企業的招聘條件,企業想招千里馬,而你只是一隻驢。


畢業生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很大一部分又是來自於高校。高校盲目的擴張,教育資源跟不上,專業設置的不合理,與社會的要求接不上軌,學生一畢業就失業了。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高等教育“嚴進寬出”導致的結果,大學四年不學無術也能夠輕易的拿到畢業證,在大學裡什麼都沒有學,畢業出來又如何通過企業的招聘?

要想破解這個難題,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高校、學生、企業、社會四者缺一不可,不然這種情況還會繼續。


大三老學長


有一句說得特別好:企業想找拼命幹活的牛,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的馬!

這句話深刻的反映出幾個問題來:

【1】學校教育與職場需求脫節

畢業後,大概你會聽到很多聲音就是,當年我的微積分有多麼多麼牛,但是畢業後我竟然一個都沒有用到。學校的教育畢竟還是側重於理論教育,我們學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詳細的告訴我方法,以及原理,但是實際上,我們會看見,有很多同學在學校成績很好,但是在職場發展不順利。

職場畢竟是在考驗智商和情商複雜環境。你能做事不代表能升職加薪。你在學校成績很好也不代表在職場上能夠有所創造。這裡就引發一個問題,很多在校成績厲害的學生,在企業很難適應,一方面放不下身段去協調職場關係,另一方面,自認為成績很好就應該拿高工資。

【2】找不到工作以及找不到心儀的工作

其實學歷還是一個很好的敲門磚。很多時候,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畢業生心儀的工作。為此我調查了周圍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是這麼說的:

學生一:工資才4000元,除去租房子所要花費的2500元,只剩下1500元,我幾乎所剩無幾。要說可以搬到偏遠的郊區住,但是每天一個多小時的上班路程,我真是受不了了!

學生二:我不明白,為什麼這家企業總是要加班?難道沒有員工自由嗎?難道沒有勞動法嗎?

學生三:我大學學的是生物科技,但是實際上,我可以做的事情很少。除了去一些私企美容工作做一些護膚品的檢驗工作,實際上我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3】環境發展與現實的衝突

根據一份數據調查顯示,2018年預計我國畢業大學生將高達820萬。就業形勢確實嚴峻。一方面,企業缺口不多,有經驗的員工大把且拼命。另一方面,大學生培養的成本高,不如從同行業且工作一兩年有經驗的員工招聘,儘快上手。

再者,目前各行各業確實都不容易。中國老年化日劇嚴峻,預計到2025年,老年人人數3億人口,老年人的消費是緊縮的,企業規模也日漸緊縮,意味著崗位減少。就業將更困難。

大學生想要在畢業大潮中獲得優勢,需要在校期間打造更核心的競爭力,參與更多的項目,不僅學歷夠硬,項目經驗也夠硬,那麼畢業後才不至於陷入困境。

職場上的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如果幼兒園要學兩年,小學要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不用上了,一共十八年)如此長的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最終畢業時如果給你3000工資,你願意嗎?(農民工在工地上搬磚,可能一天都1、200塊錢)


大部分的企業在選擇員工的時候,希望能得到一箇中肯,並且對某方面研究很深,不易輕易跳槽的好員工。然而面對每年約800萬的畢業生和已經有一些工作經驗的本科生,試問一下,如果你是HR,你會選擇誰呢?



一方面是畢業生不願意去那些小企業,另一方面是那些大的企業不願意收"沒真本事"的本科生,所以就造成了嚴重失業的狀態,學生無處想去,崗位無人想來。

畢竟大部分的畢業生一邊想著賺大錢,另一邊想著輕輕鬆鬆坐在辦公室,但是現實很殘酷,剛剛入職類的畢業生待遇並不是都是好的,甚至一些企業一個月實習的工資,可能連你在外房租的錢都不夠。


而且大部分畢業生渴望北上廣,願意過著那種苦日子,因為他們相信他們願意用更多時間在社會上打拼,說不定哪天真正的成功了呢?(幻想著做白日夢,但真正成功的人又會有幾個呢?)

所以還有一小部分學生願意自我創業,然而實際上成功的人太少(嗯,敬佩那些不願意給別人打工的人,願意自己做老闆,好樣的,支持你)

在企業方面,他們儘可能的會選擇有工作經驗的學生,畢竟如果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在融入這個大家庭的時候,效率就會非常快,畢業生要想從大學到社會崗位過渡,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那麼企業肯定等不及,因為企業也要賺錢也要發展!


