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中國油畫的精髓在哪裡?怎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

旅遊八戒行


油畫是西方的舶來品,西方的油畫藝術與中國的民族特色、人文思想相互交融、碰撞所形成的藝術特徵,就是中國油畫的精髓,這一過程,也是西方油畫的中國本土化過程。

在西方油畫進入中國的一百年來,油畫中的現實主義特徵作為中國油畫的藝術特徵存在了絕大部分的時間,直到20世紀90年代之後,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開放,文化的多元化之後,中國油畫中含蓄、寫意的特質成為了中國油畫新的精髓。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油畫進入中國,在那個多災多難的年代,儘管不少的留學國外的畫家學習了西方的各種藝術流派的技法,但要想在那樣的時代去創作諸如野獸派之類的前衛、實驗性的藝術作品,肯定不會被社會和時代所認可,也根本沒有合適的土壤供它們生長。

反映時代的現實生活,是近代油畫藝術家們的不二選擇。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李鐵夫、關良、林風眠、徐悲鴻等。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的寫實油畫,通過與現實主義相結合,在作品中注入藝術家的精神和思想,批判現實,透視社會,傳達出人文精神。

實質上,正是這些作品深刻地蘊含了中國內在的文化精神氣質。


從爭取民族獨立,到為政治服務,再到改革開放之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現實主義成為中國油畫的重要特徵和精髓所在。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陳逸飛、羅中立、陳丹青等。

20世紀90年代之後,中國油畫的現實主義走到了盡頭。

多元化是中國油畫的出路。


有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國文化中的含蓄、寫意精髓將成為中國油畫的精髓。

事實上,這種說法是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甚至是傳統繪畫文化基礎之上的一種認識。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繪畫注重的方向就是“意”,講的就是精神內容的體現,強調的是心靈上的感觸。


未來,中國油畫藝術家,要想在創作中取得非凡的成就,就要求在關注本民族的現實生活的同時,對傳統文化和藝術遺產加以繼承性研究與學習,讓中國的油畫形成與其他民族油畫不一樣的特色:那就是含蓄,寫意,它們就是中國油畫新的精髓。


布穀公社


說到中國油畫,就很自然的就想到西方油畫,這不是“崇洋媚外”說別人家的油畫好, 畢竟西方油畫在世界畫壇中的影響力實在非同凡響,在藝術領域中凡是好的理念構思、技法都值得學習。

這一點,中國油畫可是吸收了西方油畫藝術的優點,而且可以很自信的說中國油畫已是“青出於藍勝於藍”,有西方的形美,又有東方的神韻,中國油畫精髓的確獨具一格。

△東方情趣的審美作品

中國油畫的精髓體現在筆觸的靈動性,用精湛的技法讓畫面細膩光滑,沒有筆觸的痕跡。

其實筆觸依舊存在,只是由於線條太過於流暢和諧,導致筆觸被神韻掩蓋了,肉眼是無法感覺到的,那是因為中國油畫蘊含了中國畫的底蘊。

△民族特色的油畫作品

濃重的傳統文化底蘊賦予了中國畫濃烈的民族風,而這一點西方油畫是不具備的,也很難做到的。

中國油畫,在客觀的審美之上注入了主觀的傳統思想,在享受美好的視覺衝擊時,也能從藝術作品中感受到內心的震撼,中國油畫意境感十足,用意境表達情感,讓人在欣賞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羅中立向大師雷諾阿致敬

而正是這種感覺的形成,就是中國油畫的精髓所在。


名師巨典


沒有中國油畫。您問的標題本身就是錯的。

西方油畫的表現方式畫中國的基因元素而已。是油畫,但不是中國油畫。

中國沒有油畫。

洋為中用,跟英語一樣。


大癮齋


中國油畫呀……,我覺得就是一個字“抄”,抄大師,抄國外,甚至連國內同行也不放過,抄照片,抄PS……,總之能夠抄什麼就抄什麼,還美名其曰“借鑑”。全國難得有幾個有自己靈魂的畫家。君不見,全國美展裡面幾百幅作品,大部分只有一兩分鐘看的價值,值得看的基本不超過10幅,剩下的看到就想吐。所以看了兩屆全國美展後,就再也不願意去了。


cj_wmkj


西方繪畫見立在真世界的客觀基礎上,要理解這個世界的運作,畫人物就把結構解剖吃透,會歸納造型,從骨骼到血脈到毛髮都理解下.畫場景,就多理解光學的原理自然就會用色,比如光的冷暖 光的軟硬..要畫一朵花就瞭解下葉子是互生的還是對生的 花蕊花心張什麼樣,永遠帶著好奇探索的心觀察世界。

看看前人總結的美學上的法則,這些法則 或者說法度,在各類藝術上都是通用的.如對比 節奏 黃金分割 疏密...這些美學法度不分西畫還是國畫,因為那就是神的高度.

所以我不認為中國油畫有精髓,中國文化是有一些獨到的精髓地方.東西方人用各自不同的語言去理解真世界,現代社會的人不應有門派之爭,應懷著謙卑心態多瞭解神所的創造的真世界.

