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娃學唐詩︱《登幽州台歌》,失意落寞的陳子昂,人生大起大落!

牛麻麻說:

砸琴造勢,是現在演唱會上慣用的伎倆,

這一招,其實早被唐朝大詩人陳子昂用過。

陳子昂砸琴砸出了名聲,其才華被武則天賞識,

升任諫官的陳子昂,其大膽諫言卻沒在官場上砸出前途,反連遭打擊。

《登幽州臺歌》,就是陳子昂在失意落寞之時寫出的千古絕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古詩前後的故事。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一)

在現代搖滾類型的演唱會上,吉他是最受糟蹋的一種樂器,好端端的,就莫名其妙被主唱給砸成兩截。琴沒了,人卻在第二天出名了!這就是“砸琴造勢”。

不要以為這一招是現代人的專利,其實早在一千多前的唐朝,就有人用過了。

砸琴鼻祖,非陳子昂莫屬!

牛娃學唐詩︱《登幽州臺歌》,失意落寞的陳子昂,人生大起大落!

話說成年後發憤圖強的陳子昂,從家鄉四川來到都城長安,千里迢迢,想大展抱負,卻四處碰壁,不是被拒之門外,就是受冷眼相機,功名事業,一籌莫展。

這一天,陳子昂在街市溜達,看到有個人捧著一把瑤琴在兜售,圍觀看的人很多,出手的人卻沒有,只因這琴價賣得太高。陳子昂看到這幅景象,心生一計,二話不說,就掏光口袋裡所有的錢買了下來,並邀現場的所有人第二天到他家去聽他彈琴。

受好奇心驅使,第二天陳子昂家裡果然賓客紛至,大家興致勃勃傳閱著名琴,正等著陳子昂來彈奏一曲,結果陳子昂一個舉動,徹底打蒙了在場所有人——

砸了!陳子昂把琴給砸啦!陳子昂把高價買回來的名琴給砸了!

牛人!奇人!豪貴之人!

牛娃學唐詩︱《登幽州臺歌》,失意落寞的陳子昂,人生大起大落!

砸完琴,陳子昂發話了:“我陳子昂,滿腹經綸來到都城,就是為了報效國家。一把琴有什麼好聽的,那是樂師們的事兒,我的詩文更值得讓你們看!”說罷,陳子昂現場分發自己的詩作,果然被爭相傳頌,名聲大振長安,很快考中進士,上書論證,被武則天賞識。

這是陳子昂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砸琴出名,獲得武則天關注,直接從一個九品小科員被提拔擢到秘書省,做麟臺正字,做右拾遺,削尖腦袋擠進了核心部門。

(二)

一把琴,就能讓自己名聲大作,這讓陳子昂嚐到了甜頭,於是他故伎重演,想在政壇上也來一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當然這與陳子昂剛直的性格有關)

政壇怎能堪比詩壇,縱然是陳子昂剛正不阿,那也不能把“諫官”這個活做到極致,什麼事兒都敢批,什麼話兒都敢講,連武則天殺死親生兒子的事,他都敢諫一諫,真真是活得不耐煩了,結果就因為諫言把自己送進了大牢。

陳子昂的官運還不算壞,就這這般情況,出獄後還能在軍隊當上高級參謀,做了一個管記。但是老陳同學,改不了說直話說真話的性子,幾次向統兵的首領,武則天的侄子武攸宜提意見,想帶兵出征,殺敵建功。

可是上層關係沒處理好,陳子昂反被嫌惡,直接被武攸宜貶為軍曹了。自此,陳子昂終於閉上了嘴巴,交出職權,變得沉默了。

正是在這樣苦悶的日子裡,陳子昂隨軍經過了古代燕國的舊都,孤身一人登上高處,感慨萬千,寫下這首《登幽州臺》,流傳千古。這是一個軍曹的絕唱。

牛娃學唐詩︱《登幽州臺歌》,失意落寞的陳子昂,人生大起大落!

(三)

陳子昂孤身一人登上了高臺,此時距離戰國燕昭王的霸業已經過去了數百年,極目遠眺,燕國城池早已不在,四周只剩一片蒿草,而傳說中的黃金臺也不知埋藏在何方?

黃金臺,在戰國時期赫赫有名,裡面有這樣一個典故,說是燕昭王特別愛惜人才,花下巨資建造高臺接見賢士,並親手獻上黃金。於是天下賢士,蜂擁而至,前來投奔燕國。

燕昭王,在陳子昂心裡是一個非常崇拜的偶像,特別在此時此刻,對照自己的處境,他多麼渴望能夠得到像燕昭王這樣的明君來賞識自己。

可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往前看,像燕昭王這樣的明君早已入土百年,往後看,像燕昭王這樣的明君還沒有出生。往前追不上,往後等不及,生不逢時,懷才不遇,陳子昂忍不住感慨傷懷。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想到天空茫茫,大地蒼蒼,有志之士都忙著建功立業,再看看自己,卻只能站在這個小小的幽州臺,獨自唱著悲歌。想到這裡,陳子昂怎能不滿腔悲憤,懷才不遇的眼淚傾盆而下。

牛娃學唐詩︱《登幽州臺歌》,失意落寞的陳子昂,人生大起大落!

這首詩的體裁很奇怪,前兩句是五言,後兩句卻是六言,有些小隨性,所以被稱為“雜言詩”。看似隨意的詩作,卻用自由的方式,抒發出了詩人滿腔的悲情。雖然這是陳子昂人生的低谷,卻造就了他詩作的巔峰,詩文簡樸大氣,直追漢魏風骨,後人給這首詩安了一個題目,也便有了這首婦孺皆知的《登幽州臺歌》。


(用故事的方式看古詩,輕鬆閱讀,愉快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