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早在7月還沒正式上映時,《風語咒》就被坊間各種話題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這其中既有看過點映的觀眾發起的“自來水”口碑,也有片方一直宣揚的“國漫崛起”,更多的是對國漫總是滿含希望卻常常收穫絕望的動畫影迷群體:總是吹噓國漫崛起,能好麼?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國漫曾經崛起過嗎?追溯到久遠的年代,《鐵扇公主》、《大鬧天宮》確實證明國漫崛起過。而在99年的《寶蓮燈》之後,國漫就走上了一蹶不振的分水嶺,如同其主題曲《愛就一個字》中所唱一般,新世代一時好像沒了探索者,無數漫迷“任時光飛逝,搜索你的影子”。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在空窗期內,大量日漫、美漫蜂擁而入,改變了時代的記憶:70、80後尚可說自己童年是《黑貓警長》,是《舒克與貝塔》,95後、00後卻說是《復仇者聯盟》《正義聯盟》,是《火影忍者》《海賊王》。

直到2007年起,隨著《秦時明月》、《魁拔》等系列動畫的出現,國漫新曙光才又乍現。但對於整個動畫長片市場而言,探索依然陣痛。中國電影市場實際上分成兩撥人,一類做真人電影,一類做動畫長片。無論是製作週期、還是宣傳發行,動畫的流程都與真人電影有著明顯差異,動畫製作者對於“夢想”的執念要比一般影視製作者強得多,也更願意花漫長的時間去成就更好的二次元品質。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往往回報也不與漫長的等待成正比。拿《魁拔》的一組數據示例,《魁拔》1-3總製作成本超1億元,但三部曲總票房加起來才6000萬左右,站在投資的角度看可謂慘敗。

導演田曉鵬在製作《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時,拿的是成年人的青春做賭注。用前前後後8年的時間做一部動畫,獻給兒子,也獻給我們對“孫悟空”的情懷,賭對了自不必說,賭錯了未來就放棄這條路。結果不必多說,但在茫茫動畫市場中,這樣的票房幸運兒卻是太少太少了。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整個電影市場突飛猛進,太過熾熱。動畫製作者卻需要經常給自己潑冷水,告誡自己要珍惜時光,要學會漫長守候,走的都是塔拉維斯·奈特(《久保與二絃琴》《盒子怪》)之於定格動畫那樣的傻路。在外界的壓迫與內心的堅守中,按時、按質、按量地推出動畫作品難度猶如登天,吃快餐成長起來的觀眾還不一定會買賬。

儘管《風語咒》宣傳一直說“國漫崛起”,你我知道,這不過一針自我麻痺的針劑,或一種對於不明所以普羅大眾的煽動情緒,國漫並未崛起。

《大聖歸來》在2015年暑期檔激發了無數觀眾的動漫熱情,奔十億時也說國漫崛起,看看接著死了多少部:《小門神》,《龍在哪裡》,《阿唐奇遇》,《年獸大作戰》,《貓與桃花源》……《大護法》沒贏得票房但贏了口碑,《大魚海棠》贏了票房但三觀被炸成煙花。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非常無語這句口號,也非常敬佩這句口號,生活太艱難了,而影院裡虛無的光影才能拯救。對於光影製作者而言,這句口號就是自給自足的那幕“光影”。對於自己拿捏的作品,他們敢於擠進暑期檔,拼進春節檔,向死而生。

還有許多的投機者在攪亂市場環境。《大聖歸來》還沒全球發行時,廈門藍火焰影視動漫有限公司就以一部話題之作《汽車人總動員》引發舉國上下乃至北美媒體口誅筆伐,以一種病態的方式將中國動漫推上了國際舞臺。

明朗的未來還未來臨,國漫市場還未建立,就被這些投機分子迷得烏煙瘴氣。但那些潛心幕後的製作者義無反顧、前赴後繼,在單純的堅持中發掘著中國動漫的未來。


儘管難談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個人繼《大聖歸來》後觀影體驗最好的國產動畫。整體評價的話,也可將其看作自07年以來,十年國漫市場探索的一個較好成品,在工業化道路上必然而然的一段節點。