我只想說當代的中國油畫跟一坨屎一樣,老一輩油畫家還是抱著嚴謹治學的態度.49年之後的一代正把持著高位,畫面一股江湖氣,......論中國精髓搞不過國畫,論技術搞不過西方.畫油子太多,拿著油畫顏料 大筆刷在畫面上亂甩,可能是想借鑑些中國人文畫.美其名曰當代中國油畫.一看到某某畫種前冠名當代性,實驗性,估計十有八九是個畫油子.


jerry____yang


本人02年到06年在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學習油畫專業,有幸師從劉大鴻,黃啟後兩位老師。

當時美術學院院長是徐芒耀。

從他們三位老師來說說我對油畫的認識吧,不敢談中國油畫的精髓在哪,權當對自己大學的回憶吧。


徐芒耀:我國少有的具有現代觀念的具像畫家。在他的畫布上,具像與抽象結合,以細膩的寫實技法,抽象的思維,重新組合成一幅幅帶有現代意味的作品。近些年來,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現雙影,那是照相機所做不到的視覺現象,能夠完全而充分地體現畫家所發現的視覺感受,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徐芒耀風格。

當時徐老師看畫都是先從側面看,看你畫的平不平,打磨的細不細,然後再看內容。。。想想就頭暈。。。客觀的說,徐老師畫照片畫的很像。


劉大鴻:作為九十年代的政治波普風格的代言人之一,劉大鴻的作品習慣性地顛覆舊有政治符號,展現歷史的荒謬和無奈。有人將其稱為中國的政治魔幻大師。他說,我只以自己的想象和記憶來講述一代人的歷史。同時,作為體制內的高校教師,劉大鴻依然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應該說,劉老師影響了我的一生。油畫只是一個工具,是筆桿子,是武器,是反應社會的鏡子。

06年畢業季,我們班所有人的論文都不及格,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劉大鴻 徐芒耀”。上圖是劉老師模仿徐老師的作品做的行為藝術。

當時我們02油畫班一共9個人,被分成了兩個班,一個跟徐老師學寫實,一個跟劉老師學“畫小人”,教室中間被隔了一堵牆,然後劉老師就用這個牆做了個行為藝術,也算“山寨”了徐老師的作品(下圖)吧。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我,有時間詳細敘述。

黃啟後:正如他的朋友,畫家兼文藝評論家陳丹青所形容的:黃啟後是個憨人。年過半百,卻仍保持著一顆熾熱的赤子之心。傳統和歷史在他的身體裡紮根,質樸與原始的文化嚮往時刻都在醞釀著噴湧而出。他的畫作,浸透作者內心的本土經驗,尤其是關於中國的歷史想象。它們並非旨在呈示我們早已熟知的歷史,而是告訴我們:歷史給我們留下怎樣的想象。這樣的歷史想象自動進入藝術,不會求助於教科書。


深度短片


欣賞歐美雕塑、油畫等等藝術品,就明白現代科學為什麼會在歐美誕生!因為寫實風格要求還原景物真實模樣,因而培養出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再加文藝復興。

相反,中國傳統雕塑、繪畫等等藝術品,超級不寫實風格撲面而來!雕塑是似而非可理解為石頭太硬不好刻、太費事,繪畫只言傳而會意可理解為就好這口黑白兩色、繚繚幾筆、多快好省、讓人遐想的仙氣意境。

寫實雕塑油畫對景物信息還原率如果有90%,中國傳統雕塑、繪畫估計1%都沒有,信息損失量極大。

在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思想環境中,要誕生現代科學幾乎沒有可能。


YXB5


中國油畫是指中國特色的油畫?還是指中國的油畫?

若是前者那一定是滅亡。若是後者,那麼目前中國油畫界現狀並不樂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今中國人畫的油畫都是跟在西方後面亦步亦趨,沒有藝術家個人的精神。觀念抄襲,風格抄襲,技法抄襲,一切都是拿來主義。


雅玩網


這個問題非常的有意思,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提問者的出發點,我很好奇地想問一下,提問者是中國油畫協會主席,還是美術學院的院長呢?哈哈……開個玩笑而已,我的意思是——與其問我們中國油畫的特色,不如問問你自己油畫的特色和風格是什麼?!

這反映出我們民族思維方式中,集體主義觀念嚴重的遏制了個人創造力的發揮,以國家概念來思考藝術風格和特色,這已經是古典社會的事情了。現代藝術當中我們看到各種流派紛繁複雜,但我們不會說某種風格是某種國家的風格,結構主義並不是法國的,表現主義也不只是德國人才有……凡是以國家來定義的藝術風格,我總懷疑背後藏有某種陰謀。

今天的年輕人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發揮出你自己的創造力,而不是如何符合這個民族和國家的風格,如果有,那早已經在你的血液裡了!要知道你不是一個螺絲釘,你是一個獨一無二光彩照人的鑽石,活出你生命的光彩,你的藝術自然也會被照亮!你的藝術也會照亮這個民族和國家!而不是,讓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藝術風格來照亮你!

你問春天何時到來?只需一朵朵鮮花燦爛盛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