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醫生、副主任醫生和醫生有什麼區別?

忽悠局副局長


這是對臨床醫生職稱等級的稱謂,主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是高級職稱,醫師或者是住院醫師,屬於初級職稱。其實中間還有主治醫師,這是中級職稱。



如果用一個人來做比喻的話,就是分別對應他的少年,中年,老年。因為臨床醫生是靠經驗的積累,在一定程度上,時間的歲月會靜靜的流淌在醫生的職業生涯裡,而少年,中年老年的對應分別是對臨床經驗的一種肯定,同時還能,分清上下級關係。而且對於一位住院的醫生,必須要有這三種,不同等是醫生一一看過來,使臨床的治療的行為更加的安全合理。這是目前中國特有的一種模式,不同於國外的一些醫療查房的形式。

所以當你去醫院看到醫生的胸牌,寫著主治醫生,你就知道大概這個人的經驗是中等程度,基本上可以處理臨床上最常見的一些醫療事情。如果寫的住院醫生還可能經驗比較少,但他是你接觸最多的一個醫生,你可以與這個醫生好好的交流,然後把你想問的問題傳達給他,然後他如果處理不了,他會一次請教主治醫生,跟主任醫生級別的教授。

我覺得醫生不用分高低,前提必須是合格品,因為醫生需要一生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知識!


陳舟醫生


經過五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也就是讀大學,專業是臨床醫學);

然後畢業後在醫療機構工作滿一年,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醫師資格考試通過後,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在正規醫療機構註冊,取得執業醫師註冊證,這就是醫師啦!

臨床醫學本科畢業五年,碩士畢業三年,可以有資格去考主治醫師


(醫師必備二證)

主治醫師證取得後五年,可以獲得資格考副主任醫師

獲得副主任醫師五年,可以有資格考取主任醫師

你看啊,醫生的晉升就是花時間打怪!

小超人解惑時間

1.主任醫師一定比副主任醫師厲害嗎?

不一定,現在醫生的職稱高低往往和課題項目、文章掛鉤,很多在臨床打拼的醫生並不注重科研工作,所以職稱提不上去。

也有的主任醫師,根本沒在臨床呆過,臨床技能為零,有一堆頭銜,卻最簡單的手術也拿不下來。

臨床醫學,經驗還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數時候是,但不絕對。特別是在基層醫院,很多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年事已高,又不愛學習,持有很多落後的觀點,有的治療方法早已經被淘汰,卻還用在病人身上。

3.怎麼知道哪個醫生厲害?

患者個人判斷醫生水平高下,其實有很強的主觀性,往往也不準,不過眾多患者評價,還是有一定參考性。

同行間的評價更為準確,哪個醫生水平怎麼樣,一起工作的同事最瞭解!

小超人覺得,不斷更新自身知識、不斷從病人身上學習疾病、不斷累積經驗的醫生,比較靠譜!一個不愛學習、不愛看書的醫生,很難是個好醫生。

我是奮鬥在婦產科臨床一線的小醫生,歡迎關注的頭條號“婦產科小超人”,也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chaorenaini666(超人愛你666),和你分享有趣的故事和科普。謝謝陪我一起成長變更好的粉絲們,比心。


婦產科小超人


醫生、副主任、主任醫師都是指醫生在醫院工作後,評定的職稱等級,從低到高分別是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他們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級別、工作重點、承擔責任、門診工作這四個方面。


住院醫師是初級職稱,主治醫師是中級職稱,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是高級職稱。晉升職稱需要參考工作年限,學歷和科研情況,並且各個醫院的晉升條件也不一樣。另外,他們的工作重點存在差異,住院部的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要具體負責病房和患者,主任醫師不負責具體病人,而是定期進行大查房。當然,他們承擔的責任也不同,下級醫師如果有疑問,可請示上級醫師,重大手術多由職稱高的擔任主刀。如果在門診工作,同樣是看病開方,但一般只有高級職稱才能是專家門診,有技術特長的主治醫師可以是專科門診,初級職稱只能出普通門診。


KK健康


主任醫生、副主任醫生和醫生有什麼區別?

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醫師是從醫之後不同的三個職稱。主任醫師的技術職稱比副主任醫師高一級,副主任醫師比主治醫師高一級。

1、級別不同。主任醫師是當前醫生職稱中的最高級別,屬於正高級別,是正教授級; 副主任醫師居屬於副高級別,是副教授級; 主治醫師在副主任醫師之下,為中級職稱級別,是講師級。

2、工作重點不同。住院部的住院醫生和主治醫生要具體負責病房和患者,主任醫師不負責具體病人,定期進行大查房。醫院的住院病人都會接受三甲查房,即住院醫師查房、主治醫師查房、主任或副主任醫師查房,以保證醫院的醫療質量。

3、責任不同。下級醫生有疑問,可請示上級醫師,重長手術多由職稱高的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主刀,級別低的醫師做助手。衛生行政部門規定,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能分別從事不同難度的手術,不能越級為病人做手術治療。

