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藿香的另一個祕密

童年村口的曬場邊,生長著茂盛的藿香,蓬蓬勃勃地佔據著樹下並不寬裕的地盤。那是看場的五保老人精心留置的花草,遠遠地就呵斥著不允許我們近前,生怕我們踩踏了他們的寶貝。記憶裡的那些藿香,年年春天在老根上發出新芽來,一直長在那裡。

關於藿香的另一個秘密

一簇簇藿香伸著嫩紅色的葉子從土裡冒出,不久就長得挨挨擠擠的連成一片。鄰里們會在傍晚的時候挑選稠密的地方掐上一把,洗好放在筐裡控淨水,第二天早上我們就能吃上香噴噴的藿香菜饃,微微的辛辣和清香,回味無窮。好在這些嫩嫩的葉子是可以吃上一個春天的,因為可以一邊吃掉,一邊再生的。

午收季節,家中每天早上燒一鍋開水,然後掐一把新鮮的藿香、竹葉丟進去,這種自制茶都很喜歡飲用的,可以消暑,祛火,勞累的季節裡這是最好的清涼飲料。當藿香長到齊腰高的時候,還發出許多枝杈,老人便找來許多小樹枝,用麻繩攔腰繫在藿香腰間,以免不留意把它們碰到。它可是曬場附近幾戶人家夏季裡必備的東西。

藿香有一股濃濃的、香辣的氣味,有藿香的地方,蚊、蠅,蛇都不喜光顧。家裡的剩飯,放上幾片藿香,就可以過夜了。夏夜裡,屋裡酷熱難耐,大人孩子們就把小床抬到藿香叢邊,眼看夜空的月亮、星星,耳聽一兩聲蟬鳴、蛙聲,繼而漸漸睡去,酣暢無比。

關於藿香的另一個秘密

有時皮膚被一種有毒的蚊子咬出很大的一個腫包,又癢又疼,但用藿香葉子揉一揉很快就消了。不管大人孩子,偶爾感冒鼻塞的時候,頭腦昏昏沉沉,只要摘一片乾淨的藿香葉搓揉成小團,塞進鼻孔裡,辛辣刺鼻的味道直衝腦門,不一會兒,鼻子暢通,神清氣爽起來。後來更知道了一種叫作藿香正氣水的成藥,出門在外,為眾人腰間必備藥品。說起它的除瘟能力,清代還有個名醫叫吳鞠通的,乃溫病治療高手,曾以藿香正氣散創用五個加減處方,絲絲如扣,得心應手,化裁神奇,彰顯出藿香作為主藥的底氣來。

夏末秋初是藿香開花結籽的季節。那是一種藍色的小花,與薄荷和荊芥的花相似,但是倒能引來蜜蜂嗡嗡地飛來,想必是“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是藿香花香薰染的例證。待到秋後,老人用剪刀把一棵棵的藿香剪去,地面上留下不深不淺的茬,這樣明年還會再發,若過淺,就會被凍死,若過深,怕絆倒玩耍的孩子。把剪下的藿香用柴草束好放在廊簷下,留作誰家有偶然感冒腹瀉什麼的,作湯藥熬了,倒也能藥到病減。

多年後,看場的五保老人早已經仙逝,曬場也在視野中消失,老屋的院子也蓋成樓房,藿香漸漸滅了蹤跡。那些藿香叢裡奔跑的的孩子們一個個像小鳥一樣飛出去了。一次回鄉村過年時,大家聚在一起談到五保老人常給我們這些孩子們抓蛇燒食的經過,忽然憶起諸多往事,才知道關於種植藿香的另一個秘密。

關於藿香的另一個秘密

原來,藿香又叫女兒草。誰家院子裡的藿香旺,誰家女兒就會有出息,並健康美麗;而不養女兒的家庭是養不旺藿香的。那麼,村中的兩位五保夫妻,沒有子女,全村人便都是親人,他們之所以精心養護那些草兒,大概因為他們在村中得到“五保”,心中感念鄉鄰,默默地為大家祈福,讓周邊的孩子都健康成長吧。

這樣想來,我不禁對老人平添了幾份敬意。於是,又開始深深懷念起那些藿香,那些承載殷殷之情的藿香。

關於藿香的另一個秘密

中藥袋一:藿香直解

唇形科植物廣藿香P0克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地上部分。主產於廣東、海南等地。夏秋季枝葉茂盛時採割。切段生用。

【性能】 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 化溼,止嘔,解暑。

【應用】 溼阻中焦;嘔吐;暑溼、溼溫。

【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鮮品加倍。

【使用注意】 陰虛血燥者不宜用。

中藥處方一:單驗方選

1.口臭:藿香12克煎湯,時時含漱。

2.小兒痱子:取藿香正氣水1支按比例加涼開水或生理鹽水稀釋,稀釋濃度為:不滿3個月者,藥液與水比例為1:3;4~12個月者,藥液與水比例為1:2;超過l歲者,藥液與水比例1:1。用藥之前先用溫水將局部洗淨擦乾,然後用消毒藥棉蘸稀釋後的藥液塗搽患處,每天2~3次。用藿香正氣水治療小兒痱子,效果較好。

3.嬰幼兒腹瀉:取乾淨紗布一塊,摺疊成4~6層置於患兒肚臍處,將藿香正氣水置水中預熱,待藥溫適宜時倒在紗布上,以充盈不溢為度,用塑料覆蓋紗布,醫用膠布固定,2~3小時後取下,每天2~3次,一般2天可見效。對於腹瀉較重、中度以上脫水者要及時補液。或將丁香、胡椒各等份研成細末,每次用1~2克放入小杯內,再用藿香正氣水調成稀糊狀外敷於肚臍內,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連用2~3天即愈。

4.外痔:每次用藿香正氣水2支加涼開水l 000毫升,以藥棉擦洗,每天2次。在炎症期發作時有消炎止痛,促使萎縮之作用。

5.凍瘡、皮膚瘙癢、扁平苔蘚、外陰白斑病:用藿香正氣水直接外塗患處,每天3~5次,效果佳。

(苗明三主編.本草外用.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01.)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國中藥雜誌】官方微信(cjcmmy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