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法律規定教師收入不低於公務員,公務員有車補,教師也應該有車補,對此你怎麼看?

鷹眼看民生


本人是一名普通的在職公務員,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簡單瞭解一下車補的來歷,車補是公務交通補貼,發之前都可以用公車保障,主要是用於市內公務支出,比如開會,調研,檢查,除非上級來人,市內一般不在派遣公務用車,否則就是違規。後來車改了,不準公車出行了,為保證公務人員合理的公務外出,給所有人發了車補。既然是公務交通補貼,這樣給教師發就有些不合理了,畢竟教師大多數沒有公務出行的需求。

其次看看“教師收入不低於公務員”,這是國家政府規定的,並不是法律規定的。規定的是“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現在從廣義上來看,陽光工資之後,大部分的教師工資已經比公務員工資高了,有些人盯著較落後地區的教師工資對比較發達地區的公務員工資,然後拿來說事,這樣是不對的。

當然肯定有些地方還做的不夠,這是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的。

我個人的想法,我非常支持提高教師工資,而且最好不要鉚釘於公務員工資,要大幅度的提高,讓更多的有理想有能力有抱負的優秀學生報考師範類學校,畢業後投身於教育的事業當中,能夠大幅度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能力,提高教學水平,為我們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最終反饋到我們國家的社會建設上,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我們還要看到,一旦教師隊伍工資提高了,就會得到更多的監督,就會有人拿部分老師不但拿高工資還開輔導班賺錢說事,這樣的是存在的,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會影響。所以,我們在提高教師待遇的基礎上,一定要加強監督,將這股歪風邪氣打壓下去,一旦發現,直接踢出教師隊伍,絕不姑息。


小足球大快樂


首先,我支持教師有車補!可是沒有啊!

其次,看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意見》提出,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鄉鎮工作補貼,以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完善老少邊窮島等貧困艱苦地區教師待遇政策,依據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做到越往基層、越往艱苦地區補助水平越高。

最後,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你連車都買不上,你要什麼車補!

2 老師的工資每天還要和上百個家長打電話,這是基本師德,至於車補,老師做夢吧!

3 又在騙可憐的老師們;

4 說一樣其實真不一樣!

5 我們班主任津貼一分沒有;

6 洗洗睡吧!說說你也當真的;

7 是工資不是收入;

8 也可以增加教齡補貼,500、800、1200。


遊戲大咖王


作為一名在崗公務員,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1.首先來說大家談到的國家規定,規定是這樣表述的:

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請大家注意這個是“當地”,也就是說僅限於在一個區域內的教師和公務員來比,那些跨區域、跨市、跨省對二者工資收入進行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2.這裡所謂的“當地”,一般是指一個地級市範圍內。因為公務員是屬於行政工資,教師是屬於事業編工資,這兩類人員的工資中的基本部分,即公務員工資構成中的的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兩項,教師工資構成中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兩項,

說出來大家不相信,是國家規定死了的,也就是說全國上下是一致的,北到黑龍江,南到海南島,無論你是科級幹部,還是處級幹部,小學中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同一級別內這兩項都是一樣多的,而且額度和標準是網上可查的

3.那大家就要問了,按你這樣說,那為什麼不同地方,包括一個省裡面,不同地方的公務員或者教師,工資為什麼還不一樣呢?對,這其中還涉及一個關鍵的津補貼的問題。雖然教師、公務員工資構成中上面所說兩項全國是一致的,但是兩項加起來總額不是很高,而工資構成中除了這兩項還有很多其他構成部分,其中最關鍵、額度最高的就是津補貼。

4.津補貼額度是各個地方都不同的,這是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來定的,基本上是以地級市為單位了,也就是說,你當公務員或者教師,在一個地級市內,津補貼都是一致的。所以說,即使在同一個省,不同的地級市,公務員和教師的收入也是有差別的,大家明顯會感覺到,省會城市肯定是比其他地方高,這主要是因為省會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最高的,因此教師、公務員的津補貼標準就相對高些了。

5.

一般而言,經濟發達的地方津補貼就高,加上國家規定的基本工資後,公務員、教師的工資就高;經濟水平稍微滯後的地方津補貼就低,公務員、教師的工資就低。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感覺到,在不同地方做公務員和做教師,工資不一致的原因了。

6.迴歸到同一個區域內(比如說一個地級市內)來談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首先請大家注意到“平均工資水平”這個概念,

