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學生的最愛,爲何成媽媽和老師的公敵

辣條傳出抽檢不合格的消息,雖然涉事公司予以回應,此事依然給了人們猛轟辣條提供了強大的炮彈。事實上,沒有抽檢不合格的消息,反對辣條的聲音也一直很強大。

辣條,學生的最愛,卻是媽媽們、老師們心目中,似乎是不共戴天的公敵,必欲除之而後快。

在5-2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說起辣條,頭腦裡都會浮現出熟悉的畫面;說起辣條,都有許多的故事。

可以說,辣條一直是學生的最愛。學校周邊那些專做學生生意的小店,辣條是必備的貨物,也是銷售量最大的貨物。每到放學之時,三五成群的學生,就要到小店裡,往往開口就是,買包辣條。辣條到手,就要迫不及待地撕開包裝塞進口裡。

辣條為何能在學生如此流行?或許是因為價格便宜,適合學生消費。或許是因為口味,深得學生的喜愛。或許,是從眾心理使然,辣條儼然標配。或許,還有別的原因。總之,辣條就是學生的最愛。

據說,給同學一根辣條,常常被視為同學深厚友誼的表現。看來,辣條不僅是學生口中的美味,還是聯繫同學情感的紐帶。同學之間,贈之以辣條,如同成年人的飯局。

一些同學,買到辣條,還要塞進口袋,塞進書包,帶回家中,帶進學校。這樣,十有八九要鬧出事端來。

因為,家中的媽媽,學校的老師,是非常痛恨辣條的。在媽媽們、老師們看來,辣條已經不止是垃圾食品,簡單就是有毒有害食品。

辣條,當然不是什麼高端食品,但是,正常銷售的辣條,畢竟還是經得起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的。辣條,為何被妖魔化?

關於辣條有毒有害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在微信上傳播的。開始是說5角錢一包的小辣條,是垃圾食品。這還可以理解。辣條,從原料到製作,確實稱不上是健康食品。這就跟說可樂等碳酸飲料垃圾食品是一個意思。後來,因為辣條中含色素、防腐劑等原因,進一步將辣條歸結為有毒有害食品。再後來,微信上說吃辣條損害身體機能,甚至是致癌的文章,則越來越多,說得有鼻子有眼,不少人就信以為真。人們不但自己相信辣條致癌,還要轉發給親朋好友,狂發朋友圈。於是,這樣的文章,更是像滾雪球一般傳播開來。而且,一般來說,中小學老師們也是相信這些說辣條有毒有害的文章,他們就要通過主題班會等各種形式,苦口婆心地將吃辣條有害的文章灌輸給學生。

辣條,學生的最愛,為何成媽媽和老師的公敵

只是,媽媽們的反對,老師們的教育,似乎並沒有阻止學生對辣條的喜愛。要說教育對人到底有多大的影響,辣條可能是一個極其生動的反面典型。要說商品深入人心,辣條又是一個極其成功的典型,這麼強大的反對力量,都不能影響到辣條的銷售,多麼了不起啊。

那麼,辣條到底是不是有毒有害食品?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只想弱弱地問一句,國家為什麼沒有禁止辣條的生產銷售呢?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辣條不是有毒在害食品,這麼多說辣條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文章,這不是明顯造謠麼?為什麼能夠暢通無阻,沒有受到打擊呢?

小小辣條,確實很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