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廣西事業單位面試熱點:如何「挽救」實體書店


【熱點背景】

近日,北京市印發《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優化行政審批、完善財政金融扶持、促進創新發展等方面作出一系列政策安排,並明確提出到2020年北京將打造200家特色書店。這是繼前不久天津市發佈扶持實體書店新辦法之後,地方政府層面出臺的又一個有力舉措。

(7月24日人民日報)

2018廣西事業單位面試熱點:如何“挽救”實體書店

【熱點題目】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文化消費的多元,我國實體書店發展面臨不小挑戰。近日,北京市印發《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強調要推動全民閱讀、扶持實體書店發展。對此,你怎麼看?

【中公熱點解析】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閱讀方式也隨之改變,從以前僅僅侷限於書本紙質到現在的電子閱讀,相較於書籍閱讀,這樣的指尖閱讀帶給了人們閱讀上更大的便利,海量的書籍只需要通過簡單的搜索就能盡收眼底,並且閱讀成本大大降低,低碳且環保。也藉由電子閱讀的興起,人們的閱讀習慣逐漸養成,國民閱讀率也隨之提升。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電子閱讀的興起,實體書店在某種程度上也的確受到了一些影響。統計顯示。2005—2013年,國有書店共減少1944家,民營書店共減少3801家。 對於實體書店的扶持助力,刻不容緩。

我們看到實體書店遭遇到的困境甚至於舉步維艱,經營困難,與其行業經營模式密不可分,當下社會現有的實體書店大都存在著同質化、模式單一、服務性差、分佈不合理等諸多問題。例如全國大部分的新華書店都集中在縣級以上的城市,而在鄉鎮乃至於更加偏遠的地方卻寥寥無幾。此外,實體書店在銷售渠道、讀者體驗、讀者參與等方面也都存在的問題。

然而現實中,有的書店陳設老舊,雜亂不堪,缺乏引導員進行引導解讀,也不舉辦任何讓讀者參與的活動。有的“新型書店”頂著書店的牌子,主業則是售賣食品、文具、咖啡等商品,與書店的本意背道而馳。還有不少書店,書籍種類單一,數目稀少,缺乏定期的更新。實體書店要想在圖書市場上贏得競爭,關鍵還是要找準定位,明確自己的比較優勢、市場價值。

閱讀的體驗精妙無比,實體書店的靈活運營也潛力巨大。今天,書店+休閒吧、書店+酒店、書店+文創、書店+旅遊等實體書店新業態應運而生;從單一售書轉向多元複合,已成為實體書店發展的新趨勢。而吸引讀者,最終還得靠紮實的精準服務,有效滿足讀者多方面的閱讀需求。此前出現的無人值守書店、24小時書店、共享書店等,都是有益的探索。在改革創新中不斷提升書店的吸引力,逛書店就能成為文化生活的新時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