所以要抓住根本矛盾,那麼就是你要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在未畢業之前,就已經有一些公司用超高待遇來誘惑你(一個月工資10k+,每天有下午茶,東西隨便吃)心動了嗎?心動就趕快努力學習吧!(千萬不要自己的畢業變成失業哦!)


思想之變


本人本科英語專業,研究生計算機專業,現在在國內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

研究生畢業找工作的階段對此體會非常深刻,談談我的看法。


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很多企業喊著招不到人,看似很奇怪,其實非常容易理解。

招不到人的問題

有個別實力不強的公司“招不到人”,薪資給的不足,企業吸引力不大。

另外這裡所謂的“招不到人”更多地是指“沒那麼好招人”或者說“招不到合適的人”並非真正招不到。

經歷過名企校招,現在優秀的學生名校的學生也很多,特別優秀的也算少數,企業之前也在搶人。導致很多企業也像一些學生一樣“高不成低不就”,招人“高不來,低不想要”。

某世界五百強去年校招都出現招不滿的情況,就是因為真正優秀的在內推期間就找到了工作,傲慢的招人態度,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讓很多學生選擇了其他。最後放低姿態,眼巴巴得招人(但是依然還是隻要指定的211學校,還是要能力還不錯的,這部分學生早已搞定了offer),最後還沒招滿。

“招不到人”並非一個人也招不到,只是招不滿或者難招到合適的人,這對於名企也普遍存在。

有些好的企業招不滿是因為寧願空著,等著下一波校招,等著社招,也不要“不合格”的人進來。

說到底還是能力能不能支撐你的理想的問題。

可是總有一些沒真才實學的人,還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夠努力,抱怨這抱怨那,“不服氣”。

都是哪些人“找不到工作”?

800萬看似很多,但是大學生基數也非常大。

首先請大家想一下,都是哪些人找不到工作?

根據我的所見所聞,名校的學生普遍非常好找工作,普通學校裡專業學的非常紮實學生也不愁找工作。

找不到工作的學生不說有多麼強的自學能力,多麼強的主動性。大部分連自己的專業都沒學好。

“找不到工作”的學生大學都在幹啥?

我見到的“不好找工作”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大學裡不太努力的學生,甚至連學習都不好,更別說學一些和工作需要的技術。

可以對比一下二本的學生和名校的學生學習氛圍,日常生活,我想大家心裡應該有數了。

很多大學生在大學裡“混日子”,“及格萬歲”、“不掛科的大學不完整”,上課玩手機,沒課打打遊戲、泡泡妞、吃吃喝喝等。

很多大學生大學前三年混日子,最後一年甚至最後一兩個月才“幡然醒悟”努力學習,努力找工作。

如果這類學生都能輕鬆順利找到好工作,那麼還有天理嗎?

欠下的總是要還的。企業不會為廢柴買單!

大學教育和企業要求之間的矛盾

大學教的很多內容偏理論化,企業要求偏實踐化。

很多大學裡面教的內容相對淺顯,相對基礎,甚至有些知識是“過時”的。

而很多學生並沒有從“高中思維”轉變到“大學思維”,以為學習好考試分數高就行,其他的不重要。不去了解企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技能。

總是覺得“時間還早”,“周圍人都這樣”等,日子很快過去,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能力不行。

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

很多普通大學的學生,總覺得名校的學生都是龜兔賽跑裡的兔子,都懶洋洋。

反而是自己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追求地學生在混日子。

有些人怪學校,怪氛圍,我認為只能怪自己。

大學教育本來就和高中不一樣,不可能像高中一樣,什麼都明確告訴你,手把手教你。而且即便像培訓機構一樣教,依然有大把學生不願聽課,看看一般的學校裡專業課玩手機的多少?課餘時間都在幹啥?就算像培訓班一樣有很多人不想學,不主動學。畢業再怪學校不聽。最終學出來還是千差萬別。就業的時候人那麼多,企業當然選基礎更紮實,學的更好的學生。

研究生期間有一個關係非常不錯的同學非常優秀,人比較聰明還比絕大部分同學更努力。

經常搞比賽搞到半夜才回去,學習也專業第一,拿了各種獎學金,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一些對能力提高有幫助的事情,在全國性的很多比賽都拿到了非常好的成績,最後去了阿里巴巴。