相信大家經常會遇到這個詞,比如新聞上說國家發佈了年度某某平均數據,大家都會開玩笑:唉,又被平均了;唉,又拖後腿了……以一個市的教師為例,平均工資是所有的老師,老老師、新老師、高級教師、新入門教師、城鎮教師、農村教師、中學教師、小學教師等等加起來除以教師總數,得出當地教師平均工資水平;而公務員系統則是:上到市委書記,中到局長,下到無數的科員等等加起來除公務員數,得出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這樣大家就可以看到,做到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根本不難,因為這中間還涉及總工資額度,人數基數等等。而絕大部分人的理解模式是:我是一箇中學老師,我的工資比我一個當處長的公務員同學低
……有一句話能夠幫助大家理解: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不等於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

7.最後來說這個車補的問題:車補是近年來公車改革出臺後的一項新政,主要是由於黨政機關的公車大量縮減後,給予公務人員的公車補貼,而且這個標準也是全國一致的(網上可查),但大家注意到,在黨政機關工作的事業編人員(教師也屬於事業編)也是沒有公車補貼的。這只是一項新政而已,和大家所說到的教師、公務員工資平均水平是不同性質的問題,

那些說教師要經常家訪、加班等的要知道,沒有哪一個行業是不加班的,沒有哪一個行業是不辛苦的,包括教師、也包括公務員……至於教師和機關的事業單位人員,是否能享有車補,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改革的進程推進,或許會有新的政策的。


北京的山裡人


我14年參加工作,一般公務員,職務犯罪偵查一線,從六月到現在,只有一個週末得到休息,其他的都在加班工作,現在月收入5900,年底只有一個全省精神文明獎(一個月應發工資)和十三個月工資(基本工資),其他只有每個節日300塊錢禮品的工會福利。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收入,年底績效就從來沒得到過。

同年參加工作的朋友,在縣高中教書,前些年的工資確實比我們低,但近兩年漲幅很大,現在每月實發7600,還有班主任津貼,除正常排課外,其餘每多上一節課包含自習,多100元的補課費,然後還有績效,每年固定三個月假期。職稱高的老教師每月能有10000以上。假期還能偷偷操補習班,按課時收費。所以我不明白現在怎麼還會有老師不滿意工資收入。

說實話,我們當地的很多人都不願意考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只想考老師,連找對象都要優先找老師,因為工資高,還有假期,能更好照顧家庭。


壬申午未


因為法律規定教師的收入不應低於公務員,公務員有車補,教師也應該有車補,對此你怎麼看?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隨著教師待遇問題受到國家的關注以來,大家對於教師待遇的討論一直未停止,而且更是越來越激烈。尤其是2018年以來,關於教師收入問題更是備受社會所關注,甚至成為社會關注問題的主流之一。


從當今實際來講,教師的待遇確實應該提高,尤其是鄉村、貧困偏遠地區的教師,他們現在的處境確實很困難。讓教師的收入高於公務員的規定也應該得到兌現,這也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教育事業發展的信心和對教師的職業尊重。筆者是堅定支持提高教師工資待遇,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自從公務用車車改以來,車補一直是事業編關注的主題,很多事業編對於沒能獲得車補頗有微詞。現如今,有人提出應該讓教師也領取車補。從車補的發放來講,要根據各地的車改具體政策,有些地區也為教師發放車補,但從已經車改的地區來看,很少地區將教師列入發放範圍,絕大多數地區並沒有為教師發放車補。

實話講,從工作實際來講,公務員的出發頻率確實要比教師高很多,行政工作對出發的需要也比較迫切,有些單位的公務員一週差不多得三四天都是在出發中,而教師的出發次數就會少的多。當然,在公務員隊伍中,也有幾乎不怎麼出發的人,但這類人在公務員隊伍中還是少數。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教育、體制內、公考問題答疑。

東愛雨公考


沒點常識,車補是取消公務用車後讓公務員自己開車或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辦公事的,老師在學校裡教學開什麼車?學校太大循環車嗎?


樓羅56


本人在事業單位幹過,現在公務員體系中,瞭解兩種性質的工資構成。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一句:國家規定的教師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在絕大多數地方是做到了。歷次調資文件顯示:教師工資比同等級全額拔款事業單位職工高10%,而事業單位工資普遍按職稱確定,市級以下公務員想上個科級都很難,而以教師為代表的事業單位職工升箇中級職稱工資就達到科級了,本科畢業一般工作5年就能升中級,所以單從工資看,誰高誰低一目瞭然。

公車改革後給公務員發放車補,是因為公務員體系中原有大量公車,被改革後為國家節省大量經費,也給公務員短途公務出差造成了影響,這才發了車補。從這角度看,教師當然不應該發這個錢。當然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包括教師都另有交通補貼的。

