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醫生」稱要借錢做手術,安徽蕪湖一大媽差點被騙16萬元。如何防範這樣的騙局?

張至卿



據瞭解,這位大媽姓王,今年60歲,安徽蕪湖人。不久前通過別人介紹,認識了本案中的這位自稱是“援外醫生”的男子,兩人經常在微信上聊天。7月20日,這位“醫生”找到王大媽,稱自己現在在非洲的南蘇丹參加醫療援助,兒子在國外遭遇車禍需要立即手術,但是現在手術費不夠。因為自己在非洲通訊不方便,手頭的錢取不出來。“援外醫生”希望王大媽能夠幫其墊付一下16萬元的手術費用,等自己回國後就還錢。

熱心的王大媽火急火燎地就直奔銀行去了,尋思著這就給“援外醫生”轉賬,別耽誤了人兒子的救治時間。到了銀行,銀行工作人員一問,發現事情有些不太對勁,因為大媽對這“醫生”一無所知,怎麼能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接給別人打去16萬?而王大媽看樣子是被“醫生”的“援外”行為所感動,堅持要為其轉款。最終銀行工作人員通過報警,查證此“醫生”該舉動確為詐騙行為,為王大媽及時止損。


首先,由於互聯網的普及,現階段騙子將詐騙對象對準了接觸網絡相對較少、已被騙的中老年人,所以父母長輩們現在是騙子的重點“關照”對象;其次,涉及詐騙行為,我們應當怎樣防範?答:不信邪,不轉賬,不上當。只要與陌生人涉及大額錢款的問題,無法確定對方身份的情況下,一律“一棍子打死”就不會有後患,同時,最好請自己身邊信得過的人或者子女予以把關。


安徽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