雖然無不算成功,而且我自認為自己也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是我本科是一個普通二本學校,英語翻譯專業,我大二開始重點學習自己喜歡的計算機編程,但是我英語專業的證書如英語專業八級、英語專業四級,甚至不需要考的大學英語四級和大學英語六級也都通過了。

大學期間放學總是第一時間衝到宿舍學編程,暑假寒假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編程。大學裡參與我們市單證防偽系統開發(該系統現在還在用),偶然的機會參加了一次軟件比賽,拿了我們學校那一年唯一的省級一等獎(計算機學院也有二三十個團隊參加)。

最後考研也考到了計算機專業,現在也在一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工作。

為什麼還有一些人思想還不轉變,學啥都手把手等著別人教。學校裡教的不好好學,找不到工作逼急了才去培訓好好學。找到工作再怪學校?難道不應該自己反思嗎?

欠下的總是要還的,企業不會為廢柴買單

這句話並不是我說的,而是我們公司入職的時候一個人力資源老大說的

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很多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看似矛盾,其實是必然現象。

找工作的階段優秀的學生在內推階段輕鬆拿到好幾個名企offer,“痛苦地”在這些企業裡面選一家。一般的學生在校招階段才能找到工作,甚至都是一般的企業。專業技能很差的學生,校招甚至都找不到工作,等著公司“補招”。

企業招應屆生未必全都要求技能完全達到工作需要,很多專業基礎非常紮實的學生好的企業也願意要,可是很多學生的專業學的一塌糊塗。

非名校在就業是本來就不佔優勢,但是大學期間還在混日子,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難想象了。

找不到工作的人自己該想想大學裡自己都在幹啥?

你今天走的每一步,都會在未來留下印記。

前幾天在問答上還看到有人問“大學裡沒好好學,找不到差不多的工作怎麼辦?”,還有人問“想寫簡歷求職,大學裡成績不好,沒有像樣的證書,沒有獲獎該怎麼辦?”,我只想說“涼拌!”。

另外有人說還有走關係找到工作的

確實有這種情況。有關係的靠關係,沒關係靠能力。沒關係還沒能力還不努力,還說啥?!

說再多依然有不聽的,依然都不當回事的,這不重要。希望畢業的時候有勇氣對自己說沒有荒廢,你的工作的層次也將是你大學是否努力的見證。

成績固然不能代表全部,第一份工作固然可能無法決定一生,但是就像大學讀名校和普通本科一樣,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你的能力,影響了你以後的發展。這種差距未必是越來越小,別人資源更多,能力更強,未必不比你更努力,未必機遇比你差。

機會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是給“不服氣的人”。

大學迷茫的問題可以看看我的另外一個回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52735151883813124/


本人擅長解答英語、計算機、考研、大學生活等相關問題,歡迎關注我,也歡迎類似問題可以邀請我回答。

歡迎在評論區和我探討,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


明明如月學長


有的是想找到發財的工作,比如,今年畢業的,兒子的同學,他的理想工作是金融炒家,諸如:老闆給一個崗位就是管理家戶的投資,如投資經理之類。這是比較難的,一個大學生,能勝任嗎,畢業後就在家,睡醒就出冷汗。

有一個是去深圳上班的,第一天上街賣牛奶,他就不幹了。

兒子的另一個同學,湛江人,到佛山找到工作,租了房,工作半個月就不幹了,因為工作被經理批評了。

這些情況都很讓我感慨,其實,工作就是從苦幹起,從嚴要求幹起,現在青年人沒有“賽馬”的想法,想當然認為,工作就是工坐,坐上幾年評個職升個官。

我兒子能夠在幾次的實習中讓人發現,這是比較有耐心的找工作,不管這麼說,工作可以一層層走,從最高到低,一路找單位實習,從大三開始,有耐心,有表現,廣深兩地都參與應聘。


閒適人家


一邊是大學生就業難,一邊是企業招工難,看似是矛盾體,其實是很無奈的社會現實。

大學生就業有多難?我考察過我省的大型社招會,毫不誇張的說,可以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來形容。很多學生跟磕頭蟲似的陪笑臉投簡歷,可剛一轉身就被人扔到了地上。我身邊的朋友,孩子大學畢業很久了都沒找到穩定的工作。有一個老同事的孩子,工作還是我幫忙安排的。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這麼難呢?

