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不是好兆頭,有些「壞毛病」還是慣著點好

做父母的都喜歡孩子服服帖帖的,我見過一個小女孩,因為弄溼了衣服,媽媽“勒令”曬乾,這孩子竟然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穿著溼衣服曬太陽,當時我看到了覺得奇怪就多事問了下,他媽媽還以為孩子早就走了,沒想到這孩子這麼死板。

“乖孩子”不是好兆頭,有些“壞毛病”還是慣著點好

平時看她也是規規矩矩的,全然不像其他孩子那樣調皮,也沒看她媽媽惡聲惡氣吆喝過,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還總是要寶寶向她學習。今天一見想法全變了,還是我的搗蛋鬼合我胃口,要遇上這麼一個不慍不火的孩子,恐怕我早就爆裂了。

哪些壞毛病其實是好兆頭呢?

1、反抗,養大一個孩子,沒有人敢保證自己的情緒一直平和,若是遇上哪天心情不爽的時候,孩子也是一聲不吭隨你處置,失控的情緒下很可能會出現意外。如果孩子有反抗精神,知道申辯和躲避,最少也能“驚醒”暴怒的父母手下留情,所以當孩子在你懲罰他的時候,不要制止他控訴,當他躲避的時候也要留情,如果僅憑武力征服了孩子,那麼當他真正面臨危險的時候,他就喪失了反抗能力,這才是給他的致命一擊。

“乖孩子”不是好兆頭,有些“壞毛病”還是慣著點好

2、見風使舵,很多小朋友都有這項特點,他們會根據成人的臉色說一些違心的話來“討好”,也會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輕易求饒。在幼兒園我經常用零食“引誘”小朋友喊我做媽媽,當我們各得其所的時候,都是哈哈大笑,大家誤認為這是孩子沒有氣節的表現,總是有意無意告訴孩子做人要有“底線”,其實我們錯了。對於孩子來說,選擇最有利的方式其實是高情商的表現,在他看來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眼下的利益,反正在他心裡這就是一個遊戲而已。

“乖孩子”不是好兆頭,有些“壞毛病”還是慣著點好

3、追根究底,這是部分孩子才有的特性,無論做什麼事他都喜歡尋找原因,好像不說清楚就不能安心一樣,父母對這樣“囉嗦”的孩子缺乏耐心,其實這是孩子思維嚴謹的表現。說明寶寶比普通孩子更細心,做事的質量會更高,乃至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更有目的性,這是我們費盡心思要培養的好習慣,千萬別扼殺在搖籃裡。

“乖孩子”不是好兆頭,有些“壞毛病”還是慣著點好

4、講價錢,這本來是父母最傷腦筋的事,但是如果引導得合理,就會變成有上進心的人,當然講條件的事情要分主次,比如生活自理的這些事,我們可以用高質量來獎勵,也可以用“一天自由權”來獎勵,若你毫無原則只知道縱容那就變成災難了。

每個孩子都是從不完美慢慢完善的,父母的責任就是輔助孩子完成蛻變,而不是將孩子變成一個拉線木偶,聽話是好事,失去了自主權就成為災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