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倒台後,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命運如何?

風雨向陽花


和珅本人雖然劣跡斑斑,但一直很注意不讓唯一長到成年的兒子豐紳殷德參與,豐紳殷德一次擅收兩淮鹽政徵瑞賄賂的珠寶,被他痛打怒罵,這可能是擔心一旦自己失勢則玉石俱焚,此後豐紳殷德一直小心謹慎。嘉慶在乾隆去世後追究和珅家族贓罪,並沒有找到豐紳殷德切實劣跡,因此實際掌管和珅財產珍寶的家人劉全被嚴厲追責,瘐死獄中,幫他打理家務的幾房小妾也一度被追查,但豐紳殷德最初僅被開缺護軍統領兼內務府總管大臣的官職和一等伯的爵位,降為散秩大臣。

當時豐紳殷德年僅24歲,能夠獲得如此高的官職,一是因為父親和珅受到太上皇乾隆寵愛,二是妻子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心愛的幼女,和嘉慶關係親密的妹妹,就其本人資歷、能力而言並不勝任,因此和珅倒臺後官職被降級是正常安排,不能算過苛,爵位一併被革倒顯得較為嚴厲,但嘉慶顯然也認為有點過分,三年後借川楚白蓮教平定推恩天下的功夫恢復了他的一等伯爵。

第二年,固倫和孝公主府長史奎福控告豐紳殷德“演習武藝,謀為不軌,並欲害公主,將妾帶至墳園於國服內生女各款”,嘉慶調查後親自下詔,稱豐紳殷德“與公主素和睦,所作青蠅賦,憂讒畏譏,無怨望違悖”,認定他沒有大問題,但國服(為乾隆守孝三年)期間和妾連生兩個女兒卻是事實,因此他被革去剛恢復一年的伯爵“在家圈禁”。這個處分看似嚴厲,但在爵位革了賞、賞了革的清代其實算不得什麼,可視作嘉慶替被冷落的妹妹抱打不平。

但實際上那個妾是公主勸豐紳殷德納的(公主生子早夭後不育),因此在公主私下解釋後嘉慶不為已甚,三年後不僅恢復伯爵,還任命他為頭等侍衛、滿洲副都統,這兩個職務都是地位很高卻不用具體幹什麼差事的肥缺,這一方面表明嘉慶不想讓和珅的兒子在重要崗位上任職,另一方面表明除此之外他已將之當作自己妹夫、而非“奸黨和珅之子”看待。

但豐紳殷德遭家族巨禍後精神壓力沉重,恢復爵職後四年就因病請求開缺,嘉慶批准後還特意將他的爵位升為公爵,幾個月后豐紳殷德去世,年僅36虛歲,嘉慶不僅批准其侄子福恩過繼,按體制承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而且一直善待其遺孀固倫和孝公主。

豐紳殷德未受牽連不僅因為個人無劣跡,妻子是和嘉慶關係良好的公主,也因為他與和珅的政敵們也關係良好,政敵在彈劾和珅時並未波及他。


陶短房


個人命運不算差,僅僅是病故,相比於他爹和珅的賜自盡來說。不過豐紳殷德36歲就溘然去世,估計也與和珅倒臺後的情緒壓抑相關。

和珅很聰明,許多不法事情不讓豐紳殷德參與,故而自己倒臺後,沒有查處到什麼豐紳殷德不法的事蹟。

一方面,我想他應該意識到自己難以善終。另一方面,豐紳娶了十公主,也就是固倫和孝公主,成為皇親國戚。和珅得到的乾隆的恩寵,可以說舉朝無二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弘曆給和珅的兒子賜名豐紳殷德,並且,