一,大學擴招惹的禍。大學擴招以後,上大學跟上街買菜似的容易,滿大街都是大學生,供給嚴重過剩,所以好工作難求。

二,求職標準偏高。很多大學生,特別是二、三本以及大專生,書生意氣,自視甚高,只想進科室做幹部,寧可在家啃老也不願意進工廠下車間。

三,工作能力與企業要求不匹配。大學教育與企業需求脫節,培養的學生眼高手低。而企業需要的是入職即能上崗的人才。這種能力與需求的不匹配,造成相看兩厭的局面。

企業招工有多難?我瞭解幾個私企,可以說是非常缺人,他們的招聘專員基本天天跑人力資源市場,在人才市場有長期、固定的展位。即便如此,招聘情況依然不容樂觀。這是為什麼呢?

一,招聘標準要求水漲船高。大學擴招後,私企老闆們眼光也高了許多。很多崗位,明明大專生就能滿足要求,老闆偏偏要求二本以上學歷。招不上來,就罵人資部門無能,讓招聘專員頭疼不已。

二,待遇太低。最關鍵是還是工資待遇太低。很多私營單位,大學生入職起薪才2000元。北京等一線城市,985本科月薪3500元。這樣的待遇,跟打發叫花子似的,對學生沒有丁點的吸引力。

三,工作條件惡劣,留不住人。這是很多私企的通病。老闆只想掙錢,在環境、食宿、安全上舍不得投入,工作條件惡劣,勞動防護缺失,安全事故頻發。根本留不住人才。

那麼,應該如何解決一邊是就業難一邊是招工難的矛盾呢?

一,大學教育要改革。改變大學教育去市場需求脫節問題,向實踐化、實用化發展,加強與企業的互動合作,為企業培養新型的實用型人才。

二,學生要降低期望值。大學生也要降低求職的期望值,特別是二三本學生,與一本和重本競爭沒有任何優勢,應向基層生產、管理和服務崗位發展。

三,企業要給予大學生應有的待遇尊重。企業之所以招人困難,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捨不得給錢。錢只要給單位,人不是問題。

四,企業要改善工作環境。私企要改變血汗工廠的不良形象,在工作條件和人文環境上多下功夫。栽得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交流。

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毫無疑問,企業需要的是拿來即可用的人才,而不是大學畢業生的那一紙文憑,而大學生嚮往的又是學有所用,還希望有朝九晚五,衣著光鮮亮麗的體面工作,雙方的期望值根本不在一個頻道,所以造就了“眾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企業卻喊著招不到人”的尷尬現狀。



作為企業方,利潤越來越微薄,能生存下來已不易,誰又願意花那麼大的成本、花那麼長的時間去培養一個短期不能為企業所用的大學生?說句實話,培養一個能用、好用的人才並不是一兩年就可以的,特別對於技術類人員,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花費大量金錢,通過無數次實踐而來的,而實踐就會出錯,出錯就會產生成本,是需要花費大量的試錯成本的,說直白點就是要用錢燒出來的。之所以有經驗的人才會吃香,那是因為人家已經在別的地方試過無數次錯了,已經用錢燒成合格的人才了,用人方企業不用再燒錢了,一拿過來就可以用了,那當然搶手啊,所以造成了有經驗的人很搶手,沒經驗的大學生卻無人問津這種尷尬現狀!

作為應屆畢業生方,寒窗苦讀了十幾年,畢業後當然想有出頭之日啊,找工作當然要找專業對口的、體面一點的,最好還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啊,可現實就是殘忍的,由於缺乏實際可操作的、缺乏貼合企業實況的一線工作經驗,應屆畢業大學生往往在求職過程中被碰得頭破血流,不是公司對你有偏見,也不是社會不認可你的文憑,那是因為雙方的期望值完全不在同一水平啊!

企業有企業的難,畢業生有畢業生的苦,要解決這麼操蛋的問題,或者只有下兩劑猛藥,方能解決這個難題。第一,國家出臺扶持政策,設立專項資金補貼錄用應屆畢業生的公司,連續補貼兩年,以減輕錄用應屆畢業生所面臨的經濟壓力。第二,改革大學教育方式,以更貼合企業實際運作的方式進行教育,同時,加大學校與公司之間的互動,增加實踐機會,打造出貼近一線企業的有用人才,讓企業拿來即可快速使用的人才。

或者,只有通過以上兩種方式,方能破解當下“眾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企業卻喊著招不到人”的尷尬現狀!


