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食文化是陝西的好還是山西的好?

寶雞美食美事


說起麵食文化到底是山西的好還是山西的好,我覺得這兩個省的麵食沒必要一決高下。因為這兩個省有著同樣的黃土文化,相似的風土人情。山西人看《平凡的世界》覺得就是在講自己村子裡的事情,山西人聽山西民歌覺得跟陝北民歌沒啥區別。

我的老家在晉南霍州,這個地方其實與陝西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在周朝的時候周厲王被百姓趕出西安跑到了這裡,估計是把西安的風俗也帶到了這裡。

霍州人把手擀麵切成的麵條叫劑子(讀qi)把辣椒叫秦椒。西安有臊子面,我們這裡也有,而且有兩種臊子,一種是紅白喜事才能吃的上的,另一種是平時吃的花臊子。 我曾經嘗試過幾種岐山臊子面,但是客觀的評價,我覺得還是我們霍州的臊子面更勝一籌,也可能是我吃的不夠正宗。但是我對陝西的油潑面真的是喜愛有加,一條條扯好的褲帶面,放上蔥花、辣椒麵、蒜末和精鹽,熱油一潑,頓時香氣四溢,食慾大增,一般我都是在家自己做,再馬上幾篇熟牛肉,簡直是不能再美味的享受。筷子夾住一頭狠狠地往嘴裡塞上一口,再來一瓣蒜,簡直讓人徹底淪陷。

山西和陝西的麵食種類真的非常繁多,硬要說誰更勝一籌恐怕真的很難說,畢竟兩千年來這兩地想聽的文化,早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我去西安玩的時候,根本感受不到我是出省了,感覺好像是在老家一樣,不知道西安的朋友會不會有這種感受。

最後我想跟外省的朋友說一說山西面食的事情,其實山西人並不是只有刀削麵,只是刀削麵在省外的名氣大一些而已,山西本土人雖然也喜歡刀削麵,但他並不是最愛。我們還有擦疙乧、剔尖兒、貓耳朵、狗舌頭……等等各種好吃的麵食








賢德4015434


面,面的前身是小麥,小麥呢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而真正的把麵食文化玩的比較精益的我覺得還是陝西。

話說就簡簡單單的一個面,在陝西就被廣大的老百姓玩的很厲害,舌尖上的中國有一期就講到了我們的麵食。

那麼接下來就簡單的說一下,面的品種。臊子面,刀削麵,扯麵,剪刀面,拉條子,細面,炒麵,蘸水面,驢蹄子面,馬虎面,幹拌麵,酸湯麵,掛麵。等等。總之啊,在陝西,就麵食吃一個禮拜的不帶重複,這個是可以有的。這單單的是麵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

麵粉,在民間藝人的手中就是一種材料,他們把麵粉會聲會色的做成各類動物以及人物。這一點不得不佩服,渭南市華州區的花饃非物質文化遺產,曾經在2012年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部進行展覽,另老外驚歎不已!

提問的問者是在問的是陝西的麵食文化好呢還是山西的好。

這一點沒有去袒護什麼,而避諱什麼不談。身為在陝西生長,吃著面長大的陝西娃娃還真的對山西的麵食文化不怎麼了解。

其次呢,不論是陝西的還是山西的都有被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可的美食。山西的刀削麵不就是嘛。

陝西人,吃麵不吃蒜的話,就會感覺沒什麼意思。來上點油潑辣子,哎呀,那個味道就不要在提了。

人活著,除了能喝好以外,那麼就是吃好。陝西的麻花,油糕,鍋盔,包子,白吉餅,狗舌頭,油炸饃,油桶底。各個都是麵食所做。數都數不過來。涼皮肉夾饃,夾的就是饃,吃的就是涼皮。

鍋盔,坨坨饃,白吉餅這三類基本上在民間以及農村比較受歡迎,因為真的很耐飢,而且儲存的時間也是比較久的。

所以呢,每一個地方都有著自己地方性代表的美食文化,無論是山西的還是陝西的,只要能夠被老百姓認可和接受,那麼那才是真正的魅力所在。

問題可能存在不全面或者片面化,還請理解,如有感興趣或者瞭解的更多歡迎大家補充,謝謝!


渭南1號


晉陝兩地均處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塬。中華人類繁衍正是從秦晉兩地開始。三皇五帝大多出在山陝兩省。

麵食文化始於秦晉。所以今天的陝西與山西在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搞不清!黃土地貧脊,氣候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過去主產雜糧多。所以晉陝兩地多有莜麵,蕎麵,黃米麵及雜豆麵食。冬小麥主產自山西晉南與陝西渭南平原。

山西人與陝西人的口味大致相同。陝西人中部地區與山西晉南人習慣相近。而陝北人與山西呂梁人生活趣味更近。

從民間紅白宴席上的油炸黃米糕與炒蕎麵碗託就可以看出他們生活習慣。還有羊雜湯的做法更是如出一轍!