4、如果在門診工作,同樣都是望、聞、問、切,看病開方,但一般只有副主任、主任醫師才能是專家門診。當然了,副主任醫師有時也在普通門診坐診,只有輪到他專家門診時才在專家門診坐診。副主任醫師在普通門診坐診時,掛號費與主治醫師坐診的掛號費是一樣的。有技術特長的主治醫生可以是專科門診,初級職稱只能出門診。

以上只是簡單的三者之間的區別,當然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從醫師到副主任醫師,再到主任醫師肯定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及精力才能達到。一般來講,從本科畢業的執業醫師到主治醫師,到考副主任醫師,再到主任醫師,最少也需要15年~20年。如果到了主任醫師,基本上到達學醫的巔峰,是醫生畢生追求的。


葉公來幫忙


一個醫生的培養是需要很長時間的,首先要經過五年的本科,本科畢業之後進一個縣級醫院都十分勉強,要想實現自己的價值,就要繼續讀研究生,現在醫學研究生分為兩種,學碩和專碩,專碩的研究生三年期間是進行規範化培訓的,這期間必須要考下執業醫生證才能夠畢業。執業醫師證考下來之後就可以算是一個具有行醫資格的醫生了。

也就是說,醫生一般指的是住院醫師,大多數是醫學院剛剛畢業參加臨床的小大夫,一般在住院部工作,不能夠出門診,本科生經過五年,研究生經過兩年可以參加主治醫師的考試,主治醫師考核通過,醫院聘了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主治醫生。

主治醫生的上級就是副主任醫師,要想成為一個副主任醫師,必須在主治醫師的基礎上至少經過三年的臨床工作,以及下鄉扶貧等等之後,還要有自己的課題,發表過文章才能報考副主任醫師,成為副主任醫師之後,是有資格評定研究生導師的,也能夠獨立出門診,獨立帶住院部醫生進行專業查房,處理臨床上各種突發事件。



主任醫師對比副主任醫師來說,臨床經驗更加豐富,技術一般也更強,要想成為主任醫師需要在副主任醫師基礎上具有博士學位的人至少經過三年時間,博士以下學位至少要經過五年時間,這期間,你要有發表在專業雜誌的論文數篇,還要有專業性著作才能夠評定成功。一般來說,科室的行政大主任一般具有主任醫師的資格。

所以說,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醫師之間不僅是臨床經驗與專業技術的差別,更是對病人負責,願意將此生奉獻給醫學事業的人。


憶途813


大家去醫院看病的時候,肯定會對醫生的各種頭銜感到一頭霧水,教授、博導、主任醫師,一個醫生怎麼會有這麼多頭銜,這些頭銜各代表什麼意思。請聽我一一道來。

(1)學歷信息

學歷信息是指這個醫生讀書的時候所獲得的學位,從低到高分別是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有的醫生讀完博士後,還會去讀博士後。

(2)職稱等級

這個是指醫生在醫院工作後,評定的職稱等級,從低到高分別是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住院醫師是初級職稱,主治醫生是中級職稱,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是高級職稱。晉升職稱需要參考工作年限,學歷和科研情況,且各個醫院的晉升條件也不一樣。

(3) 教學等級

有的醫院是大學的附屬醫院,例如我所在的朝陽醫院,是首都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這樣,醫生還可以按照教師等級的評定方法,來評定教學等級。從低到高,分別是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

醫生也需要承擔教學任務,需要去大學給醫學生講課,同時,還負責帶教實習生和研究生,進修醫生等等。醫生也可以招生,這樣就需要評定導師資格,分別是碩士導師和博士導師。

(4)行政職務

醫生也可能在醫院承擔性質職務,例如擔任科室教學秘書,科室主任或者副主任,醫務處處長等等。這個屬於醫生的行政職務,不代表醫療技術和水平。

(5)學術兼職

每個專科都有自己的學術團體,大的有國家級的,小的有市級的,醫生可以在各個學術團體裡面擔任職務。一般能夠在學術團體裡面擔任職務的,說明在業內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收到業內人士的推崇。以普外科來說,有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中國抗癌協會等等。

很多醫學雜誌,醫生可能擔任該雜誌的主編,副主編,編委,審稿人等等。這也屬於學術兼職。

相信大家對醫生的各種頭銜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看病選擇醫生的時候,主要看職稱等級,看看這個醫生屬於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還是主任醫師。

最後,我來分享一下我們科主任的各種頭銜。王振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普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全國委員,首都醫科大學普外科學系胃腸外科學組組長,《中華普通外科學雜誌》、《中華胃腸外科雜誌》、《中國實用外科雜誌》、《中華外科學雜誌》、《中華實驗外科學雜誌》等雜誌編委,《中國臨床醫生》編委會副主任委員,《腫瘤研究》常務編委。


普外科曾醫生


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醫師都是醫生的職稱,需要通過相應的考核一步一步提升,

有的醫生雖然通過了考核,但是醫院不聘也不能享受相應的待遇。

我住在一個小縣城,根據我自己的觀察,對四類職稱的大夫做一些簡單的描述:

醫師:普通醫師是醫院裡食物鏈最底層的存在,這類醫生最辛苦,髒活累活都是他們的,忙著查房、術前談話、值夜班、學習等,如果沒有處方權,處方藥品的時候都不能寫自己的名字,收入很低,活的很苦逼。