設計製造迷


每年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出現,今天也和一位阿姨聊了一下,就簡單的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先說一下為什麼找不到人吧

1,工資待遇的不匹配,一個學生讀書時候少一點的也有1000塊錢一個月的生活費(注意,這還是不用交房租,交通費且吃的極度便宜的情況下的支出)。而到了社會上呢,就我所在的昆明而言一般點的學生畢業3000左右,除去各種開支也就和學校的差不多,而且工作還累啊,所以很多學生都該考研的考公務員的都去考了,這就把社會上大部分的學生都有了歸宿或者說有了方向;

2,說一說行業的選擇上,我身邊很多同學畢業了都去了互聯網行業,因為互聯網行業起薪高,而一些傳統行業呢,給不起價,但是大多數專業的對口行業都是傳統行業,很多也就招不到人咯,部分行業扎堆,部分行業無人問津也是現在的基本情況之一;

3,很多公司培養體系的缺失或者不健全,一個校招的學生到成才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才會形成系統,而很多公司根本沒有一個人才培養的系統,讓人感覺學不到東西,同時也給不起錢,但是要求又很高,所以很多公司找不到合適的人;

再說一下我認為找不到合適工作的原因

1,理論與實際結合的難點,學生時代是個什麼都會想的時候,接觸到的都是些理論上的東西,不可否認,理論上的東西很多都是屬於假設的,把種種困難假設為0或者降低了難度,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就會遇到一堆的問題,這個理論和實際結合的過程很多人會找不到方法,也有人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會認為自己不合適,所以成為了一個找不到合適工作的難點之一;

2,信息的現在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是有的時候信息多了就複雜了,也就是不純粹了,加上很多人不管是刻意還是宣揚的是一種快節奏的成功方法,但是成功真的那麼快麼?不見得!很多時候我們工作的時候都是這邊看著那邊更好,加上又沒有系統的培養且大多數人都是一般人沒有那麼高的智商和情商,我們就很難成為了企業所需的那種人;

其實,總結一下就是,你看得上的看不上你,看得上你的你看不上,有的時候降低一點點期望值可能會好一些


明玉學長


首先需要明白兩個問題。
1.800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還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如今的大學生比比皆是,不像四五十年以前一說大學生,大家覺得都很了不起,能考上大學都很厲害。現在加上擴招,分數下的降低會有很多的學生都有進入大學的機會。那畢業後的就業問題也應運而生。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會參加各種大型的招聘會,當自己的需求與公司的要求相契合時,那這樣我們才會投個簡歷在進行進一步的面試,被錄取後可能會考慮進入該公司。同樣也有很多大學生到畢業了,也沒有找到工作,並不是說沒有需要他這個專業的崗位,而是說這類大學生並不想從事這樣的工作,所以說並不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2.企業招不到人,還是留不住人?

目前95後已經開始工作,據報道95後離職率超級高,可能跟公司有關,也可能跟個人有關。公司如何培養新人,是否有健全的體制,是否有規範的流程對應屆畢業生的去留,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很多應屆生通過不斷的跳槽來提高薪資,這也確實是一個快捷有效的方法,也是公司不斷的進新人,但總是培養不成老人就離職了,很多新入職者進入公司後發現跟之前瞭解的並不一樣,也有很多複雜的問題,不適應或者得不到認同也都有可能是其離職的原因。所以說並不是企業招不到人,更多的是留不住人。

更多問題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為大家詳盡解答定期發佈CAXA CAD 表格,透視表,VBA方面的視頻,大家喜歡哪些方面的視頻,可以評論,私信我


Tony默然


這確實是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干預較多。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大多數家庭的孩子少而且被家長視為“掌上明珠”,父母或者長輩都希望孩子能找個相對穩定的白領工作,不願意孩子到企業去做苦力。


掙錢少不說,工作時間還長,勞動強度又大,風險也大,企業說裁員就裁員,不穩定。另外,說起來面子上也過不去。


或許對於地處南方的大學生更注重經商做生意,而處於北方的大學生,更願意考公務員。


我身邊的好多同事或者親屬的孩子都選擇考公務員、事業編或者“三支一服”,寧可到行政單位當個臨時工,也不願意去企業當工人。


因為,還可能影響到交友層次,甚至會影響將來找對象和生活幸福指數等諸多問題。


可憐天下父母心呀,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二、優秀學生難求。


現在的大學生眼高手低,有些都是混下來的大學文憑。


記得在某大學學習時,教授講,現在的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獲取慾望並不強烈,老師們是精心傳授,而有的學生卻問講的內容考試有嗎?


