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閒話兩晉之五胡亂華——南北分治(2)

哪知道鮮卑騎兵衝進去一看,傻眼兒了。

這統萬城非但外城十分堅固,裡面還有個內城,內城城牆也是樣板工程,質量堅固且十分高大,赫連昌一見鮮卑騎兵入城,知道外城不保,直接跑進內城。屁股後面的北魏騎兵追到內城門口,夏軍咔嚓一傢伙,先把內城城門關上了;接著“咣嘰”一聲兒外城落鎖。如此一來,這些鮮卑騎兵頓時成了甕中之鱉。追進來的北魏軍都是騎兵,也沒扛雲梯這類攻城大傢伙,夏軍門一關,接著就站在城頭上開始放箭;然後開始四面圍攻;最後,這批最先衝進城的鮮卑軍人,活著突圍者寥寥無幾。

這可給拓跋燾氣炸了,明明打贏了,結果虎頭蛇尾的讓人家來了個關門打狗;再攻城不上算了,拓跋燾一聲令下,鮮卑騎兵在城外可就鬧開了,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殺完了再搶,搶完了一把火燒。這一氣兒,連殺夏國百姓數萬,劫掠牛馬幾十萬,隨後拓跋燾說聲“撤”,兩萬鮮卑騎兵掉頭北返,最後還擄走了一萬多戶夏國百姓。

「連載」閒話兩晉之五胡亂華——南北分治(2)

拓跋燾首攻統萬,就這麼就打完了。

這算啥,雷聲大雨點兒小啊?

拓跋燾還是擔心柔然南侵,他怕在統萬城耽擱久了,北線生變。因此他一看內城難破,立刻撤兵。

統萬城雖然保住了,但山西蒲州、河南西部一帶可沒那麼好運。赫連璝走後,關中防守狀況極差,潼關竟無重兵,魏將周幾率萬餘人直入潼關,兵進長安,佔領長安周邊。魏將奚斤攻佔山西蒲州,由打蒲州西向而行,不久,也到達長安。

取關中有兩條路,一條是走潼關,另一條是走山西蒲州。

奚斤到了一瞧,出事兒了。怎麼了?周幾死了。

夏國守軍那麼厲害,把周幾乾死了?

不是。周大將軍運氣差,自己病死了。

主帥一死,全軍觀望,所以奚斤到了這兒的時候,周幾那1萬多人還窩著沒動。奚斤一看這哪行,合兵一處,攻打長安!

守把長安的,是赫連昌的弟弟,叫赫連助興。

這貨人如其名,確實挺助興的,鮮卑騎兵一攻,他打開城門就跑;奚斤兵不血刃進了長安,自此關中為北魏所得。

消息傳到統萬城,赫連昌大怒。當年我爹我哥哥從劉裕手裡奪得關中多辛苦,說丟就給丟了?不行!赫連定,你馬上出發,領兵兩萬,收復關中!

赫連定奉命出發。

拓跋燾在平城一聽什麼?赫連定統兵去奪長安?吆西,赫連昌,你有幾個兩萬?這路人馬一走,你手裡還有兵麼?來人,部隊集結,咱們二次伐夏!

公元427年4月,拓跋燾二次伐統萬城。

這次他做了大量的準備。

攻城用具,造了一大批。大將長孫翰為前鋒,領3萬騎兵;令步兵3萬為其後,由宗室拓跋素率領;再有3萬後勤兵,專門負責運送攻城用具。

光攻城用具就用3萬人護送,可見這一趟拓跋燾帶了多少東西。

那位說了,柔然來了怎麼辦?令龍驤將軍陸俟屯重兵於北,以備柔然。

大軍走到拔鄰山(在內蒙古境河套內鄂爾多斯界內)一帶,拓跋燾吩咐全軍停下,不走了。幹嘛呢?故技重施。他選了3萬輕騎,留下輜重,只帶口糧,倍道兼程。

將領們可不幹了;上次輕騎兩萬突襲統萬,結果人家進了內城,咱只好回來,這次又這麼幹啊您吶?那準備這麼多攻城用具還有卵用?

