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南陽作家!周大新長篇新作斬獲「兩個一」,獲獎10萬元!

厉害了,南阳作家!周大新长篇新作斩获“两个一”,获奖10万元!

這是河南文學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出彩中原的一道亮色。9月29日,首屆南丁文學獎在河南省文學院揭曉,著名作家周大新以其長篇新作《天黑得很慢》,成為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南丁文學獎獲得者,獎金10萬元。

首屆南丁文學獎揭曉,頒給南陽作家周大新

厉害了,南阳作家!周大新长篇新作斩获“两个一”,获奖10万元!

著名作家南丁被稱為文學豫軍的“栽樹人”。南丁文學獎是為紀念南丁在中原作家群建設和文學創作方面的成就,促進中原作家群創作的繁榮興盛,由河南省文學院與瓦庫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起,後者出資設立,評獎結果每年9月揭曉。南丁文學獎的評選範圍限於評獎時在世的在河南省內生活、工作的作家和在河南省外工作、生活的河南籍作家;凡評獎年度內有文學作品首次公開發表、出版的上述範圍作家均可參評,作品不受體裁限制。

評委會由與南丁生前有密切交往和深厚情誼的全國著名作家、評論家組成。均以個人身份參加評委會。王守國、劉震雲、李佩甫、李敬澤、何弘、何向陽、張宇、邵麗、周大新等9人為“南丁文學獎”評獎委員會終身評委。首屆南丁文學獎共有10部作品提名進入終評,分別是梁鴻的《梁光正的光》、劉震雲的《吃瓜時代的兒女》、張鮮明的《寐語》、馮傑的《午夜異語》、劉慶邦的《我就是我母親》、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谷禾的《坐一輛拖拉機去耶路撒冷》、孔會俠的《李佩甫評傳》、南飛雁的《天蠍》、趙富海的《南丁與文學豫軍》。

評獎以年度出版的作品為基礎,綜合考慮作家的總體創作成就。

“周大新秉承中原作家群關注現實的優秀傳統,致力於對社會、人性、生命的種種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文學表達,在鄉土、歷史、都市、生命等題材領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為中原作家群的重要代表性作家。《天黑得很慢》以直擊現實的勇氣和切身的獨特體驗,逼近生命本質;以“擬紀實”的曉暢文學表達,反映老齡化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及由此帶來的老年人精神上的刻骨之痛,對生命的思考臻於哲學高度,體現了周大新敏銳的問題意識、自覺的社會責任和溫暖的文學情懷。”

這是評委會給予周大新的授獎詞。有鑑於此,南丁文學獎評獎委員會決定,將首屆南丁文學獎授予周大新。

《天黑得很慢》,“南丁獎”第一張名片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在頒獎典禮上這樣說:“希望南丁文學獎長久辦下去,見證中原作家群不斷在新時代取得成就,和河南悠久歷史上的輝煌文學成就一樣,不斷站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學高地上。”

周大新,就是中原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見證著中原作家群在新時代不斷取得的成就。

周大新是鄧州人,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部創作室原主任,著名軍旅作家,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評委,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他此次的獲獎作品《天黑得很慢》,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1月12日出版的。在這本書出版不久的1月17日,記者曾電話採訪了現居北京的周大新,以《生命的蓬勃與死亡:〈天黑得很慢〉》為題,對這部作品的出版前後作了報道。

自1982年登上文壇,周大新寫農村題材,也寫城市生活;寫歷史戰爭,也描繪現代軍事領域。2008年獲得茅盾文學獎後,他不斷地挑戰自我、變化題材,9年4部長篇小說,周大新對當下社會生活投入了更多的人文關懷。《天黑得很慢》所描寫的退休老人餘生晚景的生活故事,是當下的小說寫作裡較少反映的,帶有一定的彌補全書20多萬字,共分七章,以“擬紀實”的方式,寫了一個退休法官抵抗衰老的故事。這位退休法官由最初的不承認自己衰老,到努力消除身上老的痕跡,到不得不接受各種疾病的折磨,到恐懼老年痴呆的到來決定自殺,小說傾心於老齡難題和老境體察,把人至老境的無奈寫了出來,讓讀者從中體會人生終點前的種種情狀。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學著老去,是一門新課。而這第一個課本,應該就是《天黑得很慢》。據統計,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有2.5億,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4.8億,比現在美、英、德三個國家人口的總和還要多。《天黑得很慢》是一本小說,更是一本應對變老的教科書。它用人到老年時可能面對的各種困境:身體的衰老,伴侶的失去,精神的孤獨,兒女的遠去、醫療的不便、再婚的困難、騙局的煩惱、適應能力的下降等等,展示了一幅真實的老年圖景。

周大新一直都在講述中國故事,讀他的作品,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尊嚴和力量。他的獲獎,為首屆“南丁文學獎”亮出了第一張名片。

本報記者 王平丨責任編輯 蔡鮮丨監製 陸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