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徐集鄉:禁燒利用兩手抓,秸稈「變身」氣象新

眼下正值秋收大忙之季,也是秸稈焚燒易發時期。而在豫南固始縣徐集鄉,所到之處晴空麗日、清新怡人,焚燒秸稈已經成為過去時。如今,這裡的農作物秸稈開始成為“香餑餑”,被廣大農民變廢為寶,綜合利用。

徐集鄉是個農業大鄉。前些年,農民焚燒秸稈事件屢見不鮮。每到收割季節,“天空煙霧瀰漫,田間灰跡斑斑”。2015年夏季以來,徐集鄉黨委、政府站在“打好藍天保衛戰、建設美麗鄉村”的高度,阻疏齊抓、禁用並重,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從根本上使焚燒秸稈這一頑疾得到了治理。

源頭阻斷,“禁燒”上面下功夫。鄉村兩級成立了秸稈禁燒領導小組,黨政主職為第一責任人,建立健全鄉、村、組三級網格化管理責任制,層層簽訂包保責任書。廣泛宣傳發動,全鄉每年印發禁燒宣傳材料10000多份,廣播宣傳1000多次,懸掛張貼標語500多幅(條),中小學校通過“小手拉大手”等形式,積極參與宣傳,全鄉形成鋪天蓋地的強大聲勢,“不願燒、不敢燒、燒不起”的理念已入腦入心。組建應急隊伍,加強24小時巡邏值班,配備必要滅火器材,人防技防相結合。“人盯人、人盯地、人盯秸稈、黑斑倒查”,死看硬守,禁燒秸稈成了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截止目前,該鄉境內連續三年沒有發生任何焚燒秸稈及落葉等現象。

切實疏導,“利用”上面動腦筋。禁燒是手段,利用是目的。近年來,該鄉積極引導農戶,結合勞力、技術、地塊等實際進行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效果初顯。全鄉秸稈粉碎還田率達到80%,其餘正在或準備用於製作草繩、飼料、板材顆粒、食用菌基料的秸稈,都集中打捆收儲,沒有亂堆亂放現象。季樓村農民葉偉群投資40萬元成立的“固始縣大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購進草繩編織機170臺,組織79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編制稻草繩,年利用水稻秸稈2000多畝,參與生產的貧困戶平均年增收5000多元。(汪俊 陶宜中 通訊員 馬曉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