拓跋燾一擺手,諸位稍安勿躁。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若我們大軍拖拽著攻城用具徐徐前進,赫連昌必然大肆修補城池,堅壁清野,然後拼死防守;那時我軍攻城不下,糧草不濟,進退失據,最後還是鎩羽而歸。不如我以輕騎先至,赫連昌見我又如上次一樣,知道輕騎無法破城,必然輕敵,屆時我以誘敵之計引其出戰,則必擒之。若擒不到,諸位再率大軍攻城不晚。

1個多月後,拓跋燾率3萬騎兵到達統萬。這次他也學乖了,到了地方沒急著開戰,先看了看地形。四周一逛,拓跋燾發現統萬城不遠處有條深谷適合藏兵。

於是拓跋燾下令,大部分人馬藏於谷中,他只帶了極少量人馬前往統萬城下挑戰。

剛一到城下,只見遠遠跑來一個人,邊跑邊說,隊長,別開槍,是我……

嗯?你誰?貴姓?貴庚?

拓跋燾說帶上來看看。

來了一看,不認識。此人說我是夏國將領狄子玉,得知魏主伐夏,特來投誠。

哦,投降的。拓跋燾就問,那你說說赫連昌見我來是怎麼想的?

狄子玉說赫連昌早就知道你們來了,派人去叫赫連定回來。

啊?拓跋燾一聽,麻煩了,赫連定一回來,裡外夾擊,我這仗還是打不贏。就聽狄子玉繼續說,赫連定卻是不回!他說,等他拿下奚斤,收復長安,再班師回京。他還說統萬城十分牢固,只要赫連昌拒不出戰,定能等到他大軍返回之時,屆時裡外夾擊,可破魏軍。

哦。拓跋燾鬆了一口氣。還好,既然赫連定不聽話,那我有時間修理赫連昌了。

打發了狄子玉,拓跋燾吩咐就地紮營,準備連番累日的挑戰赫連昌。

可這一挑戰,情況不妙。敢情這赫連昌學乖了,上次被拓跋燾打怕了,知道鮮卑騎兵不好惹,死不出來。無論拓跋燾怎麼罵他祖宗問候他們家女性親屬,他就是不出戰,就老老實實的跟統萬城裡待著,一門心思等赫連定回來。

拓跋燾這個急,越急人家越不出,而3萬輕騎帶的口糧也快沒了,他這脾氣就耐不住了。這位的脾氣,有些像三國張飛,惱了就拿士卒出氣,不是打這個就是削那個,有的士卒被他虐待的苦,一咬牙,投了統萬城。

赫連昌一聽什麼?我都這熊樣兒了居然還有鮮卑騎兵投降我?快快快,趕緊帶進來,我有話問。

降卒一到,他便問:魏軍如今怎樣?

降兵捂著屁股抹開了眼淚,陛下,魏主無道,無故責罰我等,你看給我們打的,菊花都要變葵花了;且軍中糧草已盡,每日只能吃土度日。

哦?我見拓跋燾兵少,卻每日挑戰不止,是否有詐?

陛下呀,他沒詐。他這次來,就帶了3萬騎兵,還好幾天都吃不飽呢;他那大部隊和輜重,全在後面,還沒到統萬,陛下此時出擊,定可生擒魏主。

了改!!

赫連昌聽得是眉開眼笑,好,好!準備3萬人馬,出城接戰!

不一時,統萬城城門大開,3萬夏軍就出來了,拓跋燾一瞅,哎喲喂!!!來了!哈哈!迎戰!大將長孫翰一瞧,陛下,可不敢隨意出戰啊。我們都好幾天沒吃飽了飯了,萬一戰敗……拓跋燾把眼睛一瞪:你丫閉嘴!我們的目的就是引他出來,今兒他可算出來了,你卻說不戰?是何道理!馬上令全軍準備,我與其接戰後,詐敗,往深谷方向走,赫連昌必然追我,屆時谷中伏兵齊出,定能擒賊!