指為十公主之額駙。賞戴紅絨結頂。雙眼孔雀翎。穿金線花褂。

政治婚姻看似風光,實際上諸多壓力。兩人生活美滿,但也有不對等之處,性格差異大,

十公主性剛毅,能彎刀弓,少嘗男裝隨上狡獵,射鹿麗黽。而豐紳殷德則持重老成,不苟言笑。

公主畢竟是公主,據資料記載,豐紳殷德犯了錯誤,公主霸道,豐紳殷德時常下跪認錯,和珅倒臺前也得伺候和巴結著這位兒媳。嘯亭續錄記載,

一日積雪,駙馬偶弄畚鍤作撥雪戲,公主立責之,曰:汝年已逾冠,尚作痴童戲耶?長跽請罷乃已。

嘉慶十五年(1810年),豐紳殷德去世,終年36歲。而十公主相對活得比較久,道光三年(1823)去世,終年49歲。實際上,無論是豐紳殷德還是固倫和孝公主,都是政治交易和鬥爭的犧牲品,可稱不幸。

試想,這樣的婚姻會有真感情在嗎?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我想是無大於有的。


秦右史


和珅位極人臣、炙手可熱時,恐怕也曾經有過高處不勝寒之感。雖然乾隆極寵和珅,但兩人年齡差了接近40歲,以和珅的頭腦,應該也能想到自己會比這一位萬歲爺命長。但下一位萬歲爺,就不一定能對他如此縱容了。

因此,早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珅給自己家上了一道保險——讓長子豐紳殷德娶了乾隆最寵愛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這樣一來,他家就成了皇親國戚,萬一犯了什麼大事,按照“八議”制度,也能從輕發落。

一、

當然,和珅或許沒想到嘉慶殺他的心這麼堅決,皇親的身份也沒有保住他性命。不過,有公主在,確實惠及了他的後人。和珅倒臺後,嘉慶下諭:

“豐紳殷德,系固倫額駙,且公主平日最為皇考所鍾愛,自應仰體恩慈,曲加體恤。若此時將豐紳殷德職銜斥革,齒於齊民,於體制亦覺未協。和珅公爵,系因拏獲王三槐所得,應照議革去,著加恩仍留伊伯爵,即令豐紳殷德承襲,在家閒住,不許出外滋事。”

可見,豐紳殷德沒有遭到過重的處分,唯一的原因,就是嘉慶還念及與公主之間的兄妹情分。嘉慶留豐紳殷德伯爵身份,並將抄沒的和珅宅邸其中一半留給他們居住,即不願讓妹妹生活太過悽苦。

對豐紳殷德而言,基本上算是被軟禁了起來。

二、

在上面這件事發生後沒幾天,負責抄沒和珅家產的定親王綿恩在和府中抄出“正珠朝珠一掛”。正珠朝珠這東西,是帝后御用之物,抄出此物,意味著和珅有謀反的嫌疑。

此時和珅已經被賜令自盡,審訊之下,豐紳殷德等人也不承認知道家裡有這東西,所以嘉慶並未因此繼續株連,但卻把豐紳殷德的伯爵爵位給革除了。

按理來說,既然豐紳殷德對此事不知情,嘉慶也下旨加恩免其追問,就應該不再追究才對。嘉慶此時選擇將豐紳殷德伯爵革去,可能是那段時間聽到一些輿論,認為對豐紳殷德處罰太輕。革去他的爵位,可能也有平息輿論,保護公主的心思在裡面。

三、

三年之後的嘉慶七年(1802年),嘉慶因四川、陝西、湖廣三地白蓮教被剿滅,推恩及豐紳殷德,賞給其民公品級。不過在第二年,豐紳殷德又因被公主府已革長史奎福揭發,在數年前的國喪期間內與侍妾生女,被嘉慶再次革去公爵爵位。

在接下來的數年間,豐紳殷德處處小心謹慎,嘉慶也對其寬大處理,恢復了伯爵爵位,並先後任命為正白旗蒙古副都統、鑲藍旗滿洲副都統。

嘉慶十五年(1810年),豐紳殷德患病,嘉慶對其加恩賞給公爵頭銜,不久後病歿,時年36歲,沒有留下子嗣。


搞哥讀史


和珅為人所知的是他愛財如命,能說會道,並深受乾隆喜愛。其實,和珅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男才子,美男子。其子豐紳殷德繼承了家父的美貌,並因和珅受寵的關係,被乾隆指婚,娶了固倫和孝公主,固倫和孝公主是誰?那可是乾隆最寵愛的公主啊!由此可見,乾隆對和珅父子的寵愛程度非同一般。