首先值得稱道的是動畫特效。相較於十年前的《秦時明月》,《風語咒》終於將動漫3D化做成了大雅之堂的效果,無論是開場時的“樹葉飛舞”,還是“羅剎混戰”,抑或“饕餮大戰”,都將歷屆探索者的努力推到了一個極點。不誇張地說,未來數年的新動畫電影,少不了向《風語咒》標準看齊。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其次,國產動漫要做到迪士尼/皮克斯那樣的閤家歡,唯一不能少的是配樂,如何選擇也至關重要。較好的例子有:《冰雪奇緣》中的“let it go”,唱出了艾莎那受傷淒冷的心境;前面提到的《寶蓮燈》“愛就一個字”,《超能陸戰隊》“immortals”。《小門神》的插曲“門打開”,模糊了“仙界、神仙”的神秘美感,前奏的嘻哈風格讓整個音樂變成辣耳朵的神曲。《大聖歸來》配上汪峰的歌,也是一出格格不入、極度跳戲的錯誤示範;如果換成戴荃的“悟空”,效果會出色很多,可惜最後只在首映禮上放在這首歌(作為現場背景音樂)。不過,陳潔儀的“從前的我”,倒是起到了收尾時畫龍點睛的作用。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風語咒》的配樂和插曲整體可用“清真、生動、有趣”概括。其中,霍尊的“風語咒”與“離兮”唱出了“守護至親”與“感懷愛情”的兩款主題,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根據具體情節編排的音樂,比如兩位小主角郎明、蘇兮被“那個村”祭祀時,村長帶領大家唱的那部分惡搞而又不太過違和的祭祀歌(不劇透)。

好的配樂不應讓人出戏,不單純去取悅小孩子的開心,應該可以變成熟一點,為敘事服務。受益於畫面與配樂較好的完成度,《風語咒》通篇敘事也顯得較為流暢。主角的故事分為兩條線,尋母線和感情線,而感情線夾在尋母線中,雙線並行一起完成。郎明最終學會“風語咒”的“果”也是“尋母線”和“感情線”開的花,水到渠成,沒有硬拗的脫離感。

結尾郎明與饕餮的大戰,也讓人分分鐘回想起《大聖過來》,大氣、震撼。一人,一獸,一天地,一生一死,因果循環。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也談談美中不足:兩位小主角的情感線太豐富(類似《捉妖記》第一部),導致主線被削弱,直接結果就是缺少了應於半程出現的“高潮戲”,直接跳到第三幕大戰。實際上半程是有一幕戲份的,那就是反派“假葉”出現,搶走了陀螺,卻被詮釋得不痛不癢。情感戲份也多也導致反派戲份塑造太少,全程看完後對“假葉”的形象一臉懵逼,作惡動機不明,邪魅有餘而立體不夠,雞肋。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大BOSS“饕餮”偏西化,非常類似熔岩巨人“克洛諾斯”,漫天遍地甩岩漿像及了《諸神之怒》。《魁拔》和《十萬個冷笑話》也汲取了不少日漫的風格,如今看來,要純粹打出中漫風,還是有難度。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與饕餮的打鬥雖震撼但少了精緻的動作設計,浪費了美術,這也充分暴露了國人制作者在動作設計上的短板。《大聖歸來》的處理是,讓孫悟空和“混沌”的戰鬥速速結束,掩蓋短板。不過《風語咒》卻收得很慢,在戰鬥中夾著多種渲染情緒的氣氛,在戰鬥結束後依然一遍遍發散後續的故事,講得太滿,不如“大聖一回頭”,一幕完美的留白空間。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從本質上講,《風語咒》是一部“去英雄化”的英雄題材電影,郎明出身草芥,不襲正統,缺乏天生資質,修行全靠頓悟。對於“風語咒”,他極為豔羨,卻也不願就此拋棄親人。功成之後仍隱於民間,讓人懷想起“仙劍”故事中那些放浪形骸的配角大俠,以非主流成就主流,少見。

他的故事取材於《畫江湖之俠嵐》,卻又與“俠嵐”的幾大主角形象截然不同,輾遲陽光,他混吝;千鈞高冷,他逗比;遊不動憨厚,他騷氣。所有“大英雄”應有的“偉光正”特質,在他這裡不復存在,讓角色形象區別於其他“俠嵐”,特立獨行。

國漫遠未崛起,但《風語咒》確是《大聖歸來》後最棒的國產動畫

也正是因為出身草根,在電影講述其所經歷的情感篇章時,才帶著滿滿的煙火氣,才如此涇渭分明地彰顯出凡人應有的“渴求”與所有的“不退讓”,讓凡俗化的親情尤顯動人,讓兩小無猜的感情動心,最終成全故事最大淚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