言罷,拓跋燾飛身上馬,領著兵馬,迎著夏軍就過去了,長孫翰等人緊緊跟隨。

少部分鮮卑騎兵與夏軍乍一交戰,往後就敗,夏軍分左右兩隊,狂追不捨,拓跋燾令人往深谷方向疾走,眼瞅著就要把敵人引入埋伏圈,就在這時,突然間風雨大作,風沙狂吹,目不見人,負責誘敵深入的這部分鮮卑騎兵登時慌了手腳,害怕視線模糊,走錯了路。

拓跋燾立刻派快馬傳令,一會兒到了地方,伏兵分為左右兩隊,互為犄角,務必要視死如歸,殺敗夏軍。

不一時,到地方了。

只見早已等候在那裡的鮮卑騎兵分為兩隊,互為犄角,迎著夏軍就衝了過來。拓跋燾熱血上湧,他也不跑了,撥轉馬頭,帶頭衝鋒猛撲夏軍。這貨悍勇無比,奮不顧死,挺矛直衝,擋者無不應聲落馬。

「連載」閒話兩晉之五胡亂華——南北分治(2)

打著打著,拓跋燾的戰馬突然馬腿折斷,翻身給拓跋燾扔地上了。

夏軍一見對方國君倒地,大喜,紛紛衝上,要生擒此人。

千鈞一髮,宗室拓跋齊忽然出現,他領軍捨死忘生拼命殺退夏軍,拓跋燾才算得了一命。但見他自地上一躍而起,早有人牽過新馬,拓跋燾騰身上馬,屁事兒沒有,接著殺敵。

要說這貨確實牛13,一杆長矛,連殺數十人,鮮卑騎兵見皇帝生猛至此,個個如出籠猛虎,攻勢如浪,一波高過一波,夏軍大敗,死者萬餘人,夏國宗室赫連滿、赫連蒙遜陣亡。

赫連昌率殘兵往統萬城跑,鮮卑騎兵追了個馬頭馬尾,這次比上次追得還近,前後緊隨,赫連昌明白,照這個樣子,如果打開城門,自己跑進去,則鮮卑騎兵也就跟著進去了,再打開內城門,自己跑進去,鮮卑騎兵肯定也會跟著進去,所以,入城乃求死之道,改道吧。

赫連昌逃往甘肅天水,即上邽。

可嘆一座固若金湯的統萬城,當年建城是下了血本兒,如今卻半點兒沒用上,便被北魏所得。

那位赫連定賢弟還在長安與奚斤對峙呢,一聽說啊?統萬丟了?皇上去了上邽?他挺痛快,立刻撤兵,奔上邽。

於是關中地區全為北魏所得。

奚斤上表,說赫連昌兵屯上邽,若不滅之,則為後患。拓跋燾便撥給其部隊1萬,戰馬3千,令將軍娥清、邱堆二人為輔,共攻上邽。

公元428年1月,北魏又派大將尉眷助奚斤等攻打上邽,數路人馬並進,赫連昌知道難敵,自上邽退兵到平涼。

甘肅地處荒遠,平涼在上邽以北,千里無人,奚斤等併力追擊,路上馬匹得病,幾乎死盡,士卒隨身帶的口糧也越來越少,幾員大將見形勢不妙,又不甘心半途而廢,便令將軍邱堆領部分人馬,去牧民處籌糧。

邱堆性情乖戾,不知體恤民情,竟縱兵劫掠,牧民見鮮卑騎兵兇暴,紛紛逃走,哪有餘糧供給?邱堆見狀大怒,領士卒追擊搶糧,全無紀律,如盜匪相仿,突然間赫連昌出現,一通大殺,將邱堆部襲殺殆盡,僅餘數百人逃回。

邱堆大敗,眾將心下惶然,眼下食物漸少,馬匹染瘟疫,敵軍又狡詐,莫不如先退兵吧。包括奚斤在內,都是這個想法。這類百戰之將都有所擔心,可見形勢嚴峻。但有一個人不同意,誰呢?監軍侍御史安頡。

安頡身為監軍,打仗本不是他的事兒,但他不願功敗垂成。他說列位,現在敵人已到眼前,我們一退兵,敵軍必然會追擊,屆時人困馬乏,沒有糧草,則為敵軍所殺。即便不被敵軍所殺,回去後也難逃戰敗之罪,皇帝也會殺我等。進也是死,退也是死,我們何不奮進呢?