然而問題來了,和珅和豐紳殷德兩人的名字大相徑庭,初聽完全想不到是一對父子,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有書君為大家解開這個謎題。


首先來說說名字的由來。豐紳殷德是乾隆御賜的名字,寓意興旺。若不是和珅受寵的緣故,哪來豐紳殷德的名字?因為愛屋及烏,剛出生的豐紳殷德自然而然地,也成為乾隆褒獎的對象。


其次,和珅是有正規滿族血統的正紅旗,身為八旗子弟,當然是滿族姓氏了。和珅的全名是鈕祜祿.和珅,而豐紳殷德的全名是鈕祜祿.豐紳殷德。兩人同姓鈕祜祿,所以名字也無不妥了。



和珅父子在金錢,地位上都有了,然而後來為何和珅會被賜死呢?和珅死後豐紳殷德如何呢?待有書君慢慢道來。


1799年,乾隆駕崩,嘉慶繼位。繼位的嘉慶對和珅的態度和父親乾隆截然不同,他並不喜歡這位慣會阿諛奉承的大貪官。登帝后,嘉慶便借和珅守靈的間隙將他軟禁,後經群臣列出的各種罪狀,將他賜死,並沒收家產。


慘遭鉅變的豐紳殷德雖未被父親連累,但不可能全無影響,所幸因為固倫和孝公主的關係,豐紳殷德被保留了爵位,但意氣風發之態不勝從前。他惶惶不可終日,謹言慎行。好在幾年後,嘉慶攻破白蓮教,舉國歡慶,群臣晉封,豐紳殷德也在嘉獎之列,苦熬多年的他終於迎來了出頭之日。



本以為鹹魚翻身的豐紳殷德會改頭換面,結果卻在國喪期間寵幸侍妾,並還生下了孩子,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士可忍,孰不可忍。嘉慶下令將豐紳殷德革職查辦,並軟禁起來。


歷經父親賜死,家產被抄,加官晉爵,再被軟禁的豐紳殷德終是沒了出頭之日,一病不起,最後命喪黃泉,年僅35歲。

可憐了固倫和孝公主,年紀輕輕就守寡。


縱觀豐紳殷德短暫的一生,輝煌過,也低谷過,堅強過,也頹廢過。他在父親和珅的庇佑下,官運亨通,前途無量,然而隨著和珅的倒臺,他的前程也轟然倒塌。好不容易得到的封爵機會,卻又因自己縱情聲色而白白流失,正應了那句:因果不虛,報應不爽。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比什麼都實在。因為你做的每一件事,終有一天會以結果的方式體現在你的身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大學士英廉是漢軍鑲黃旗,馮氏。他的孫女馮霽雯嫁給了和珅。和珅是滿洲正紅旗人,鈕祜祿氏。兩人的第一個兒子,即豐紳殷德。馮霽雯生第二個兒子時,已經四十歲。但不幸這個孩子夭折了。對馮霽雯影響太大,在嘉慶三年去世了。



豐紳殷德生於乾隆四十年。五歲時被乾隆皇帝“指為十公主之額駙”。乾隆五十二年,十公主封為固倫和孝公主,豐紳殷德授固倫額駙。乾隆五十四年舉辦婚禮。

嘉慶四年,和珅被賜死。

因為十公主的因素,沒有處理豐紳殷德,反而賞賜伯爵待遇。但很快又給免了伯爵待遇,改散秩大臣的頭銜。三年後,找個理由又晉升了公爵待遇。嘉慶八年再被撤職,又給了一個三等輕車都尉。上上下下,沒有個好心態不行的。



嘉慶十一年,任命為正白旗蒙古副都統。嘉慶十二年,改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再賞給伯爵銜。嘉慶十五年,臨死前賞給公爵銜,卒年三十六歲。

