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家銀行執行理財新規,1萬元起售產品豐富銀行理財「貨架」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逯彥萃 實習生 孫賀霞

國慶節前夕,中國銀保監會公佈《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銀行理財新規”),其中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5萬元降至1萬元,引發了百姓的普遍關注。

新規出臺我省落地情況怎麼樣?10月9日,記者走訪了省內多家銀行發現,部分銀行率先落實新規,數十款1萬元起售的理財產品已經豐富了銀行理財“貨架”。

新規出臺 省內多家銀行紛落地

9月28日發佈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是今年5月份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配套實施細則,其中公募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由5萬元降到1萬元,無疑是讓更多人可以享受金融高質量發展的紅利。

據瞭解,銀行理財新規出臺後,中原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第一時間通過官方網站和官方微信發佈了下調部分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的公告。

10月9日,記者在中國農業銀行鄭州經三路支行發現,有10款1萬元起售的理財產品當天已經開始公開發售,預期年化收益在3%-4.8%之間。該行客戶經理韓女士告訴記者:“這些理財產品與以往的產品一樣,全渠道發行,APP同步推出,點點手機就能購買,實時查看收益情況,方便快捷。”

正在營業網點等待辦理存款的退休老人祝鳳珍,得知1萬元能買理財,果斷選購了一款理財產品。“理財門檻降了,以後除了存定期,有機會買點理財,對我們老年人來說也是福利。”祝鳳珍說。

記者從中原銀行獲悉,該行根據銀行理財新規設計了6款產品,從本月10日在縣域支行陸續發售。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財富管理部王麗告訴記者,理財門檻剛剛下調,客戶的知曉度還比較低,購買理財並沒有出現井噴現象,她認為,隨著新規的普及,將普惠到更多人。

金融普惠 百姓觀念需提升

業內專家認為,降低公募理財銷售起點可以滿足百姓不斷豐富的理財需求,另外也可以緩解銀行資金來源壓力,為銀行的轉型提供更充裕的空間。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隨著投資者不斷成熟,降低銀行理財產品門檻確有必要,有助於銀行理財產品更加普惠化。“如果與公募基金相比,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金額在未來還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董希淼說。

理財產品的門檻越來越親民,與之相應的百姓理財觀念還有提升的空間。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將銀行理財與定期存款劃等號的人並不鮮見。“理財跟存定期差不多,除了收益高一點,時間短一點,幾乎沒啥差別,我以前經常買。”鄭州市民裴金林說。

專家提醒,資管新規下,在打破剛兌實現產品淨值化、投資者風險自擔、降低准入門檻拓寬投資範圍的同時,投資者理財觀念也需要同步提升。“理財不同於定期存款,風險需要自行承擔。”專家提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