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核細胞的結構特點

單核細胞是機體防禦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吞噬和產生抗體等方式來抵禦和消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吞噬作用是生物體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衛機制之一。對於其要消滅的對象無特異性,在免疫學中稱之為非特異性免疫作用。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吞噬作用很強,嗜酸性粒細胞雖然遊走性很強,但吞噬能力較弱。


單核細胞的結構特點


單核細胞可以通過毛細血管的內皮間隙,從血管內滲出,在組織間隙中游走。它們吞噬侵入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和一些壞死的組織碎片。一般認為,單核細胞能向異物處聚集,並將其吞噬,這是因為單核細胞有趨化性。由於細菌體或死亡的細胞所產生的化學刺激,誘發單核細胞向該處移動。組織發炎時產生一種活性多肽,也是單核細胞遊動的誘發物質之一。

中性粒細胞內的顆粒為溶酶體,內含多種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攝取的病原體或其他異物。一般一個白細胞處理5~25個細菌後,本身也就死亡。死亡的白細胞集團和細菌分解產物構成膿液。單核細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內僅生活3~4天,即進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組織轉變為巨噬細胞。變為巨噬細胞後,體積加大,溶酶體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強。但其吞噬對象主要為進入細胞內的致病物,如病毒、瘧原蟲和細菌等。巨噬細胞還參與激活淋巴細胞的特異免疫功能。此外,它還具有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清除衰老與損傷細胞的作用。


單核細胞的結構特點


單核細胞:約佔3%,體積大,胞質豐富,染成灰藍色,胞核常呈腎形或馬蹄形,細胞形狀不一,有圓形,多角形。自動計數儀法為男性0.003-1.3×109/L,女性0.002-1.1×109/L。

如果還有其它問題,可以在線留言,我們會有專業人員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