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長沙速度:平均每天1.83個項目開工,日均投資9.92億元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2日訊 據湖南日報消息(記者 周雲武)一條公路貫穿東西,由銀盆嶺大橋連接湘江兩岸,在長沙市地圖上劃出長長的東西軸。全市9個國家級和省級經濟園區就分佈在該軸兩側。10月1日,記者沿東西軸穿行於園區的項目工地,但見塔吊揮動長臂,挖掘機搖頭擺尾,工人們忙個不停,好一派熱鬧的勞動場景。長沙市重點項目辦主任歐儉平說:“今天全市大約有860個項目工地在加班趕進度。”

據長沙市重點項目辦新鮮出爐的數據:全市在建項目1053個,其中往年續建項目553個,今年1至9月累計新開工項目500個,平均每天1.83個項目開工;1至9月累計投資2708.8億元,日均投資9.92億元。

省委、省政府把今年確定為“產業項目建設年”之後,長沙市將“創先爭優、擔當引領”的省會意識貫徹項目建設始終,創造了“3個抓手促速度”的成功經驗。

從辦事程序上趕速度。藉助“放管服”改革的東風,實現了全市投資項目審批全流程“只需跑一次”,審批必備材料和審定成果材料“一次上傳,多次調用,數據共享”,單個項目審批速度比國務院要求的還快40至50個工作日。

從項目工地上“挖”速度。項目一旦上馬,便馬不停蹄,搶晴天、搶白天、搶季節,世界500強項目——偉創力長沙智能製造產業園,從簽約落戶到開工建設不到3個月,從一期廠房建設到第一臺手機下線則只用了86天。

從幹部作風上抓速度。全市市級領導、各縣(市、區)級領導均有聯點項目。寧鄉經開區則創造性地推行“一日一上報一公開、一週一彙總一催辦、一月一督查一通報、一季一講評一考核”的機制。長沙市還要求所有機關幹部必須重心下沉到項目一線,作風體現在基層工地,以“跟蹤問效、掛號銷號、問題清零”的方式破解難題,確保重點項目按時有序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