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衛平棋聖痛失應氏杯的圍棋往事

1988年8月20日,獎金數額高達40萬美元的首屆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在北京隆重開幕。這項世界大賽的創辦者是臺灣實業家應昌期先生,他自幼愛好圍棋,在商業上有所成就的同時一生致力於振興圍棋藝術,並創造出了應氏圍棋計點制規則。這次他斥巨資舉辦世界上獎金最高的職業圍棋大賽,一是想讓中國人奪得世界冠軍(他很看好大陸棋手聶衛平九段和臺灣籍旅日棋手林海峰九段),二是要推廣他所創造的圍棋計點制規則。這一規則相當富有特色。與當時中國的黑貼二又四分之三子和日本、韓國的黑貼五目半相比,計點制規則要求黑貼八點,相當於三又四分之三子和七目半,這是一個跨度很大的創舉。現在的中日韓棋界已經將規則修改為黑貼三又四分之三子和六目半,基本與計點制規則同步,可以看出應昌期先生天才預見的合理性。但當年棋界則普遍覺得黑棋貼八點過多,對此還頗有微詞。

與現在參加世界大賽普遍採取的成績排位制和選拔制相比,當年對參加首屆應氏杯大賽的人選採取了邀請制。名單由應昌期先生親自開出,邀請了日本、中國、韓國、臺灣、美國、澳大利亞的16名世界一流好手參賽,各自代表自己籍貫所在的城市。其中中國有聶衛平(代表北京,入選理由是中國圍棋的領軍人物,中日圍棋擂臺賽英雄)、馬曉春(代表杭州,入選理由是中國最著名的天才棋手,公認為聶衛平的接班人)、劉小光(代表鄭州,入選理由是當年中國國內比賽成績最優秀的棋手)、江鑄久(代表太原,入選理由是曾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取得五連勝)四位九段出戰該賽。這次比賽的開幕式放在了人民大會堂舉行,充分顯示出國家對這一中國人舉辦的世界圍棋大賽的高度禮遇。

8月21日進行了第一輪比賽。聶衛平輕取美國麥克雷蒙七段;馬曉春被日本老將藤澤秀行九段斬落馬下;劉小光則在與日本加藤正夫九段的對砍中壯烈出局;江鑄久苦鬥七個小時,最後拼下了日本武宮正樹九段。23日第二輪,聶衛平遭遇了中國棋手從沒戰勝過的日本趙治勳九段。四年前在訪日比賽中聶衛平曾以0比2輸給了趙治勳,早就懷了復仇之心。此戰聶衛平發揮非常出色,奕來如行雲流水,最後執黑中盤大勝,從此熄滅了日本棋界的“聶衛平世界大賽不行論”。而江鑄久則大模樣戰法失敗,中盤負於林海峰九段。另外兩盤棋的結果分別為:韓國曹薰鉉九段執黑一又六分之五點勝日本小林光一九段,藤澤秀行九段執白七點勝加藤正夫九段。兩輪過後,聶衛平、林海峰、藤澤秀行、曹薰鉉四人殺出重圍,正好是中日韓臺一地一人。應昌期先生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認為如此分佈恰是代表了世界圍棋的最高水平。另外,他對有兩名中國籍棋手進入四強非常樂觀,已經提前預測聶衛平和林海峰將會師於決賽。

同年早些時候,日本舉辦了富士通杯世界職業圍棋賽錦標賽,這是歷史上的第一個世界職業圍棋大賽。該賽採取單淘汰制,最後日本武宮正樹九段過關斬將奪得冠軍。應昌期先生設計的應氏杯大賽不但獎金遠遠高過富士通杯,而且還規定半決賽將採取三番棋制,決賽採取五番棋制,以增加比賽的對抗性和精彩程度。

聶衛平棋聖痛失應氏杯的圍棋往事

當年11月20日,應氏杯半決賽三番棋在韓國首都漢城拉開戰幕。根據賽區安排,由聶衛平對藤澤秀行,林海峰對曹薰鉉。賽前輿論普遍看好聶衛平和林海峰。認為藤澤秀行九段雖然曾蟬聯過六屆日本棋聖戰冠軍,但早已過了盛年,且近來身體又查出了癌症,剛接受完化療,無論從實力和狀態看都難以對如日中天的聶衛平構成威脅。而韓國曹薰鉉九段的實力當時並不為中日棋界所熟悉,只知道他是韓國圍棋第一人,但要說在三番棋中擊敗著名超一流棋手、新科富世通杯世界大賽亞軍林海峰九段,能預測到這個結果的人並不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接下來就發生了。

