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目標: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目標: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

為解決當前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正式印發《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創新預算管理方式,更加註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面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點評:

十八大以來,財政部積極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中央財政已經初步構建起以項目支出為主的一般公共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部分地方也結合實際做出有益探索,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不斷提升。

在此基礎上,《意見》聚焦解決現行預算績效管理中依然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如績效理念尚未牢固樹立、績效管理廣度和深度不足、績效激勵約束作用不強等等,部署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全面實施。

一方面,爭取用3至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全方位是指將各級政府收支預算、部門和單位預算收支、政策和項目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全過程是指將績效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執行各個環節;全覆蓋是指各級政府要將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和政府投融資活動全部納入績效管理。

另一方面,健全預算績效管理長效機制。通過完善預算績效管理流程、健全預算績效標準體系、明確責任約束和激勵約束,可以及時調整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偏差,糾正政策和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追責,從而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安全高效。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孫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