豐紳殷德的親生兒子夭折了,有兩個女兒。最終養子福恩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

凡事要比較,對於政治漩渦中的失敗者,官二代的豐紳殷德已經是幸運的了。


幾葦渡


和珅勢大,但後來好景不長,1799年乾隆死了,死了沒幾天,對和珅恨得牙根癢癢的嘉慶就開始了對他的清算。豐紳殷德好在有公主庇護,沒有受到太大的牽連,不過仕途也從此一蹶不振。很快又被剝奪了一等公、貝勒、伯爵等等封賞,只保留了個他爹當年發家時候的三等輕車都尉,官職上也再沒有什麼實權,不過後來因為平叛的喜悅,嘉慶又重新封賞可一些給他。老話說屋漏偏逢連陰雨,豐紳殷德已經挺倒黴的了,在恢復部分封賞後又被人告了黑狀,雖然關於謀反的罪狀實屬誣告,但舉國大喪期間行房還生女,這就是大不敬了,雖然瞞了很久,但還是被人挖了出來,又被革去一些封賞。

這之後,豐紳殷德算是徹底看透了生活,終日聲色犬馬,無心工作。嘉慶對和珅的恨可謂入骨,對和珅的一切都恨不得清除的一乾二淨,這自然包括豐紳殷德,只不過照顧自己妹妹,沒怎麼動他,但是成天在京城晃來晃去,想想他就煩,索性以封官提拔為名給搭配到了今天的蒙古國大草原去了。


各位想想,到了民國時候,中國的醫療都成問題,更別說清朝了,還是哪哪都見不到人的大草原上,本來豐紳殷德就已經酒色蝕骨了,那還受得了這樣的折騰,果然,派去四年後,豐紳殷德在他人生第三個本命年死了。嘉慶也算厚道,賞銀治喪,賜公爵爵位體恤,對他的後人也還算優待,但這一切還是為了他的妹妹。



李三萬的三萬裡


和珅雖然倒臺,雖然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受到了一點波及,但是大體上過得去。原因就在於乾隆皇帝為他想好了後來的退路。



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乾隆駕崩,嘉慶隨即開始整治和珅,宣佈了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立刻下旨抄家,抄得和珅家產八億兩。這一數字相當於大清十五年的稅收。

嘉慶隨即開始廷議,所有人都認為和珅應當凌遲處死,但是在劉墉等人的建議下,嘉慶最終免了和珅的凌遲之刑。改為自盡,最終和珅在自己的家中懸樑自盡。



但是因為和珅之子豐紳殷德在14歲時就娶了乾隆的十公主,所以免於連坐。仍舊給予了伯爵。不過之後因為此事革去了伯爵的爵位。

嘉慶七年(1802年),清朝剿滅了白蓮教起義,所以嘉慶大赦天下,賞給了豐紳殷德民公品級。仍在散秩大臣上行走。

但是第二年隨即被人誣告謀反,險些被殺,雖然這件事被查明清楚,但是有牽連出來了另一件事。在國喪期間和侍妾生了一個孩子,就因為這個被圈禁在家,不得外出。



過了人生最苦難的時候,迎來了希望,嘉慶十一年(1806年),封為為正白旗蒙古副都統。第二年,調為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後來賞給伯爵銜,不過離開京城赴烏里雅蘇臺軍中任職。

最終因為邊疆苦寒病倒,在嘉慶十五年回京後病亡。



總體來說,和珅死後,豐紳殷德過得可以說是戰戰兢兢,總有一些圖謀不軌的人想要要害死他。過了多年之後總算是沒有了和珅的影響,卻英年早逝了。


我是越關


和珅是乾隆朝的寵臣,權臣,他富可敵國,也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由此及彼,乾隆帝也十分喜歡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這個名字還是乾隆給他起的。他在和珅倒臺之後,豐紳殷德下場還算善終。

豐紳殷德是和珅嫡長子,母親是和珅嫡妻馮霽雯生於乾隆四十年,乾隆四十五年的時候,就被賜名豐紳殷德,指婚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

要知道,固倫和孝公主當時是乾隆最寵愛的女兒,乾隆說過她要是男人,太子肯定是她的。而指婚豐紳殷德也可以看出乾隆對和珅的寵信程度。乾隆五十四年,十公主下嫁豐紳殷德,豐紳殷德也官運亨通,官至內務府大臣,正白旗漢軍都統。

