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鐵哥們?他是怎麼交下他們的?

市場快餐店


清德宗光緒三十三年(1907AD),關外幾個中年將領馬龍潭(五十歲)、吳俊升(四十四歲)、馮德麟(三十九歲)、張景惠(三十六歲)、湯玉麟(三十六歲,據說小張景惠不到一個月)、孫烈臣(三十五歲)、張作霖(三十二歲)、張作相(二十八歲)八人在一次剿匪大捷之後以年齡為序,在洮南關帝廟中

結拜為兄弟。在當時誰也不知道,這幾個人生似乎也就不過爾爾的中年武夫會在日後叱吒風雲,創造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這兄弟八人都是傾蓋之交,或因情義或因利益相互羈絆在一起。中間雖有翻臉了甚至拔刀相向,比如馮德麟曾經率部與張作霖開戰;為了打到王永江,湯玉麟張景惠曾向張作霖持械示威。但歸根結底,這幾個人還都因為張作霖的出現而走到了一起,也因為張作霖的死去而絮散萍飄,各有宿命。所有在後人看來,這幾位風雲豪傑的盛衰榮辱,似乎只是張作霖這個天才在那個亂世帶來的一片雲霞。


電視劇《少帥》中的洮南八兄弟。

從光緒二十七年(1901AD),張作霖麾下的保險隊和張景惠的自衛團合併開始,張作霖進入了自己事業的上升期。之後又因同鄉關係,張作霖的保險隊得到了當地總巡長馮麟閣(又名德麟,奉天海城人)的支持,得到了官方執照,從此成為正是的地方團練,而不僅僅只是傭兵團——或者是鏢局。

在此期間,張作霖陸續結識日後輔佐他組建奉軍老派兄弟們,先是出身草莽的湯玉麟(奉天義縣人,早年落草)和張作相 (奉天錦州人,早年落草,他經常被誤以為是張作霖的親兄弟),之後是孫烈臣(奉天黑山人,曾為盛京將軍府侍衛,之後派去輔助張作霖剿匪)、吳俊升(奉天昌圖人,捕快出身,時任騎兵營哨官,是張作霖的同事),以及馬龍潭(山東德州慶雲人,沒落貴族出身,為世襲五品雲騎尉)。

張作霖墓,最終還是由和他相遇最早,也是爭議最大的四哥張景惠修築。

張作霖及其“老兄弟”是《三國演義》、《說唐傳》這些英雄傳奇培育的產物,覺得真正的英雄好漢應該像中世紀的那些英雄一樣快意恩仇,也就是心甘情願為“忠義”的價值觀而犧牲。

雖然這種觀點在今日的東方社會也應該屬於正常的價值觀,而在清末民初的官場之上,張作霖和他兄弟們的價值觀卻遭到了挑戰。因為在當時從軍校出身的軍人們比如像藍天蔚、吳祿貞這些人,對張作霖這些行伍出身的將領們是很鄙視的。而針鋒相對,在這些草莽英雄的眼中藍天蔚、吳祿貞這類人將抽象的政治原則(比如國家意識、民族主義之類)置於具體的個人情義之上,也是不可理喻,甚至是忘恩負義。



一筆虎,北洋時武將們都喜歡露一手。

辛亥軍興,新軍諸將推舉藍天蔚為關東都督。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不肯正面攖其怒焰,於是成立東三省保安會前來敷衍。而所謂保安會既可以解釋為獨立之後的預備省議會;也可以解釋為鎮壓叛亂保境安民的臨時機構。趙爾巽一面搪塞住革命勢力,一面密召張作霖南下勤王。張作霖進駐省城後,迅速鎮壓或驅逐了剛剛露頭的革命黨人,從此掌控半個奉天。民國成立,大總統袁世凱任命張作霖為二十七師師長,授中將軍銜。袁世凱稱帝時由於張作霖表態積極,於是受封為盛京將軍。在袁世凱去世時,張作霖已經出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和三哥二十八師師長馮德麟二人共同管理奉天。後來張勳發動復辟,馮德麟入關響應,不久一敗塗地。此後便由張作霖一人完全控制奉天。民國八年,吉林督軍孟恩遠在寬城子事件中處理不善,招致倭人出兵干涉。大總統徐世昌十分不滿,令張作霖等人討伐並據有其地,由此張作霖等人完全控制了關東三省。


中華民國大元帥張雨亭公。張大帥入主白宮,是洮南八義最輝煌的時刻,也是離別的開始。


陳大舍


張作霖的鐵哥們主要有八個。1907年,在剿滅蒙古叛匪陶克陶胡後,張作霖與馬龍潭、吳俊生、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共八人在洮南關帝廟中磕頭換譜,按年齡排位,結拜為生死之交。我們來簡單瞭解一下張作霖的七個兄弟都是何許人也。

老大馬龍潭

馬龍潭,當過奉天巡防營右路統領。軍人家庭出身,深明大義,能文能武。張作霖一手提拔他做到東邊道鎮守使,四洮路總辦。在張作霖死後,立誓不跟日本人接觸,從此隱居起來。晚年熱衷於慈善事業,人稱“馬大善人”。1940年,在四平去世,享年84歲,出殯時,當地上萬群眾自發地為他送行。

老二吳俊生

當過奉天巡防營後路統領。結拜後,他死心塌地地追隨張作霖。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系落敗,北京免去了張作霖的職位,任命盧俊生為奉天督軍。然而,吳俊生仍然只聽命於張作霖,對北京的指示從來都是當做耳邊風。並且,他擁護張作霖出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佈東三省獨立。在後來的皇姑屯事件中,吳俊生與張作霖一同喪命,真正地兌現了“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老三馮德麟