主治醫師:這類醫生也算熬出點頭啦,在一些縣級的小二級醫院裡面有可能坐上科主任的位置哦,但是在大醫院裡,還是排不上號,這個時候可以坐門診,積累更多的臨床經驗,是醫術傳承的儲備力量。

副主任醫師:這類醫生已經進入了高級職稱,可以理解為我們平時說的專家,是醫院的中堅力量,這類醫生大都積累了較多的臨床經驗,完全可以獨擋一面,無論是門診還是手術都比較有把握啦。

主任醫師:在我們縣城最好的醫院,科室裡面也就有這麼一兩個,大都擔任科室主任的角色,這類醫生承擔著科室建設的任務,有的還兼任醫院其他行政職務,無疑他們是各科室裡最牛的存在,深得廣大病人的信賴,是專家中的專家。


是不是每次看病都最好找職稱高的大夫?

我感覺沒有必要,主治以上的大夫對於普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專家之所以叫專家,是因為在重大或罕見的的疾病上有自己的方法,在某一個領域有自己獨到的技術,如果割個包皮都要大主任親自主刀,那是對資源的浪費。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淺見,歡迎留言指正!


業績不好的醫藥代表


首先說明,這個問題的說法是欠妥的。

首先來說醫師系列職稱。它是衛生系列職稱的一種,細分為五個級別:高級(主任醫師)、副高級(副主任醫師)、中級(主治、主管醫師)、初級(醫師)、員級(醫士)。

初級:中專或大專畢業稱醫士,考得執業業醫師證自動晉升為醫師。本科畢業一年後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並註冊為執業醫師後成為醫師。

中級:從事醫師工作本科4年,碩士2年,專科6年以上,主治醫師考試合格自動晉升主治醫師。

副高級:本科,碩士畢業獲得主治醫師職稱後5年,博士畢業中級職稱3年,各項條件合格考試合格評副主任醫師。

正高級:本科或碩士畢業,副高級職稱5年,博士畢業副高職稱3年,各項條件合格,考試合格並通過論文答辯,晉主任醫師。

下面說說你講的主任醫生,副主任醫生,醫生。其實在醫院中,雖然你取得了相應的職稱證書,但醫院要對你進行聘任後方可成為相應的職務,當然也出現低職高聘和高職低聘現象。

一般醫院一個醫療系列有一個主任醫生。也就是所謂的科室主任。比如內科,就有大內科主任,之下還有心血管內科主任、腎內科主任、呼吸內科主任等等,大醫院還有各個病區的主任。

所以說,他們的區別是很明顯的。簡單說吧。主任醫生一般在三級醫院中一定是主任醫師,副主任醫生也有可能是主任醫師或者副主任醫師,甚至可能是主治醫師,同樣道理,一般醫師也有可能是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因為醫院的醫師負責製為三級醫生負責制,每個級別都要相應的人數,只有醫院聘任你了才算數,否則,只能是簡單的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不能成為主任醫生或副主任醫生。

這是我的一點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平凡的你我


主任醫生、副主任醫生和醫生是不同職稱級別的稱呼,一個臨床醫學畢業生要經歷醫學畢業生——住院醫生(初級)——主治醫生(中級)——副主任醫生(副高),才能達到主任醫生(高級)。

醫生畢業生:就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按本科來說,畢業後滿工作一年才能考執業醫師。

住院醫生:醫學生考取醫師資格證之後,才是一個合格的住院醫生;

主治醫師:取得醫學本科學歷,從事醫師工作滿4年,經過住院醫師經培訓達到住院醫師培訓的要求後,考核通過可晉升為主治醫師。

副主任醫生:本科為例,獲得主治醫師職稱後5年,各項條件合格考試合格評副主任醫師。

主任醫生:本科為例副高級職稱5年,博士畢業副高職稱3年,各項條件合格,考試合格並通過論文答辯,才能晉主任醫師。


小麻醫


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醫師是從醫之後不同的三個職稱,他們之間的區別不僅僅是頭銜那麼簡單。

從考取了執業醫師資格證並且從事臨床工作就可以稱為是一個醫生了,到這時候的醫生往往是剛剛從醫學院畢業,經驗相對不足,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應用於臨床實踐中。所以醫院裡一般情況下會有三級查房制度存在,並且很少有普通醫師出門診。

副主任醫師是醫師經過三年臨床工作之後考取主治醫師,在經過至少3年時間才能考取副主任醫師,能夠成為副主任醫師的醫生,首先專業能力毋庸置疑,肯定能夠獨當一面,臨床上的一般情況都能夠獨立處理,經驗相對豐富,能夠獨立出診,如果有課題研究的副主任醫師,是可以帶碩士研究生的。



主任醫師是在副主任醫師基礎上,一般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一定的研究,並且有一定文章及論著的發表才能獲得的頭銜,在醫院裡,科室的行政主任往往是主任醫師級別。


以上只是簡單的三者之間的區別,當然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從醫師到副主任醫師,再到主任醫師肯定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及精力才能達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