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有無可能是被孫權「氣死的」?

文藝骨幹


周瑜比孫權大7歲,孫權把他視為兄長,但周瑜對孫權很尊重,史書記載孫權當時名義上只是一個將軍,大家跟他在一起時禮節還很簡單,只有周瑜每次見孫權都畢恭畢敬,行臣子之禮。

周瑜對孫權忠心耿耿,所以孫權放心地把最精銳的主力交給他指揮,周瑜不僅幫孫權打贏了赤壁之戰,而且之前的其它大小戰役,周瑜也幫助孫權打了不少,孫權的軍事指揮水平一般,年輕時經常打敗仗,孫吳後來的勝仗有許多是周瑜打的。

周瑜去世後,消息傳到京口,孫權悲痛欲絕,孫權流著淚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卻如此短命,我今後依賴誰?”

孫權親自素服舉哀,悲傷之情讓左右感動。周瑜歸葬,孫權親自到蕪湖迎接他的靈柩。周瑜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兒後來嫁給孫權的長子孫登為妃,長子周循娶了孫權的女兒為妻,曾任騎都尉,次子周胤也娶了孫氏宗室的女兒為妻,被授予興業都尉。

從以上事實來看,周瑜與孫權的關係密切,二人親密無間,不存在氣死周瑜或者謀害周瑜的可能性。

不過周瑜之死也的確顯得有些疑問,主要疑點有以下幾個:

  1. 一年前負的箭傷,一年多時間裡都沒事,最後反而加重了;

  2. 孫權欲答應劉備“借荊州”,周瑜堅決反對,親自向孫權陳述意見,這時候周瑜卻死了;

  3. 周瑜臨終前曾向孫權陳述他的“隆中對”,比諸葛亮的隆中對還宏大,但卻沒能實施;

  4. 周瑜生前已經說服了孫權,讓他放棄“借荊州”,但周瑜死後孫權立即把南郡給了劉備。

這裡面的確有說不清的故事,但是不是孫權有什麼陰謀呢?僅憑上面的這些記載還無法證明。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周瑜並不是孫權“氣死的”,因為孫權已經答應了周瑜的計劃,即使孫權背後還有什麼陰謀,也不存在周瑜氣不過的問題。

那麼,到底有沒有陰謀呢?這種可能性不太大,但也並非絕對不可能,那就是孫權的心機實在太重,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連最信任、最倚重的人也不放過。

支持這種看法的理由有這幾個:

  1. 赤壁之戰後孫權仍然需要聯合劉備以對付曹操,但周瑜是江東的“鷹派”,反對孫劉聯盟;

  2. 周瑜是孫策時代的人物,與張昭相同,孫權用人其實更喜歡用自己提拔的,如魯肅、呂岱、呂蒙、徐盛、潘璋、駱統、朱然、是儀、胡綜、朱桓、步騭、陸績、陸遜等;

  3. 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大放異彩,有功高蓋主之嫌。

儘管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排隊這樣的情況:孫權打定主意把南郡讓給劉備,但周瑜一再反對,不惜帶著傷由江陵返回京口當面陳述意見,這讓孫權很為難,但孫權又不能直接駁周瑜的面子,所以假意答應周瑜實施他的計劃,而在周瑜返挰途中秘密將其謀害,對外說是一年前的箭傷發作了。

如果孫權不想與劉備翻臉,那就必須犧牲周瑜,周瑜是南郡太守,他不同意,孫權即使答應了劉備,劉備也借不來荊州。


南門太守


周瑜想要二分天下,孫權以為三分天下,政見策略不同此為其一

周瑜後期屢屢犯上,身為臣子卻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不止一次,主臣早已異心,為其二

周瑜在江東權威深重,江東子弟更是隻聽周瑜而非孫權,為其三

這三點,都是周瑜這個臣子和孫權這個主子之間尖銳的矛盾。

周瑜二分天下的夢想,在孫權掌管江東的時代,是不可能實現了。

一方面可能是周瑜真的小覷了劉備所屬的勢力,另一方面是來自孫權的深深的忌憚

如果二分天下成功,周瑜在江東的威勢將遠勝於孫十萬。

孫權已經當了十年無軍權的江東之主,周瑜如果真的二分天下成功,江東不姓周也得姓周了。

主臣猜忌,周瑜畢生理想難以實現,我覺得這是他早死的主因。

再加上數十年的東征西討,身體創傷無數,所以造成了一代周郎,三十六歲卒。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周瑜的死根由在於抑鬱而非其他,周瑜從赤壁之戰後被處處掣揍。劉備也正是利用了這一嫌隙才從東吳手中詐走荊州。其一孫權與周瑜戰略上的矛盾,權欲走江淮進而窺伺中原的戰略,周瑜則力主走兩川全據長江。其二週瑜長期征戰身體健康不好多次受傷,雄心壯志卻不得酬。其三,瑜兩分天下眼看被劉備破壞急在心裡,三戰荊州即這一心態的表現。其四周瑜的心胸開闊雅量非常從魯肅和徐盛兩個事例其瑜亮情節完全是文學誇張,殺諸葛完全是國事為重。綜上所述周瑜之死身被數瘡造成的傷害是主因,主臣猜忌是輔因。破鍋加大火自然是油盡燈枯,抑鬱加急迫最終熬死了周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