試問這種學習態度,大學生的含金量能有多高呀。

好好讀書的大學生,出來還是能找到理想工作的,也知道珍惜和感恩!


而有的大學生整天玩遊戲!高工資沒能力拿,低工資看不起!學校學的很多東西又用不上,沒經驗,沒本事,沒能力,還總想一步登天!加會班就叫苦連天,吃不了一點點苦!


所以,畢業後找工作時高不成低不就,好單位進不去,因為無法勝任,大多數大學生都經歷了面試被刷的情形。而企業壓根就不願意去,處於尷尬兩難的境地。


三、專業匹配度很低。


據悉,目前80%的大學畢業生從事與專業不相關的工作,因此專業匹配度很低,除了醫學、生物等專業,其他專業的大學生幾乎都在做不相關工作,這貌似揭示了大學讀什麼專業沒關係,只要讀個名校就行。


四、教育目的沒定位好。


有些學生到畢業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幹什麼工作,沒有一個人生規劃,白白荒廢大學四年光陰!


所以,大學生應該從上大一開始就規劃設計好專業、學科和未來的方向目標,而不是等到大四找工作前才開始設計,那樣什麼都來不及了!

看到別的同學都開始工作掙錢,而有的大學生還在為找工作而到處奔波,這一差就是3-5年的時間呀。


那麼大學畢業生該如何找工作呢?本人認為。


首先,準確定位自己,設定職業規劃。


如果對自己的未來規劃並不明確,無法清晰準確地定位自己,最起碼要知道想做什麼樣的工作。


包括工作性質,工作範圍,是不是專業對口以及大概的薪資範圍等,這些都可以在知悉求職現狀以及自身的能力後有個大概的瞭解。


其次,多參加招聘會,積累豐富經驗。


招聘會主要分為人才招聘會、校園春招秋招、網絡平臺招聘會等幾種形式。人才招聘會大多是招社會上有經驗的人,所以去之前打聽清楚;


校園招聘會可以稍微跑跑,但是各方面都不怎麼出彩的大學生,就不用太積極地跑了,很多簡歷都淹沒了。不過倒是可以見見世面,瞭解一些情況,積累一些經驗。


相比之下網絡平臺招聘還是比較有用的,簡歷寫好,多投簡歷,等待面試通知就好。

有些大的企業還會要求完成一些題目,按照要求做完就好,如果簡歷投遞的是一些有語言要求的企業,最好提前準備齊全,打好提前量。


再次,保持良好心態,注重形態儀表。


心態決定格局,儀表決定首因效應。特別是筆試通過,需要面試時,一定要遵守時間,準時到達;一定要著裝整齊,面帶微笑;


一定要放鬆,有自信,並如實回答面試官的問題,千萬不要不懂裝懂,要把自己的長處表現給面試官。無論成功與否,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態。


最後,多方對比選擇,找到理想工作。


因為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切不可隨便將就。“先就業再擇業”絕不是說草率的找份工作,然後騎驢找馬。


而是說先找一份適合的工作,認真幹,等到對這個行業有了解,再衡量這個行業是否適合自己發展,從興趣愛好到自身能力來綜合判斷。


怎麼也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瞭解一個行業。


第一份工作直接奠定了以後的工作基調,所以要多選擇,多比較,慎重選擇。

不難發現,那些頻繁換工作的同學,畢業5年後,還是處於基層,而那些畢業後一直在一家公司乾的或者當年就考取公務員的,基本上都成為了團隊的負責人或者單位環節幹部。


所以,各位同學,第一份工作不要草率,不要著急,一定要慎重選擇,最起碼是自己喜歡的,只要不是特別討厭都可以。


然後沉下心來努力幹,只要工資待遇足夠生活,公司薪資體系完善,有上升的空間,就可以了。


千萬不可好高騖遠,妄自尊大,否則無法找到令人滿意的工作。


勇敢面對人生的機遇和挑戰,將使你建立很好的工作態度和人生信念。


嶄新的生活從信心百倍地尋找工作開始,祝所有的大學生朋友們求職路上順利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