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保質期的食物,到底還能不能吃?聽營養師怎麼說!

老百姓購買食物,觀看食物的保質期已經成了大家必看的標識,而且只要是預包裝食品基本上都會標註保質期。很多人可能在身邊都經歷過為了省錢,購買超市馬上到期搞活動的特價商品,以及老年人對於超過保質期限幾天的食物不捨得丟棄的景象。那麼大家對保質期瞭解多少,保質期是如何定義的、過了保質期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呢?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

過了保質期的食物,到底還能不能吃?聽營養師怎麼說!

保質期的概念?

保質期是產品的最佳食用期,由生產者提供,標註在限時使用的產品上,這是國家要求在生產的食品上必須進行保質期的標識。保質期是生產者對銷售者和消費者質量與責任的擔保。在產品保質期內,生產企業對該產品質量符合標準的負責和銷售者可以放心銷售以及消費者,有了這個標識,就知道這個產品的安全使用期。

過了保質期的食物,到底還能不能吃?聽營養師怎麼說!

有一點大家必須明白,保質期不是識別食物等產品是否變質的唯一標準。保質期有兩個條件:一是儲存在規定的條件下,比如酸奶要冷藏,速凍食品要冷凍一樣。如果你不按規定要求儲存,那肯定會縮短保質期。二是在包裝完好的情況下儲存。比如罐頭等,如果拆開了就要儘快食用,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一兩天就可變質,即便是放到冰箱冷藏儲存,時間也不可超過三天,開啟食物類的保質期將會縮短,所以,這個時候就不能以包裝上的保質期來評估保存時間。

過了保質期的食物,到底還能不能吃?聽營養師怎麼說!

保質期是如何確定的呢?

產品的種類較多,每種產品都有固定的標準,各自的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生產企業對這個產品會有一個期望的貨架期,比如說,生產企業對這款產品的貨架期望值是1年,那生產商在做這個產品的保質期實驗時就會做到12個月或是15個月甚至18個月。還有一種那就是有一種企業對自己的產品沒有清晰的貨架期概念,那就持續的進行保質期實驗,直到這款食品的理化,微生物指標不符合產品的質量標準或者產品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然後把這段時間乘以07或者08的一個係數,然後就產生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個保質期。

過了保質期的食物,到底還能不能吃?聽營養師怎麼說!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看到,對於一個產品來說,其標註的保質期是小於實際會出現問題的天數。

那食品過了保質期還能再吃嗎?

以上我們瞭解生產商對產品保質期的確定方法,就不免可以發現,當我們誤食了過了一兩天的食物時,也無需太過擔心。但並不是說吃了過了保質期的食物就絕對安全。

過了保質期的食物,到底還能不能吃?聽營養師怎麼說!

對於過了保質期的食物我們應該清楚的:

一、整體而言,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不會對人體造成特別大的傷害,但是我們不建議吃過了保質期的食品。因為,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也存在一定的隱患,比如風味、口感發生細小的變化。如果吃了之後發生不舒服的症狀,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此外,我們所說的保質期的確定是按國家規定來確定的,可總會有些不法商家,因此還是不建議吃。

二、對於油類、糕點、牛奶、酸奶等食品,一旦過了保質期,就一定不要在食用了。過保質期太長的也不能食用。

過了保質期的食物,到底還能不能吃?聽營養師怎麼說!

三、對於某些食品,如果只是過了保質期很短的一段時間,我們可以以我們的感官檢驗,判斷是否有異味、發黴、變色、生蟲現象,如果沒有,可以選擇儘快吃完,如果有,那就選擇丟棄。

【營養師提醒】

對於散裝的食物,一定要做好保管,在參照包裝食品的保質期的基礎上,要減少一定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