當過奉天巡防營左路統領。後來,他與張作霖之間有了嫌隙。他因為幫助張勳復辟失敗,被北京關押起來。張作霖不計前嫌,千方百計將他救了出來。還讓他出任三陵都統,讓他的兒子出任東北空軍少將參謀長。

老四湯玉麟

當過奉天巡防前路馬二營幫帶。湯玉麟在保險隊時就跟著張作霖一起出生入死,還多次救過張作霖的性命。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後,湯玉麟幫助張學良東北易幟,他多次拒絕日本人的偽滿洲國的職位,更是率領部下與日本軍隊交過戰。

老五張景惠

當過奉天巡防營馬三營管帶。九一八事變後,成為日本人走狗,出任過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八一五”光復,被蘇軍逮捕,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去世。

老六孫烈臣

當過奉天巡防前路馬四營管帶。對張作霖忠心耿耿,盡心輔佐,是張作霖的得力干將,在追隨張作霖作戰期間,戰功赫赫。1924年孫烈臣病逝,張作霖抱著他的屍體痛哭半個多鐘頭,並出資數萬元為他舉行葬禮。

老八張作相

他與張作霖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實際上兩人並無血緣關係。張作霖很看重他,多次任命他出任重要官職,他屢次拒絕。“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誘之以高官厚祿,他仍是不為所動,於是日本人把他的財產悉數沒收。張作霖死後,他積極輔佐張學良主政東北大局。


豆漿盒子


張作霖出生綠林,很講義氣,善於交際,他的成功離不開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其中最鐵的兄弟有七個(但是後來他們中間有些人慢慢離心離德了),那就是他拜把子的七個弟兄,1907年張作霖與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結為金蘭兄弟。

張作霖與這七個人是在互幫互助下積累的友情。

馬龍潭

馬龍潭,山東人,少年時風流倜儻、文武通達,愛好書法,後來因為他哥哥被捻軍殺死,他覺得投軍為其報仇,之後抵抗過沙俄軍隊,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率領軍隊保護清廷東北皇陵,被委任為遼陽總巡、通化總巡,後被張作霖撤職。九一八事變後,暫居四平,日本人希望用他的名望收買人心,於是擅自發出公告,委任他為中滿自治會會長,馬龍潭得知後大怒,拍案拒絕,並一頭撞向床頭,血流不止,1940年病還是你於四平。馬龍潭隨戎馬在外,但仍然為故鄉捐款,其也被人們稱為一代儒將。

吳俊升

吳俊升,奉天昌圖人,他表面憨厚,但是為人心狠、狡猾,1912年滿族王公與日本人勾結,策動“滿蒙獨立”,吳俊升率部給其沉重打擊,1921年升任黑龍江督軍兼省長。

1925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俊升升任第五軍軍長,1925年任討逆軍總司令,擊敗郭松齡,1928年吳俊升與張作霖一起退兵關外,6月4日與張作霖一起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

孫烈臣

孫烈臣,1872年出生於奉天黑山,1900年孫烈臣因護送盛京總督增祺有功,被留任,之後隨張作霖剿匪,戰功卓越,成為張作霖最信賴的心腹干將之一,之後孫烈臣任吉林督軍兼省長、黑龍江督軍兼省長,幫助張作霖發展東北和與曹錕、段祺瑞爭奪天下,1924年4月25日病逝。

張景惠

張景惠,奉天台安人,1871年出生於一農民家庭,因善於結交,後趁亂世而起,之後與張作霖一見如故,把自己的隊伍交予張作霖指揮,自己甘當副手,對張作霖言聽計從。

九一八事變後,張景惠公然投敵,當了漢奸,之後被蘇軍逮捕,關押於遼寧的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死於戰犯管理所。

馮德麟

馮德麟,1868年出生奉天海城,早年投身綠林,後被清政府收編,1916年馮德麟與張作霖共同驅趕奉天督軍段芝貴,把持東北大權,1917年帶著200衛兵進京支持溥儀復辟,被段祺瑞擊敗俘獲,經過張作霖的活動,被釋放,之後任清陵的看守大臣,下野後,開始創辦實業,引導兒子馮庸脫離軍界從事實業。1926年8月11日在北鎮大宅突發心臟病去世。

湯玉麟

湯玉麟,1871年出生於奉天義縣一貧苦家庭,之後落草為寇,稱霸遼西,曾就過張作霖一命,二人遂結為生死之交。1916年湯玉麟與張作霖交惡,1917年逃回原籍隱居,在張作相、張景惠等人的勸說下,張作霖重新啟用湯玉麟,湯玉麟之後軍功卓越,1928年與張學良等人共同通電易幟。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進攻熱河,湯玉麟敗退,被宋哲元收編,之後寓居天津,晚年的湯玉麟保持了氣節,一直拒絕出任偽職,1949年2月在天津病死。

張作相

張作相,1881年出生奉天錦州義縣,1901年打死仇人後上山落草為寇,之後率二十多人投靠北鎮的張作霖,之後隨張作霖一路上升,1933年因東北軍在熱河抗戰不利,於是辭去軍職,寓居天津,對於日本人讓他當偽職的請求,他一直拒絕,1949年3月病逝於天津。

張作相是張學良的輔帥,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在主政吉林期間大力發展經濟、鐵路和教育,創辦了吉林大學、興辦自來水,修築柏油馬路,拒絕與日本人合作修築吉海鐵路。

如有錯誤,望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