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這是一處極具水鄉風情的野水溼地,兩岸河堤蜿蜒,林木蔥鬱,阡陌縱橫,空氣清新,水色如畫。可以在週末,選擇遠離城市的喧囂,帶上家人好友,換上隨意的衣服,擁抱大自然,一起去踏青、攝影、訪古,看風景,還可以挖挖野菜。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從沂河劉家道口樞紐水利風景區向東南方向,沿著分沂入沭水道,一路東南。這是一段美妙的旅程,親近自然,享受陽光,敞開心扉,讓自己融入其中,讓記憶印入腦海!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沿途河川纏繞,風光旖旎,你可隨一河碧水,逶迤南下。河道兩岸芳草鮮美,水鳥翻飛,綠樹成茵,村莊安然,天光雲影,美不勝收。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分沂入沭是一條人工河。西起沂河彭道口村南,東南流,至黃莊村東折南流,經朱村至河口村南入老沭河。黃莊管理所附近的景色非常漂亮。可以在附近走一走,看看水網縱橫的景緻。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這條人工河是從1951年至1953年導沭整沂時期開挖的。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1955年至1956年擴大,1971年至1980年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又一次擴大。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這條河道,全長20公里。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三年半的導沂入沭工程,先後有近百萬民工參加。整個工程湧現出十三萬五千多名模範和功臣。施工期間有許多著名人物蒞臨工地視察。1953年秋,水利部部長傅作義來到工地察看了沭河攔河大壩、人民勝利堰、牛腿溝穿樹涵洞等工程。1951年3月,徐悲鴻先生於率弟子二人。工地體驗生活。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1953年秋,蘇聯科學院院士、地理研究所所長撒伊契斯科夫到工地參觀考察。他高度稱讚了工程的創舉和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他說:中國人民真了不起,用落後的生產工具,依靠黨的正確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以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創造性勞動,完成並達到了和機械化施工相近似的工程標準!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沂沭河洪水東調整體工程,計劃是將分沂入沭水道在朱村以下開始調尾,到大官莊北入沭河。後因東調工程停緩建,該水道仍入老沭河。主要分洩沂河洪水,以減輕沂河劉道口以下河道行洪壓力。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途中很多護堤、搶險工程標誌,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它提示著這條河道仍在精心維護中。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從河邊的樹林看西邊的太陽,心中有一種特殊的寧靜感。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繼續南行,過了朱村,就到了分沂入沭運河與沭河的交匯處。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河口視野開闊,水面浩大,波光粼粼。這是一個幽靜的河口小公園,有一個小亭和遊廊。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春風中,在亭子中放眼遠眺,只見河口風光秀麗,景美如畫。遠處的村莊、河壩、樹林,宛然可賞,美如仙境。

在靠近水邊的地方,有一尊奇石,上刻“安瀾”字樣。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沂河和沭河,這兩條曾經洶湧氾濫的暴烈河流,從此被英雄的臨沂人民馴服,由此安瀾而過。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沂河沭河在此地握手相會。經臨沭大興鎮入江蘇石樑河水庫,循大沙河入海。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走在這條河畔,在親近自然的時候,也彷彿穿越了數千年的歷史,那些不堪回首的災難,今天已經變成了兩岸草長鶯飛的詩意。想象著河水遠逝入海,剎那間,思緒翩然。

臨沭這邊風景獨好!

如果有機會,到入海處去看看沂河吧,看看她匯入大海後的萬千風情。

你會不會在入海處還記著曾經的沂蒙?那悠長的河道,那兩岸的晚霞夕照,那輕撫楊柳的春風,那炊煙裊裊的村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