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聯盟號」太空人是怎麼安全逃生的?可能的逃生方式有哪些?

根據《今日俄羅斯》網站的報道,2018年10月11日,俄羅斯“聯盟號”火箭發射升空後,突發故障。奇蹟的是,宇航員生還且安全著陸!要知道運載火箭發射故障,宇航員成功逃生的概率很低,歷史上載人火箭在出現故障的時候,一般都是在瞬間發生的,成功逃生的概率很小。此次事故不光是因為航天員成功逃生引發世界關注,還有就是在美國航天飛機全部退役後,目前能夠為國際空間站運送人員和物質的,只有俄羅斯的“聯盟”系列飛船。所以一旦“聯盟”系列出現故障或者停飛,對國際空間站的影響很大。因為此次事故,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工作的3名宇航員暫時無法返回地球。

這次聯盟號事故的具體細節還沒有通報出來,小編在這裡介紹一下“聯盟號”宇航員的可能存在的逃生方式。

此次“聯盟號”宇航員是怎麼安全逃生的?可能的逃生方式有哪些?

事故中成功逃生的兩名宇航員

逃逸塔逃生

大家都注意到一般載人火箭的頂端,有一個特殊的裝置,這個裝置名稱是“逃逸塔”。顧名思義,就是火箭在發射遇到故障時逃逸用的。俄羅斯的“聯盟”系列和中國的“神舟”系列載人運載火箭,都裝有逃逸塔。逃逸塔本身就是一個火箭,裝有多個火箭發動機和逃生裝置。一旦在火箭發射時候出現故障,逃逸塔會根據指令第一時間點火逃逸。

此次“聯盟號”宇航員是怎麼安全逃生的?可能的逃生方式有哪些?

逃逸塔

這次出現故障的“聯盟號”也裝備了逃逸塔。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逃逸塔逃逸成功的例子,其中就包括“聯盟”號本身。在1983年9月27日,前蘇聯發射聯盟T10A時,有一個閥門發生失靈故障,火箭不能正常發射,在地面指揮人員發現這個情況後,立即向“逃逸塔”發出指令,隨後救生塔點火發射,離開故障火箭並且在遠離事故地很遠的地方降落,此時的發射臺已經被大火所吞噬,兩位航天員死裡逃生。另外的例子其中一個就是發生在1961年4月25日,美國發射載有假人的“水星3號”飛船。在起飛43.3秒後,火箭出現故障並且偏離飛行軌道。系統發現後發出了指令,逃逸塔火箭點火逃逸,並回收成功。不過這次的“聯盟號”宇航員是否是啟用了逃逸塔逃生,我們目前還不知道。一般在火箭發射後幾分鐘左右,逃逸塔就會被分離,據報道,這次故障發生在發射後十分鐘出現的,逃逸塔逃生可能性低,不過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此次“聯盟號”宇航員是怎麼安全逃生的?可能的逃生方式有哪些?

逃逸塔工作過程

應急逃生控制系統

前面說到,逃逸塔在火箭發射後,總會分離,當逃逸塔與飛船分離的時候,宇航員該怎麼逃生呢?這個問題航天專家當然也考慮到了,他們專門研發了一個應急控制系統來面對這樣的情況。這項技術同樣也在“聯盟號”上成功使用過,在1975年4月5日,前蘇聯發射聯盟號飛船出現故障,此時的逃逸塔已經分離,只能使用應急逃生控制系統,通過這個系統,成功的讓載有宇航員的返回艙按照指定的路線飛行,並且安全的降落在地面。這次發生事故的時間是在火箭發射十分鐘後,火箭的逃逸塔可能已經分離了,所以使用這項系統逃生的可能性最大。

目前世界主要的航天大國,都在載人飛船的安全性上面,不斷的努力。在載人飛船安全性方面,我們中國做的最好,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感謝中國航天專家的努力。小編個人的水平有限,大家可能有一些好的建議,可以在評論留言區評論留言,大家相互交流學習。關注本號,更多科技資訊與你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