國家給教師工資定的平均水平肯定比公務員高,但不代表公務員所有發的錢教師都要有,應該一事一議。


健康明月


這個問題提的十分的業餘,對於公職人員起碼的薪資結構都不去了解,隨意發洩,才會有類問題產生。

一,所謂教師待遇不低於公務員,法律出處是教師法的規定。但所謂待遇,其實公務員和教師是兩類編制,待遇結構很不同,如果說待遇不低於教師,比較具備可操作的是薪資待遇。

二,公務員車補是補貼性質,不是工資,這有些類似教師的講課費,代班費,不是法定薪資

三,公務員車補的初衷實際上是為了降低三公開支。長期以來三公開支是地方財政支出的大頭,像招待費用這類支出比較好管控,十八大以來基本不讓隨意列支。而公車類支出費用高,買車,養車花費很大,而且很難管控。所以現在機關人員採用固定車補來帶替公車支出本質上是為了省錢。教師或者事業單位不是公職,一般沒有所謂的辦公汽車的需求,也就沒有車補,這其實是比較合理的,只不過現在事業單位只盯公職的收益不定支出才會產生這類不平衡意見。實際上,對於公職,特別是行政執法類公職,使用自己車為單位辦公的花銷一點都不少。

四,所謂車補制定其實也有不合理之處,才會產生如此爭議。最主要的是車補是按身份一刀切,而不是按實際業務量。比如執法類單位的基層用車很多,花銷大,一般科員五百恐怕未必能夠,而業務內容類似於事業單位機關黨群相對較少,這也會讓事業單位有同工不同籌的落差。


隨便吧144928374


法律明文規定,教師收入不低於公務員,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職業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那麼公務員有車補,教師是不是也應該有車補呢?我覺得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首先我們就要知道車補的來歷。大家都知道公務員公車改革實施後,在公務員內部取消了大量的公車,對公車管理越來越嚴格,越來越規範,越來越具體。公車私用等問題基本得到了遏制,但是我們都知道,公務員下鄉出差需要用車的地方十分的多,公車改革取消了大量的公車減少了政府的支出隨之而來的就是公車補貼。公車補貼跟職級是相對應的,最低的是科員級,每月400元。

教師哺育了祖國的花朵,但教師的地位卻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師的工資也普遍比較低,嚴重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為促進教育的繁榮昌盛,更多的教師得到獲得感。國務院明文規定部分地區教師要不得低於公務員待遇。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就會發現有的地方,教師工資比公務員高,有的地方教師工資比公務員低。到底讓不讓教師獲得公車補貼需要更好的調研論證,總的規劃就是讓教師工資不得低於公務員。

當然對教師公車補貼僅僅是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的一種方式,我們當然也可以通過別的方式來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我相信在未來,教師的工資水平會越來越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會越來越高,教師的教育水平也會越來越高,祖國的教育事業會越來越好。


小書屋讀書


如果說不合理,不能給教師發車補,估計又要被罵了。此文只是提供一些已經改革了的省份,對事業單位公車補貼的普遍做法,僅供瞭解。

1、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只在6個省份試點改革,其他大部分省都沒有改革。因此,做為事業單位之一的中小學校等教育機構,大部分省份沒有進行公車改革,更沒有領取公車補貼。

2、已經改革了的省份,比如湖北省,事業單位同樣沒有發放公車補貼,只是報銷一般公務性用車費用。因此,即使改革了的省份,中小學校等教育機構也同樣是按此執行,報銷一般公務性用車費用,而不是發放公車補貼。


3、事業單位公車改革試點意見中,對專業技術類事業單位,實行按15%確定管理崗位,參照公務員公車補貼發放。而專業技術人員因其工作性質,只報銷一般公務性用車費用,而不發放公車補貼,或者按每月200元、300元的標準,減額髮放公車補貼。醫院和中小學校等教育機構屬於此類發放類型,至於能否按此執行,目前沒有詳準的消息。

4、事業單位公車改革目前沒有明確的時間安排。

最初對公車改革,是安排先進行公務員和參公單位公車改革,然後是事業單位,最後是國企央企,但公務員和參公單位公車改革之後,對企事業單位的公車改革沒有統一安排。2018年3月在蘭州召開全國企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會議,要求6月底前完成改革,後來也沒有了消息。到目前為止,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沒有明確的時間安排,只是在部分省市縣進行試點改革。因此,教育機構想享受公車補貼,目前並沒有時間表。

5、教師享受公車補貼的的幾點事項:教師享受公車補貼,只能按照其承擔的家訪、交流培訓等事務性工作,享受相關的費用節餘分配。公務員公車改革中明確規定,上下班途中發生的費用,不列入公務用車保障的範圍,事業單位公車改革也會參照執行此項規定。

6、教師收入不能低於當地公務員收入水平,可以採取其他合理的補貼措施。比如提高教齡津貼、提高職稱工資水平等。改革必須堅持原則,不能為了照顧某個地方,或者照顧某個群體,給其他改革對象造成不公平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