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几乎每座城市都有适合拍出日系小清新风格照片的必选地——废弃铁路

宜昌也不例外。也许你在公交车上不经意地一瞥,或者在宜昌老火车站附近散步,就会发现它,一条穿梭于宜昌市内的废弃铁道。

在摄像大咖们的镜头下,它是唯美而温暖的背景。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宜昌老火车站 摄影 | 可可学长

但现实中,它辉煌壮丽的过去和锈迹般落寞的现状,少有人关注。

1


今昔别样的热闹

聚焦黄河路与夜明珠路交汇处铁路段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为了三三〇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顺利推进,宜昌市内的工程铁路专用线1971年4月26日正式动工,于1971年9月5日基本建成通车

与黄河路相交的铁路便是市内专用线中的一段,连接着夜明珠机械基地区域及小溪塔,曾经主要负责运送砂石、水泥和煤等物资。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铁路与公路交点处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如今的黄河路与夜明珠路交汇路口,新建的夜明珠高架桥巍巍而立,铁道和马路相交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尽管车流如梭,但靠近铁路时车辆都自觉减速,颠簸着从旧铁轨上碾压过去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路口旁就是大明菜市场,市场内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吆喝和喧闹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饭馆、超市、小商店、旅舍,都在这里聚集

附近的大部分居民是葛洲坝集团的老职工们,其中很多都已经在这里住了四十年以上,还有不少商贩、工人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也在这里有了交点。

然而周围的喧哗并不属于这条静默的铁路。

2

铁道成了人行道


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全面竣工、宜万铁路的开通以及室内高架桥的修建,市内火车专线已全部停运,铁道暂时废弃,以往火车走的路也就成了现在人走的路。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沿线住着的上班族、买菜的居民、上课的学生,走过旧铁道就到了繁华大街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搁置在路旁的火车运输油罐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由曾经的铁路值班室改建而成的居民住所

曾经的铁道周围是一片荒地,火车满载着物资呜呜驶过,如今没有了火车和围栏,居住在周围的退休老职工们就在铁道边开辟了菜园,曾和铁路一同将青春献给了葛洲坝工程的建设大业,现在也一起在傍晚赏天边的夕阳。

3

听听他们的心声


葛洲坝集团的工人们与这段铁路有着很深厚的感情。陪伴着这些人的是这段铁路,没有离开这段铁路的,仍是这些人,浪漫而又带着些许感伤。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葛洲坝集团老职工顾爷爷

“这条路故事可多呢,那时候儿给葛洲坝建设运砂运煤,厉害咧!”

顾爷爷这几天总是踏着铁轨来料理一下自家的一块小菜地,又沿着铁路走回家,已经退休的他讲起这条铁路当年的情形仍然十分激动。

他的记忆里,火车汽笛长鸣,车轮滚滚,工人们满怀激情去大坝建筑工地,热火朝天,气势如虹,构成了那个年代最为壮观的景象。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葛洲坝集团老职工张爷爷

“这铁路已经完成使命了,和我们一样退休啦。哎哎别拍我,已经老头子了,不好看。”

今年已经七十岁的张爷爷常常沿着铁路走到平湖码头去钓鱼,回来后挑着水桶去菜地浇水。

提起这条铁路,张爷爷既自豪又有些感伤,令无数人瞩目的葛洲坝工程共用混凝土1000万立方米,各类金属6.5万吨,可想而知,这条铁路承载了多大的责任,如今却已荒草摇曳,如同壮士暮年,令人惋惜。

别了,废弃铁路!宜昌最具烟火气息的老区……


▲ 旧铁轨是拆是留,或是改建为城市轻轨?目前还没有结果

如今,零零后的孩子们已经走进了大学校园,青年一代对那个热情似火搞建设的年代逐渐感到陌生。

很多人乘车经过铁道和马路相交的地方,从铁轨上颠簸而过,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更不了解昔日作为主角的它,有着多么辉煌壮丽的过去,以及与它同在的,几代人的青春和热血。

最后真诚地希望你更多关注承载着城市历史的事物和人群,和小荞一起发现身边的故事,触摸城市的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