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98抗洪戰士捐軀,他20年照料10位烈士母親

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子牙河岸邊有個獨立的院子,院子裡住了幾位鄉音迥然的老人,她們分別是10位烈士的媽媽,如今卻都是退伍軍人王貴武的媽媽。

1998年的抗洪搶險中,10名年輕的戰士獻出了生命,王貴武從那時起多了10位母親,他發誓,要替10名為國捐軀的烈士盡孝。20年過去了,王貴武也已年近花甲,今年,他把媽媽們都接到了天津,方便照顧。

“兒子”的話,讓我的心一下子就亮了

20年前發生的一切至今讓湖南省衡山縣的楊友蘭歷歷在目。1998年夏天,她唯一的兒子成為烈士躺在了墓碑下,極度悲傷的她渾渾噩噩,度日如年。9月,她突然收到一封信,信來自千里之外的天津,信中寫道:“您的兒子為國盡忠,我要替他盡孝,我就是您的兒子。”落款就是王貴武。1999年的正月十一,王貴武到楊友蘭家看望,楊友蘭嚇了一跳:“這麼高,這麼帥,在直轄市當老闆,而且只比我小5歲,這哪裡是我的兒子?”1999年3月,楊友蘭到天津散心,王貴武每天陪著她。楊友蘭經常聽到王貴武接電話時低聲說:“我的湖南媽媽來天津看望我,這段時間我不出去。”“‘兒子’的話,讓我的心一下子就亮了,回到老家,我對丈夫說,咱們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楊友蘭說。

現在,楊友蘭坐在樓門口乘涼,口裡一句一個“兒子”,看著王貴武,滿眼的親情。

感動!98抗洪戰士捐軀,他20年照料10位烈士母親

湖南省株洲市易解秀的兒子也是抗洪搶險的烈士。最讓易解秀感動的是,1998年以後的每個春節王貴武都來看望她。10位烈士的父母居住在4個省份,每個春節假期王貴武都輾轉公路山路去看望所有的媽媽,20年間從無例外。

烈士梁力是獨子,2014年11月,梁媽媽突發腦溢血,王貴武馬上趕到,不幸的是,梁媽媽已經宣佈腦死亡。王貴武作為梁媽媽唯一的“兒子”,照顧她到離世,並料理了所有後事。

20年過去了,10位母親中有7位健在,王貴武陸陸續續將5位母親接到了天津。5位媽媽樸實面善,見面第一件事就齊齊地舉起手,“炫耀”她們手指上戴的金戒指。天氣漸涼,王貴武為她們添置秋裝,沒想到媽媽們都捨不得花錢,空手而歸。第二天,王貴武放下手頭工作,陪媽媽們去買衣服,“威逼利誘”下,媽媽們才靦腆地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兒子”給買的金戒指。

入伍3年影響終身

1976年,王貴武17歲,唐山大地震導致王貴武的家屋倒樓塌。有一天,他在砸碎倒塌下來的樓板,一位穿著有4個口袋軍服的軍人路過,見他年齡不大卻一個人費力掄著錘子,這位軍人一聲令下,來了許多軍人,砸水泥板、抽鋼筋,一會工夫,幫王貴武幹完了所有的活,從那時起,王貴武就下定決心參軍。

1978年入伍,王貴武的指導員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工程兵,要學到一技之長為人民服務。”這句話讓王貴武受益終身,他一有時間就跟技術員待在一起,終於學會了製圖,這也為他之後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基礎。退伍后王貴武一邊工作一邊在夜校繼續學習製圖、設計。1982年,王貴武辭去農村建設科科員的工作,成為天津第一個個體建築設計師。在那個“萬元戶”都罕見的年代,他第一年向國家繳稅9000餘元。幾經發展,他創立了天津銀座集團有限公司。

感動!98抗洪戰士捐軀,他20年照料10位烈士母親

王貴武的親媽今年82歲,十幾歲時,她想加入部隊當一名女兵,走上抗美援朝的戰場,但因家庭反對,未果。可她一直有軍人情結,大兒子王貴文小名喚做“愛民”,二兒子王貴武小名喚做“愛武”。王媽媽的表達最簡單、最樸實也最感人:“在貴武所有的母親中我排在最後一個,這20年,所有的春節,他都先去看她們,貴武能回來陪我過個正月十五就行。我有5個兒子,那些烈士中許多是獨子,既然認了親,就得當她們是娘。”

20年中,王貴武也有委屈:“有人說我不務正業,做企業當然以盈利為第一目標,可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在照顧烈士母親。但是,更多的員工看到我的堅持,相信我是有誠信有責任的人,我的企業中,員工的忠誠度很高,不少人在這裡工作了20年、30年,直到退休。這在民營企業中非常少見。”

史秀平,天津市警備區雙擁國教辦原主任。1998年夏,王貴武找到他,希望尋找和聯繫因抗洪搶險而犧牲的10名烈士的母親。史秀平回憶:“我能感覺出,王貴武是認真的,不是一時衝動。”10位烈士的母親居住在甘肅、安徽、湖南、陝西,大部分都生活在山區,聯繫到她們不是件容易的事,去看望她們更難。但是王貴武做到了。春節前夕是企事業單位最繁忙的時候,但每年一到臘月,王貴武就離開公司,輾轉四省,去看望他的母親們,陪她們過春節吃年飯,幫助修修家裡的房子。有人質疑這是作秀,王貴武以行動回答:“如果能堅持作秀20年、30年,也是一件好事。”

感動!98抗洪戰士捐軀,他20年照料10位烈士母親

通過與媽媽們的交往,王貴武瞭解到關於烈士家屬的一些其他情況,他想為烈士做更多的事。2014年,首個烈士紀念日前夕,王貴武以天津愛國擁軍模範、民建中央委員的身份呼籲:撫卹金應專款專用並適當提高,使烈士遺屬的生活情況與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持平。呼籲很快得到了中央的批覆,王貴武如願讓烈屬們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媽媽們住的樓裡有一間展廳,掛著所有烈士的照片和當年宣傳他們事蹟的報道。“烈士”的稱呼太遙遠,眼前的他們是牆上照片中一張張年輕的笑臉。看到母親們的晚年充實富足,該是他們最欣慰的事吧。

(本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9月7日、天津廣播電視臺、紅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