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對顧客越好的餐飲店,反而死得越快?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奉行一句錯誤的話,那句話是“顧客就是上帝。”

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看起來像是西方國家過來的舶來品,然而實際上,它來自日本,既不出自服務業,也不出自制造業,而是一個叫做三波春夫的歌手提出來的,並非是專業人士提煉出來的精華。

然而在餐飲業,不少餐飲人都把這句話銘記於心,他們覺得對顧客好,顧客自然也會對你好,於是千方百計地、想法設法地、掏心掏肺地對顧客好,結果卻經常換來顧客的不領情。

為什麼說,對顧客越好的餐飲店,反而死得越快?

去年,有一家燒烤店老闆和顧客打起來了,原因竟然是顧客嫌優惠力度變小了,說老闆小氣,進而雙方吵了起來。

事後老闆表示非常後悔,他就不該給顧客打折。他說第一次給這顧客打折,是想拉個回頭客,沒想到這顧客從此每次都讓打折,這次打折力度小了,顧客卻翻臉了。

你一昧的對顧客好,顧客也許只會把它當做是理所應當,而不會對你抱有任何感激。

為什麼說,對顧客越好的餐飲店,反而死得越快?

我還見過一個麵館的老闆,他處處為顧客著想,比如看哪個顧客只點了一碗麵,就白送一盤小菜;看哪個顧客把面吃光了,便主動上去詢問是否需要免費加面。

後來他還做了個免費茶葉蛋的活動,結果一盆子茶葉蛋被幾個大媽連揣帶吃全拿走了。

本來就是小利潤的買賣,被他這麼一搞,辛辛苦苦一年下來,不見任何利潤。

對顧客好,是要多付出成本的,是要付出代價的。

為什麼說,對顧客越好的餐飲店,反而死得越快?

在這裡,可能有人要說海底撈了。海底撈又幫人提包,又幫人擦鞋,服務無微不至,生意也好到爆啊,還順順利利成為了火鍋界的老大。這難道不是對顧客好的功勞?

可是啊,你有沒有看到海底撈的平均客單價達到了94.6元,員工薪酬也達到了6萬元,遙遙領先同行業,他們那讓你感動不已的增值服務,其實都是收費的,只是含在了菜品裡,你看不到而已。

他們並非是單純地對顧客好,而是一種戰略,他們想通過服務來提升產品附加值,他們一直在堅持做高端市場。

你多給別的飯店錢,相信別的飯店也會把你當成爹媽來對待。

為什麼說,對顧客越好的餐飲店,反而死得越快?

為什麼說不能對顧客太好,其原因有以下3點:

1、喜歡佔小便宜的顧客太多

2、心理學效應——阿倫森效應(這個效應是指人們隨著想要的東西減少而導致態度逐漸消極)

3、懂得感激的人太少

正是因為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太多,懂得感激的人太少,而我們又無法判斷出那些顧客值得對他好,所以就索性不要對任何顧客太好。

為什麼說,對顧客越好的餐飲店,反而死得越快?

但不對顧客太好,不意味要對顧客差,這裡要引進一個新的詞彙,叫做“對得起顧客”。

顧客來餐飲店消費,是有一定需求的,也許是為了飽腹,也許還為了社交,也許是想品嚐某些美味佳餚。而滿足顧客的需求,讓他們沒有白花錢,這就是“對得起顧客”。

我們的菜品和服務,若能對得起顧客的消費,顧客自然就會感到愉悅,自然也就會不斷地來你這裡進行消費。

那些不斷從顧客角度出發,為顧客考慮,不斷打磨菜品、優化服務、優化環境的餐飲店,並不是想對顧客好,而是想要對得起顧客。

為什麼說,對顧客越好的餐飲店,反而死得越快?

對得起顧客和對顧客好是兩碼事,餐飲店不需要對顧客太好,畢竟我們做的是買賣,不是慈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