開賽後,聶衛平遭到了藤澤秀行九段的有力阻擊,在盤面上幾度落後,甚至已經到了必敗之境。但他沉著應戰,抓住藤澤九段的失誤頑強追趕,最後以兩個最微小的一點之優戰勝了藤澤九段。已經63歲的藤澤九段顯示出了高超的棋藝,兩局棋使出兩個華麗的“靠”打得聶衛平措手不及,一舉奪得優勢。雖然他最終因為精力不濟、頻出失誤而落敗,但卻雖敗猶榮,贏得了人們由衷的尊敬。聶衛平也在賽後表示,藤澤先生不是輸給了他,而是輸給了年齡,藤澤先生永遠是自己的老師。此時另外兩名棋手的比賽也有了結果。韓國棋手曹薰鉉九段發揮出色,漂亮的2比0戰勝了林海峰九段。曹九段之名對於現在的圍棋界和棋迷來說可謂如雷貫耳,是史上獨一無二的“圍棋皇帝”。可在當年中國棋界對他的瞭解卻接近於零,絕沒有想到他會連克王銘琬、小林光一、林海峰殺入決賽。人們普遍認為曹薰鉉的取勝是僥倖,根本不會是擂臺賽英雄聶衛平的對手。這種過分樂觀的情緒在中國棋界和棋迷中漫延,後來也害了聶衛平,第一屆應氏杯世界大賽的最終結果已經成為了中國圍棋永遠的痛。

應氏杯決賽五番棋放到了1989年舉行。當時國內呼聲一片樂觀,認為聶衛平只是3比0還是3比1取勝的問題。不過聶衛平在賽前還是相當重視的,看了能找到的曹薰鉉的幾十張棋譜。實際上1985年的時候聶衛平曾訪問美國,期間就經友人撮合與同樣在美訪問的曹薰鉉下了兩局。當時二人以1比1戰平,沒有給聶衛平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再次研究了一下,聶衛平感覺韓國棋手普遍喜歡力戰,曹薰鉉也是如此,半決賽和林海峰的兩局棋就是靠銳利的戰鬥取勝的。對於大局觀超出眾人且功力深厚的聶衛平來說,曹薰鉉這樣的棋似乎並不難對付。

應昌期先生出生在浙江寧波,因此他把應氏杯決賽五番棋頭三局放到了浙江舉行。如果聶衛平能以3比0奪冠,那是再好不過了,還能在家鄉開閉幕式。1989年4月25日,決賽第一局在杭州開戰。這盤棋是遭遇戰,比較的是兩位棋手的反應能力。令人遺憾的是,聶衛平並沒有調整到最佳狀態。他執黑先行,在佈局時忽略了角上的一個根據要點,結果被曹薰鉉機敏地搶佔,此後整盤棋都翻不過身來,最終以三點告負。這一下子鬧得國內輿論大驚,都在為聶衛平捏一把汗。然而重壓之下的聶衛平卻泰然自若,只是表示先前對曹薰鉉估計錯了,他的的棋很靈活,並不只是力戰。休息兩天後,於28日進行了第二局比賽。聶衛平胸有成竹,開局後就落子如飛,帶得曹薰鉉也展開了“閃電戰”。這盤棋聶衛平奕得開闔自如,始終掌握局面主動,最後執白以九點之優取得大勝。賽後國內輿論界舒了一口氣,轉而對聶衛平的大將風度讚揚備至。應昌期先生請來的總裁判長、圍棋泰斗吳清源九段也認為,第二局中師弟(曹薰鉉和吳清源同出於日本瀨越憲作九段一門)表現了少有的驚慌,這不是個好兆頭。作為中國旅日棋手的先輩,吳清源甚至斷言:“這次應氏杯,大約將歸聶先生了。”

5月2日,第三局移師應昌期先生的故鄉寧波進行。聶衛平一出眾人所料,在執黑貼八點的重負下竟然穩紮穩打地和曹薰鉉下起了細棋。而曹薰鉉也表現出了靈活善戰的風格,整盤棋都在主動搶攻,手筋連發,每個局部都取得了不錯的戰果。然而通算下來,卻始終是黑棋好一點的局面,實在令人不得不佩服聶衛平掌控大局的能力。後面聶衛平滴水不漏地收官,直至以三點優勢取勝,一舉站在了決賽的制高點上。一時間中國的新聞界開始高聲歡呼,大加報道。連賽前曹薰鉉夫人鄭美和去靈隱寺為曹薰鉉上香祈勝也被奚落為:“曹夫人也不好好想想,中國的菩薩怎麼會保佑南朝鮮人呢?”

