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管離職「升溫」 董祕「領跑」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高管頻繁離職被市場廣泛關注。數據統計,截至9月28日,A股上市公司共有2591家出現高管離職,而在2017年同期,則有2460家上市公司出現高管離職。

業內人士指出,高管變動主要有三種類型,正常工作變動,比如企業內部調整、另謀高就或因為工作壓力大而離職;控股權發生變化導致高管團隊變化;為了擺脫持股鎖定期的約束而提前離職。雖然離職現象正常,但也反映出上市公司在管理團隊建設層面的短板,將影響公司的長遠決策。

離職原因多樣

數據顯示,離職人數超過20人的有6家,離職人數超過10人的有149家。在高管變動中,董秘是一股重要力量。據統計,包括代理董秘在內,共有760位董秘離職。而在去年同期,僅有684位董秘離職。

離職原因除了常規的公司董事會換屆外,公司控制權變更是一大誘因。截至目前,三六零高管離職人數達25人,主要原因是三六零完成對江南嘉捷借殼後,原有的電梯業務被置出,原實控人金志峰攜一眾老部下擇機離場,公司簡稱也在今年二月底完成變更。

還有實控權尚未變更,接盤買家已經提前入場。今年5月以來,蓮花健康高管層發生震盪。5月8日,夏建軍與袁啟發同時辭去董事職務;6月27日,邢戰軍辭去董事職務,7月26日,董事長夏建統辭去公司董事會董事、董事長等所有職務。而相關高管的補充人選引起外界關注。王維法先後擔任董事及董事長職務,羅賢輝、韓安道出任董事職務。而三人中的羅賢輝為蓮花健康債權方安徽國厚方面的人士,王維法與安徽國厚實控人系同鄉關係,韓安道則為安徽籍人士。目前,蓮花健康董事會7席中,與安徽國厚存在關係的佔據4席。外界普遍指出,安徽國厚有望入主夏建統掌控的蓮花健康。

今年多家民營上市公司曝出債務危機。其中,*ST凱迪表現尤為明顯。公司半年報披露,5月初公司中票兌付違約,企業信用評級被下調,融資通道關閉,到期債務無力償還,各方債權人維權訴求及訴訟接踵而至,凱迪生態及電廠銀行賬戶被凍結,大部分電廠生產陷入停滯,持續經營存在風險;公司職工薪酬近7個月未付,員工團隊不穩;令燃料客戶欠款無法償付造成燃料客戶圍堵公司總部,公司生產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驗。

在此危機下,*ST凱迪的高管大面積離職,從今年3月份董秘孫燕萍離職以來,多達8位高管辭職,期間包括兩位董事長等。與*ST凱迪情形類似,斯太爾有多達11位高管職務變動,其中包括三位董事長離職(含一位代董事長)。目前,公司董事長李曉振因與他人的經濟糾紛處於取保候審階段。

此外,監管持續發力下,部分高管出現被動離職。今年上半年,因涉及環境違法問題,ST輝豐被生態環境部通報,其後分別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此外,公司及董監高也被深交所公開譴責。ST輝豐7月12日公告稱,當日收到公司董事會秘書孫永良辭職報告。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要求,最近三年內受到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的,不得擔任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因此孫永良辭去公司董事會秘書一職,但仍繼續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

影響公司穩定性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上市公司高管變動主要有三種類型,正常工作變動,比如企業內部調整、另謀高就或因為工作壓力大而離職;控股權發生變化導致高管團隊變化;為了擺脫持股鎖定期的約束而提前離職。“今年,上市公司發生重大資產重組的現象增多,加上市場整體疲軟,對於部分高管而言,特別是董秘,工作壓力大或者不看好未來,而選擇離職。”

某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上市公司高管辭職原因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其中企業經營戰略變化、行業發展預期不穩定、股票減持等因素都會導致上市公司高層變動。但是高管離職對企業的影響較大,高管離職預示著投資者也將對企業未來經營收益產生動搖。

“高管的流動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高管流動性過大,則反映出一些問題。”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問題主要是上市公司缺乏吸引優秀人才的激勵措施,且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還處於急功近利的階段。

有觀點指出今年高管頻繁與大環境有關。但董登新指出,上市公司發展過程並非會一帆風順,也有許多艱難時刻,阿里巴巴今天的成功部分源於當年“十八羅漢”的堅守,高管頻繁變動的主因還是在企業文化和管理團隊建設等層面的短板。“高管經常換人,公司的戰略很容易朝令夕改,所以管理團隊的穩定性影響到管理有效性。”

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升温” 董秘“领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