山西面食名冠全國,刀削麵,刀撥面,剔尖更是一絕。陝西也不甘落後,扯麵,拉麵也名聲顯赫。秦晉之好源淵流長。兩省之間的麵食文化可以說各有千秋。


龍城大叔1


陝西人愛吃麵,大街上的麵館比飯館多,但到底陝西面食有多少種呢?有人粗略的統計了下陝西面食大概有50種之多.biang(音)biang(音)面、岐山面、擺湯麵、蒜蘸面、宮廷罐罐面....數不勝數,雖說都是面,但是陝西面食把每-種面都做的與眾不同,都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就像陝西的歷史一樣。



山西面食是地方傳統特色麵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考算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稱為“世界面食之根”。以麵條為例,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南北朝謂“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麵食名稱推陳出新,因時因地而異,俗話說嬌兒寵稱多,麵食眾多的稱謂與名堂,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


像山西的話最愛吃的還是要數刀削麵,雖然說山西的麵條數量沒有陝西多,但是據歷史考究,最早的麵條應該是處於山西一塊,所以說最早以前也是山西的歷史最為悠久,不知道你們都吃過哪些麵條呢?


商丘身邊事兒


這一類問題我真的感覺沒什麼話可說,陝西和山西是以黃河分界,長期以來文化飲食上都有交流有太多相似也有太多不同。

非要分個誰的好有必要嗎?陝西有陝西的特色,山西有山西的特色,二省全在黃土高坡生活了數數輩輩,親同手足,秦晉之好不是口號,歷史有根有據。

像這樣的花饃饃,誰知道是山西還是陝西的?山西,陝西民間高手都會做。剪紙也一樣,山西陝西都有,腰鼓二省也都一樣。

麵食只是各有所長,山西注重粗糧搭配,滷汁多樣,喜歡酸味。

陝西的麵食也有多種變化,也有自己特點首先他們吃辣比山西多


所以用這樣的來比高下讓人有點反感,我雖然是山西人但我同樣也會認可陝西的麵食,我也同樣會吃蘭州拉麵,也會吃四川的小面。

請不要再拿來比較,這樣是對各自飲食文化的不尊重,謝謝!


母獅子食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193393a8cb2d652b895e343af114972\

山西晉南燒餅傳承人


我是晉南的,基本陝西的麵食晉南都有,可是上大學來了太原,我蒙了,撥爛子是什麼,土豆片栲栳栳是什麼,剔尖是什麼,碗託灌腸是什麼等等,還有好多目前只聽過沒吃過,山西面食實在是太多了,好吃的麵食也太多了。沒有從晉南吃到晉北,你不會了解山西的麵食文化的,別在山西某地待了幾天就說了解山西面食,山西人都不敢這麼說


白羊座的白羊座的白羊


還用問嗎?陝西面食是外行貨。說個最簡單的,陝西面食沒有辣椒不好吃,這充分說明陝西面食是舶來品。麵食分為三種,一是麵粉,二是麵條,三是麵點。陝西面食能和山西面食對抗的只有麵條,麵點不是對手。而所謂的麵粉,除了吃,還有重要功能,就是打扮,山西至今保留古法撲面(粉)打扮,所以山西姑娘倍水靈,而陝西有的是關西大漢。但若由此小看山西男人就錯了,每次中華危機,毫不猶豫走向戰場的,都是山西男人。


童琪雅


認為有辣子的麵食是舶來品的人有點無知。據記載秦朝就有辣椒,武功縣一帶的辣子面相傳為韓信在漆水河川道進攻楚軍章邯部隊時佈防所創。陝西的臊子面有多種,其中扶風縣城以西放辣椒。扶風以東沒有辣椒,扶風、乾縣、禮泉、興平等是大肉酸湯臊子面;武功、楊凌是雞湯、雞肉臊子臊子面也叫旗花面;灞橋以東的臊子面為滷汁炸醬臊子面;戶縣為擺湯臊子面,有牛肉和大肉之分;關中各地都有軟面,說白了就是不搓條、不拌油、直接擀開的扯麵。同時,關中中部這一帶還有多種澆湯麵,禮泉還有烙面、耀縣有鹹湯面、麟遊有血面。武功、楊凌的辣子面、酸湯麵、蒜蘸面、蘸水面、滷汁面、燴菜面、餄餎面等都屬於澆湯麵或擺湯麵品種,擺湯麵的形式在有些地方也叫過橋面。另外,韓城滿大街的羊肉餄餎、羊肉糊卜、餛飩,合陽的頁面、甘泉的熗鍋面也都很不錯。關中一帶用麵粉做的麵食還有各種油餅、煎餅、餃子、油茶、糊肚、拌湯、粉湯、麻食、餛飩、老娃㪪、撥魚、麥面攪團、涼魚、麵皮(多個品種和調製方法)各種麥飯、醋粉、菜筋等。陝西的每個縣都有自己拿手的、獨有的、特色的美食,如果把陝西的各種麵食彙集起來可以讓您一年365天,每天三頓不重樣,你說哪裡的麵食豐富呢?


愛山愛水39239226


哎,還停留在眼光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