結婚以後,固倫和孝公主發現和珅貪贓枉法,與豐紳殷德說,和珅這樣貪贓枉法,恐怕日後不會有好下場。果不其然,乾隆死後,和珅家族開始敗落,嘉慶皇帝似乎對和珅格外憎恨,但多虧了十公主求情,和珅得以保留全屍,而豐紳殷德也因為是公主的丈夫而免除連坐。



而後,可能是在豐紳殷德為父丁憂期間,有人向嘉慶高密,說豐紳殷德在練兵準備為父報仇,還有在丁憂期間對公主不忠,私下養小妾還生了個兒子。嘉慶聽後固然大怒,造反雖假,但是私下養小妾對公主不忠卻為真,於是軟禁在家,讓他閉門思過。幾個月之後又復職,後先後人正白旗副都統,鑲藍旗副都統,於嘉慶十五年離世,年僅36歲。


消失的月光


和坤是乾隆朝的寵臣,官至文華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他富可敵國,位極人臣,在乾隆朝屹立數十年不倒,精明強幹、八面玲瓏。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卻很平庸,在事業上並無建樹,乏善可陳。嘉慶朝和珅貪弊案發後,被革職抄家,賜死獄中。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命運如何呢?

豐紳殷德瀟灑英俊,父親又是乾隆的寵臣,乾隆帝對他也極為喜愛,親自為其賜名豐紳殷德,並把自己最寵愛的十公主和孝公主賜婚於他。豐紳殷德也夫憑妻貴,在朝廷出任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等高官。

乾隆帝駕崩五天後,嘉慶即查辦和珅。十日之後,賜和珅白綾自盡。 和珅死後,豐紳殷德雖受到波及,但因是和孝公主的額附,嘉慶網開一面,赦免了他的死罪,仍保留了他的爵位。後嘉慶認為保留其爵位不妥,遂被奪爵,不得世襲,但仍賜予他散秩大臣銜,也就是皇帝警衛隊官員,這和孝公主的顏面也夠大的。

嘉慶七年,朝廷平定白蓮教,分封大臣,豐紳殷德被晉升公爵。好景不長,公主府管家狀告豐紳殷德謀反而且在國喪期間產女。經查,豐紳殷德謀反實屬子虛烏有,只不過是管家誣陷,而國喪期間產女屬實。嘉慶大怒,削去豐紳殷德的官職,軟禁家中。

嘉慶十一年,豐紳殷德復出,出任正白旗蒙古副都統,一年後調任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嘉慶十五年,晉升公爵。同年病逝,得以善終。


歲月是一條河流


和珅的兒子為什麼不姓和呢?想必這是大多數讀者都很好奇的一件事。因為和珅的兒子小時候長的很可愛,深得乾隆皇帝喜歡,所以賜名豐紳殷德,而且還把他指定為最疼愛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的駙馬。



十四歲時豐紳殷德與固倫和孝公主完婚。從此豐紳殷德在官場上平步青雲,很快升遷至都統兼護軍統領、內務府大臣,可以說是享盡了榮華富貴,風光無限。後來嘉慶皇帝登基,在乾隆駕崩後不久,一道白綾賜死了和珅。從此豐紳殷德的命運急轉直下,遭受著冰火兩重天的待遇。

嘉慶四年正月,和珅伏法以後,嘉慶皇帝在朝堂上看豐紳殷德自然是不順眼,但是因為固倫和孝公主的求情,免去死罪,革除官職,保留伯爵爵位。這對於豐紳殷德來說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嘉慶二年,因查和珅有圖謀不軌之意,因豐紳殷德不知情,不予治罪,但撤去伯爵爵位,擔任散秩大臣,是掌管皇宮守衛工作的閒職。從此豐紳殷德開始在下層體會著世態炎涼。
嘉慶七年,清庭因為平定了白蓮教而大赦天下,恢復豐紳殷德伯爵爵位。嘉慶八年被公主府長史奎福狀告豐紳殷德謀反及國服期間產女,經查謀反不成立,但與侍妾生女屬實,革去官職和爵位,圈禁在家,閉門思過。嘉慶十一年,被調往蒙古任職,實際就是變相發配,後因抑鬱患病。嘉慶十五年二月,回京養病,同年五月病故,終年三十六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