本來應昌期先生是想把決賽全部放在中國舉行,但是韓國方面不同意,而應昌期又對韓國棋院在半決賽時表現出來的組織能力不滿,於是雙方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談判。結果,決定後兩局於4個月後移師第三地新加坡進行。客觀地說,聶衛平在取得2比1領先後,確實有些輕敵了,被一些瑣事分散了集中力。相反,處於落後的曹薰鉉顯出了哀兵必勝的精神,更加發奮備戰。據透露,曹薰鉉回國後花重金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為其出謀劃策。兩相比較,決戰的天平悄悄發生了轉移。

9月初,應氏杯決賽後兩局移師新加坡再戰。臨戰之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極大影響了雙方勝負的命運。在赴新加坡決賽前,聶衛平為了調整狀態,放鬆情緒,沒有和大部隊同行,而是先到香港參加了一場橋牌賽。這本來是聶衛平在大賽前一貫的放鬆方式,可此次不知怎麼搞的只有他一個人行動(據說是因為國家體委經費緊張),賽後也是獨自一人由香港飛往新加坡。這期間就出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烏龍事件。聶衛平不知道他所搭乘的航班要經停泰國首都曼谷,因此飛機到了曼谷時,聶衛平聽不懂英語通告,看到有人下飛機,以為到新加坡了,就稀裡糊塗地提著行李跟著下了飛機。當他在海關得知只是到了曼谷時,才發覺大勢不好,趕緊又提著行李跑回原來的飛機。這一折騰讓聶衛平跑得滿身大汗,而飛機上的冷氣又開得很足,一熱一冷,到了新加坡後他就發燒了。

聶衛平棋聖痛失應氏杯的圍棋往事

9月2日進行第四局時,聶衛平是帶著重感冒上陣的,明顯影響了水平發揮。這盤棋的佈局和第二局一樣,聶衛平的白棋形勢一直不錯。到了收官時,劣勢下的曹薰鉉硬搶官子下出無理手,讓聶衛平有了一舉獲勝的機會。但他為了不給曹薰鉉思考的機會而跟著應了一下,這一手被陳祖德稱為是“近代圍棋史上最可怕的隨手”,從而被曹薰鉉在局部便宜了整整三目,形勢頓時逆轉。在最後關頭,聶衛平利用劫爭拼死奮鬥,卻只差一個劫材而抱憾失敗。終局時聶衛平以一點的最小差距敗北,這一點卻是讓他痛悔終生的一點,因為以後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9月5日的第五局聶衛平猜先選擇了白棋,以自己很少下的武宮式“宇宙流”手法展開大模樣作戰。扳平比分的曹薰鉉則氣勢高漲,見招拆招,機敏搶空,抓住聶衛平一著看似必然的緩手連發手筋,輕鬆將白模樣擊破,一舉奪得優勢。形勢不利之下聶衛平企圖追殺黑棋大龍,也下出了無理手。此時的曹薰鉉心明眼亮,以準確地著法捕獲了白棋5子棋筋,頃刻一切全休。興奮之下的曹薰鉉起身去了一趟衛生間。聶衛平則靜靜地思考了一陣,確認自己看錯了棋,待曹薰鉉回來後即示意認輸。

就這樣,曹薰鉉取得了命運的一勝,捧得應氏杯和收穫了40萬美元獎金。他回國的時候,受到了民族英雄一般的歡迎。此後,韓國圍棋異軍突起,徐奉洙、李昌鎬、劉昌赫等傑出棋手紛紛湧現,終於摧發了橫掃世界棋壇的“韓流”。再觀聶衛平,痛失應氏杯的同時也結束了他的圍棋巔峰時代,此後競技狀態江河日下,再無復中日圍棋擂臺賽時的輝煌。而中國圍棋,由於領軍人物痛失歷史機遇,也被連帶著走上了一段漫長的蹉跎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