奚斤想了想,覺著安頡的話有道理,但還是有擔心,便說那這麼著吧,咱寫信給京師,讓皇上派騎兵來助戰,因為馬都病死了,咱以步兵擊騎兵,也打不過啊。

安頡一聽,火了,說敵軍就在附近,你還要等救兵?救兵來時,我等早已被敵軍盡殺!士卒無馬有何難哉!集中各營大小將領之馬,尤可得兩三百匹,足以組成一支敢死隊,赫連昌輕狂無謀,只要我等以步兵誘敵,將敢死隊埋伏起來,定可生擒此賊!

奚斤乃大將,當初討伐河南多有功勳,何時被人如此數落?登時不喜,一扭頭,不再搭理安頡。安頡大怒,他是監軍,換成現在就是政委,黨指揮槍,他怕誰?馬上讓尉眷配合自己的想法,尉眷不願得罪政工幹部,便照辦了,結果安頡組織了一隊數百人的馬軍,親自出擊,要以誘敵之計生擒赫連昌。

這倒好,軍隊負責作戰的主官藏著,政委出馬了。

安頡按照計劃,領了一部分人出戰,將大部分馬軍藏了起來。說起來這個打法,與拓跋燾破統萬城那一仗很類似。

赫連昌屬豬的,記吃不記打,拓跋燾用這招兒整了他一次,他還沒明白,今兒見安頡來了,他又來勁了,領兵直撲安頡。由於此人太高調,每次打仗都爭先恐後的往前衝,所以北魏兵全認得他,一看你又來了?抓他!本是誘敵,卻成了擒敵,官兵們不怕死,猛往前衝,就和赫連昌的人馬乾了起來。安頡一瞧這架勢,算了,搞什麼伏兵啊,一起上吧!藏著的那部分人馬也傾巢而出,就打成了一鍋粥。

「連載」閒話兩晉之五胡亂華——南北分治(2)

按理說,安頡的人馬並不多。馬都死得差不多了,又能有多少騎兵呢?問題是鮮卑騎兵都不怕死,拼命衝撞,所以竟與騎兵佔優勢的夏軍打了個扳平,偏僻巧了,此時天氣忽變,大風驟起,灰塵漫天,目不見人,雙方誰也搞不清對手在何方,赫連昌見情況不利,便撥馬要走,實際上他並不是敗走,而是想暫時息兵,等天好了再看情況。可這傢伙就是這麼衰,一撥馬的功夫,也不知怎麼的,馬腿瘸了;這馬咣嘰就趴下了,於是赫連昌很無奈的被安頡捉獲,夏軍大敗而去。

倒黴的時候放屁都砸腳後跟啊。

公元428年3月,赫連昌被押送到平城,拓跋燾大喜,封安頡為建節將軍、西平公,同時又封赫連昌為常忠將軍、會稽公。這赫連昌臉都臊紫了,階下囚被封常忠將軍,諷刺啊;拓跋燾又把自己的妹妹嫁給赫連昌,要赫連昌陪王伴駕,時不時的一同去打獵娛樂。

收買人心的事兒總要做的,畢竟夏國殘餘並未全服。

再說奚斤,他做夢也想不到安頡這個侍御史立此大功,又羞又怒,心說我奚斤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豈能讓你小子奪了風頭?他吩咐一聲整軍備馬,兵進平涼城!邱堆一軍留下,把守大營,以備不測。

除邱堆的部下外,全軍集合,由於馬匹死盡,所以大部分為步兵。奚斤吩咐,每人只帶三日口糧,到了平涼城下,務必要拼命拿下此城!

有的兵一聽,咧嘴了。

糧食,只有三天的份額;馬也沒有,交通基本靠走;這得多少天才能到平涼?就算到了,夏軍固守,我等僅有三日口糧,怎能破城?將軍你和安頡置氣,也用不著拿我們不當人吧?有幾個一咬牙,可就開小差了,暗地裡投奔了平涼。

平涼城裡,現在誰是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