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里常說,「三親,三不親」,是什麼意思?

農村是熟人社會基本都會沾親帶故,但凡有什麼事情,四鄰八家和親戚朋友都會上門幫忙,這也顯得特別有人情味。雖然農村裡親戚眾多,但難免也有親疏遠近,因此人們又分為了“三親,三不親”。並且作為這作為一種潛在的規則,在農村裡廣泛的流傳。

北齊的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中有這樣的記載“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還有宋代王應麟《小學紺珠-人倫-三親》還有記載,“夫婦、父子、兄弟”。這裡說的三親指的是夫妻、父子、兄弟,也是指的父族、母族、妻族血緣和關係最近的人。

農村裡常說,“三親,三不親”,是什麼意思?

過去的“三親”非常的說法非常廣泛,後來人們在這樣的基礎上人們重新定義。現在人們說的三親指的是,“姑、舅、姨”,除了本家以外血緣關係最近的人。而“三不親”就是“三親”夫妻另外一人,“姑父、舅媽、姨夫”。並且還流傳著這樣的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

農村裡常說,“三親,三不親”,是什麼意思?

這是人們根據過去的觀念來確定的,姑、舅、姨都和自己有血緣關係,並且沒有實際的財產類的紛爭。這樣的親情在人們看來比較純粹,有什麼事情都是真心實意的幫助,所以才被說“三親”。而“三親”的夫妻來說,兩者之間沒有之間的血緣關係,也就隔了一層。

農村裡常說,“三親,三不親”,是什麼意思?

這也是古代父權和宗族的體現,“親只三代,族符萬年”。其中的親指的就是母親的親戚,而族是父親這邊的親戚。宗族裡面“五服”之內,甚至五服之外都會有來往。而母親的親戚,基本上三代後基本沒有太多的聯繫了,“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了”,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農村裡常說,“三親,三不親”,是什麼意思?

另外“三親,三不親”只是人們根據傳統的觀念來確定。像“嬸母、伯母”也沒有血緣的關係,卻不包括在“三不親”之內。固定了家族體系和視角,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才有了這樣的說法。不管父親的親戚還是母親的親戚,其實除了姓氏不同,血緣關係其實是一樣近。

農村裡常說,“三親,三不親”,是什麼意思?

現在農村裡越來越開放,雖然傳統的某些觀念依然存在,但親戚觀念卻已經越來越淡薄了。親就是親,不親就是不親,並沒有太多的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