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如果要去朝覲耶穌出生地的古老教堂,就必須前往巴勒斯坦控制區的伯利恆區域。 由於是耶穌的出生地而聞名世界,每年吸引全球數百萬基督徒前來朝聖。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同耶路撒冷一樣,伯利恆也是一座聖城,在歷史上曾被眾多的帝國所統治,歷經各種戰亂的伯利恆也是一座充滿悲情的城市。但令人更驚詫的是一道長達700公里的隔離牆,將這座城市“拒之門外”。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無論你是不是基督徒、是不是猶太教徒,這座誕生了耶穌、大衛王的城市都值得去朝覲,每年幾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便是見證。但震撼我的並非是那些聖蹟,遺址,甚至是站在耶穌出生的星洞中,內心的觸動仍不及外面世界那堵隔離了耶路撒冷與伯利恆的牆。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以色列修建隔離牆是為防止恐怖分子襲擊。但實際上,巴勒斯坦人的悲劇故事早已改變了人們對這個國家的認知。猶太人認為耶路撒冷是上帝挑選的城市,巴勒斯坦是上帝挑選的土地。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城市充滿了悲情,土地註定逃不開一場悲劇,這場悲劇何時停止,誰也不知道。隔離牆的存在,使得“城市”和”土地“永遠被隔離。在巴勒斯坦人眼裡,以色列這種行為是想吞併它們的土地。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大衛王建立起了耶路撒冷,耶穌從橄欖山、錫安山走向了耶路撒冷,他身後的城市,他選擇的土地,厚厚的牆壁和陽光下的陰影帶來了冷酷的衝擊。這道堵住了聖城的高牆,令人明顯察覺到耶路撒冷的鬧騰和伯利恆的冷清。塗鴉略微柔和了高牆帶來的不適感,特朗普的頭像隱喻著一種諷刺。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站在隔離牆下,一望無際的塗鴉似乎使這裡成為遊客必打卡的旅行地之一,但一幅幅塗鴉所象徵的意義太心酸。反戰、祈求和平等都令人望而生畏,無法直視。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2004年7月9日,海牙國際法庭正式宣傳,以色列修建隔離牆違反國際法,應終止修建隔離牆行為,同時拆除已修建的隔離牆。同年7月20日,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執行海牙國際法庭的裁決。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這一決議和裁決得到了巴勒斯坦人的歡迎和熱情,所有人都在等待著“光明”重現,厚重高牆下的陰影埋沒了多少陽光。但以色列政府認為,修建隔離牆是政治問題,並非法律問題,海牙國際法庭無權對此進行裁決,自然以色列這邊是拒絕了這一結果。同時以色列這種態度也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持,直到今天,隔離牆仍是屹然不倒。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由鋼筋混凝土、鐵絲網、高壓電網、電子監控系統組成的高牆,將伯利恆和耶路撒冷之間徹底隔離。這給生活在伯利恆的巴勒斯人帶來了經濟上,日常生活中極大的不方便,同時也下滑了整個伯利恆的經濟發展。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雖然獨特的宗教地位帶動了當地的經濟重生,但隔離牆帶來的痛苦和屈辱深深紮根在每一個巴勒斯人心上。當遊客看到當地人臉上的笑容時,幸福是否洋溢在這片藍天底下,真相有時候並非是肉眼所見。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從耶路撒冷進入伯利恆地區,車輛無阻。但再出去時,卻要受到嚴格的檢查。對於普通遊客而言,檢查往往是形式主義,面對東方面孔,這些以色列大兵直接放行。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唯有面對巴勒斯坦人,他們檢查得嚴格又仔細,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同一個世界,同一片藍天,巴以的衝突何時得到救贖?

以色列的隔離牆拒絕國際法庭裁決,巴勒斯坦的悲劇沒有陽光

當聖誕教堂的鐘聲每天“噹噹噹….“被敲響的時候,那渾厚,古老的聲音被傳到遙遠的地方去,它隨著風,隨著空氣,不知是否能穿過高牆。沉沉的鐘聲裡,遊人熙熙攘攘,當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 紛至沓來,匯聚一堂的時候,冰冷的隔離牆才彷彿聽到隱隱約約鬧騰的聲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