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怎麼辦?

晨跑達人


足跟痛其實不是一種病症,足跟痛是指足跟部疾病所引起的一種症狀,是由跟骨本身及其周圍軟組織疾病所產生。足跟痛好發於中老年人,婦女尤為多見,據醫學統計,50歲以上老年人患足跟痛疾病佔25%,特別是肥胖者更易發生本病。據臨床病因分析,約50%以上患者發病前均有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病史。足跟痛症如何防治呢?

足跟痛的易發人群:

1、孕婦

孕婦在懷孕期間由於胎兒重量的壓迫,重量匯聚在下肢,腳部的神經也會受到影響,容易產生足跟痛。

2、老年人

老年人身體骨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退化和老化,腳上的骨質變得脆弱,就會出現走路困難的症狀。

3、年輕女性

這種人群生活或者上班的時候免不了會穿高跟鞋,由於擠壓和疲勞,也會導致此病出現。

足跟痛形成的原因:

1、受涼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部受涼,不僅會導致體寒,還會導致足跟刺痛,誘發炎症。

2、外傷

生活中由於腳部受傷,骨質變得脆弱,這也是足跟痛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

3、神經壓迫

例如愛穿高跟鞋的女性,足部神經長時間的處於疲勞狀態,壓迫神經系統,也是有可能造成足跟痛的。

方一:用白朮50克煎湯,浸泡足跟,每日兩三次,每次20分鐘。

方二:尋骨風3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水煎後泡腳30分鐘,每日一劑。

方三:透骨草、威靈仙、皂角刺、苦參、香附、當歸尾、紅花各30克,加水3500毫升,煎取3000毫升,加入陳醋50毫升,盛於盆內。患者足跟伸向盆內,用溼毛巾覆蓋盆口,先用蒸氣燻蒸,待溫度適宜後將全足浸泡約30分鐘。每天一劑,早晚各一次。

膏貼貼敷療法的效果對滑膜炎同樣顯著,直接貼敷在患處後,對患處的軟組織和骨骼進行消炎止痛,解除對神經的壓迫,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其中河南的【夏教授骨痛貼】的療效就很好,據瞭解,很多患者反映98%以上的用三個療程左右就達到康復的治療結果!有這方面骨性病症的可以試試!


生活中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1、每天走路的步數要減輕,適當的運動,不要失去了最基本的關節活動能力,穿的鞋不要太硬,特別是女性,最好少穿高跟鞋,減少足部的壓力,避免疾病的加重。

2、身體重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體重,不然體重太重的話,會讓腳踝受到更加嚴重的壓迫,不然會加重疾病的嚴重,到最後會變得連路都不能走了。

3、保持適當的體重,身體超重,令足底長時間的受壓,容易誘發或者是加重足跟痛,所以要控制好自己的體重,避免過度的肥胖。


老頭的晚年生活


足跟痛主要有三種類型。

1、蹠筋膜炎。這種類型的跟痛症,主要是因為過多行走等活動,造成跟部足底區蹠筋膜止點處滑囊炎。其本質是滑囊炎,所以在治療上,只要針對性消除局部無菌性炎症,就能迅速緩解症狀。推薦首選消炎止痛藥口服,比如布洛芬緩釋片、雙氯芬酸片、塞來昔布膠囊都有極佳療效。還不行就局部封閉治療、針刀療法。很多醫生診斷為“跟骨骨刺”,恐怕是因為不理解疾病的病因病理。

2、跟腱炎。最著名的跟腱止點炎患者應該是著名運動員劉翔了!因為這個疾病,奧運會無奈退賽、二次手術治療。並因此被無數不明真相群眾罵的遍體磷傷。可見這個疾病的難治程度。一般來說,這個問題,減少跑步、行走運動是最重要的。急性炎症期還需要冷敷、制動處理。同時口服布洛芬膠囊或者雙氯芬酸片。

3、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造成跟痛症,是跟痛患者中佔比最多的。也是最容易被誤診、誤治的。好多患者跟痛經久不愈,藥石無效,恐怕就因為此。往往表現為:一側或雙側跟周痛,痛無定處,局部無明顯固定壓痛點。可伴有小腿或其他部位偶發的痠痛不適,或“抽筋”。晨起或休息後痠痛明顯,難以下地行走。勉強行走活動後痠痛症狀能減輕。

其本質是腰椎間盤輕度突出造成的神經痛。正因為疾病輕微,下肢神經痛症狀不典型,誤診誤治的概率也特別高。在我的每一個工作日,總有幾例這樣因為誤診而經久不愈的患者。當然了,治療這個,按輕度腰椎間盤突出症階梯治療:1、休息、運動;2、消炎止痛藥+神經營養藥口服;3、針刺、神經根阻滯、射頻消融等介入治療。


骨科吳醫生


很榮幸能解答這個問題。

我是堅哥,是一名中醫養生館經營者,下面就我的調理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足跟痛了調理方法。



很多朋友遇到足跟痛,就只單單去調理足跟這一塊,那肯定是不行的。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它主藏精氣,主生長,主骨,而我們的腳是作為精氣之根,所以要讓你的身體健康,那麼就從護腎,養足開始,所以足跟痛,一定要去補腎。

下面說一下調理方法,當然足,跟痛他的原因很多,比如說跟骨骨刺,跟腱周圍炎,都可能會引發足跟痛,下面這個小方法就適用於一般的足跟痛。

雙手扣腦後站立,然後蹲下立刻再起來,這樣喂一次,每天做200次,這個動作能很好的活動後腳跟,從而預防足跟痛,這個是針對於足跟不痛的朋友,可以起到預防作用。

如果已經患上足跟痛的朋友,可以每天泡一泡腳,取蘇木,白附子,麻黃,當歸,川穹,各30克加適量的清水煎半小時後泡腳,然後用手搓揉足根,這樣有利於藥液更好的吸收,每次15分鐘每日兩次,這樣就能有效緩解足跟痛。

腳底的湧泉穴是腎經的起源,經常按摩也能起到護腎養足的作用。



文/堅 中醫養生館經營者 主調頸肩腰腿痛問題,作者維新在評論區。


元康古方養生


如果體重過重,需要減肥。如果運動過度,需要休息。如果身體生物力線不對,需要看足踝科醫生。如果不想吃藥止痛,可以找物業治療師嘗試肌內效貼、矯形足墊。如果想根治,可以找物業治療師用運動康復予以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