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晚年的一個舉動,影響了幾百年後這個國家的朝局

不論是影視劇還是真實的歷史中,一向都是母憑子貴,這種現象存在於每個王朝當中。當然,在這當中還有一種現象是母強子立,這種現象在每個朝代後期的外戚掌權時較為常見。然而,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卻出現了與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另類現象,那就是子貴母死。

開創了這個先河的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大帝劉徹。漢武帝晚年,考慮到劉弗陵年幼而其母鉤弋夫人還年輕,便決定在立他為太子之前將母親鉤弋夫人賜死。由此出現了歷史上的一個另類。

漢武帝晚年的一個舉動,影響了幾百年後這個國家的朝局

而這個現象並沒有隨著漢朝的滅亡而消失,反而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成為了一個制度。

北魏前期,並沒有傳承和確定君位傳承必須立嫡立長的制度,所以確定接班人以及今後要登上王位的時候,都必須依靠母親家族。母親這一族的強大,才有被封為儲君以及日後登基的可能,這就是“母強子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劉盈,因為有他母親呂后的各種操作,在有他後來的登上皇位,否則,早就被劉邦用“你不像我”的理由給廢了。

漢武帝晚年的一個舉動,影響了幾百年後這個國家的朝局

北魏拓跋氏屬於鮮卑族,當時的鮮卑族的父女並不像中原地區有那麼多的禮教對其限制,所以君王妻子的宗族或者是母親的宗族往往能直接把我朝政,控制族中大小事務。

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即位,也是多虧了母親和母親家族的支持。然而,雄心勃勃、一心要開疆拓土要將眼前的部落聯盟轉化成帝國的拓跋珪漸漸發現,母親和妻子背後的勢力是對自己權力的最大威脅,這個在族中已經出現很多年的傳統,到現在已經成為了鞏固權力的絆腳石。

漢武帝晚年的一個舉動,影響了幾百年後這個國家的朝局

為了改變當前的現象,拓跋珪以戰爭為主的手段,先後滅掉了當時與拓拔族聯盟的賀蘭部(母親一族)、獨孤部(妻子一族)以及慕容部(祖母一族)等各大部族,稱雄華北。

因為擔心自己的遭遇會在子孫身上重現,拓跋珪思慮再三,決定防患於未然,他先逼死自己的母親賀蘭太后,後來又賜死太子的母親,來自獨孤部的劉皇后,徹底消除了她們背後勢力在今後可能會帶來的影響。

漢武帝晚年的一個舉動,影響了幾百年後這個國家的朝局

從道武帝拓跋珪開始,“母強子立”變成了“子貴母死”,併成為了一種制度,只要被立為儲君,那麼他的母親就必須死。這個制度雖然很殘酷,但其背後也有拓跋珪無可奈何的一面。

漢武帝晚年的一個舉動,影響了幾百年後這個國家的朝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