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說起武隆,會想起仙女山、芙蓉洞,或者天生三橋。但天坑寨子的知名度,相對來說就不那麼高了。當然,也不至於太低,畢竟是《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第一集的拍攝地點。但真正去過的遊客,恐怕不算多。

在偶然情況下得知天坑寨子對民俗文化的保留和宣傳做得不錯,某學霸對我講解的 巫儺文化 寨子裡也有演出,所以很早就種下了一顆小青草。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儺文化是一種遠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遠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獲得生息,繁衍後代,生存的慾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觀念的幫助來超越自我,於是便用浪漫主義心性創造了燦爛的巫儺文化。

“儺”乃人避其難之謂,意為“驚驅疫厲之鬼”。巫儺活動在生命意識上滿足了廣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長期以來,巫儺之風的傳承與流佈融入習俗之中,即使在現代,仍以傳統文化的形態存留於民間。——以上摘自 百度百科。

“遠古”,“原始”這些符號,告訴我們,要想研究祖國後世燦爛文明,對巫儺文化的關注必不可少。學習、研究其內涵,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然宗教和文化的誕生、發展與延續。除了查閱各種書籍資料,觀看演出也是一種直觀形式。

下面就附上自拍的視頻,以天坑寨子 巫儺文化 的演出,作為本次的開篇。

探秘 巫儺文化 之旅_騰訊視頻

就在幾天前,剛巧又得知寨子要舉辦“稻草文化藝術節”,瞬間激發“神豬俠侶”(采采和某狗)的少女心,既然本就決定要去寨子觀看民俗文化表演,再順帶捎上個可愛童趣的清新行程,何樂而不為呢。拾掇拾掇,邀上父母帶上小狗,趕緊出發了。

拋小葵稻草節萌照一枚鎮樓,怎麼樣,有沒有激發你們的純真童心呢?哈哈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好了,閒話不多說,趕緊跟隨采采踏上旅程吧。

從重慶主城區出發,還是一路晴好天氣。但剛過武隆界,雲霧便逐漸在腳下、身邊鋪展開來,慢慢形成一幅“青山漸隱暮春晨,欲迎還羞把面掩”的脫塵畫卷。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塵世之外引駐足,煙彌霧漫山間舞。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每當到得武隆山區,頓覺世間的一切虛華漸隱,而山的青翠、水的秀麗、石的奇險方得清晰地顯示出來。

看到了嗎?在絕妙喀斯特地貌森林的中央,那小小的方寸,便是天坑寨子的 一處所在,也是核心景點——中石院子埡口廣場。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絕壁奇石生,險山翠木立。

人間好去處,四月稻田裡。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暫且把遠處的目光收回,我們來到寨子的大門前。彩色的字、可愛的人物表情、小動物、大水果......這些平凡的稻草,主成了一個個歡快的素材,歡迎八方遊客的到來。

瞬間,我覺得自己來到了電影裡童話般的鄉村,反而沒有身在武隆的現實感。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薄霧瀰漫的山巒,細雨濡溼的路面,童趣稻草小人的迎接,我莫不是來到了奇幻世界?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寨子的路,蜿蜒而下,看不到前方的延伸走向,感覺寨子的中心離我們很遠;然而熱鬧非凡的鑼鼓聲、叫喊聲此起彼伏,響徹在天坑之間,群山之際,又覺得離我們很近。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轉眼間, 便來到喊山臺。稻草揹包客面對青山翠谷間吶喊的姿態吸引了我,透過他的視角,去看看蒼穹碧山吧。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喊山,土家族習俗之一。自古以來,土家人進山打獵、勞作,會向大山呼喊、吆喝“嘢合合”,以祈求山神保佑平安與獲得好收成。

而采采認為,天坑因為地形特殊,四面環山,回聲巨大,山裡的居民應該比別處更熱衷喊山活動。

現代中醫指出,“喊”可以實現吐故納新,有利於肺部擴張,從而起到健肺(沒寫錯,不是“減肥”)效果。而且能舒緩情緒,緩解壓力,所謂“一抒胸臆”的字面意思,應該就是這個了。所以,某狗先生,請賣力點,再賣力點,多喊喊吧。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土家族牛人張宏鑫為我們表演了他的絕活——吹水管。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以及吹牛皮;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以及吹可樂瓶

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天坑寨子稻草人節

最後連塑料瓶也上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