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 鄭板橋故居

興化 鄭板橋故居

站在鄭板橋故居前,我好高興,自參觀"揚州八怪",我就想來,今天終於來了。

鄭板橋故居坐落在興化市東城灣古板橋鄭家巷,灰牆黛瓦,普普通通,這才符合我的想象。看故居也不是比財富,何必超規格的"恢復"。人物的非凡,並不代表著物質的富有。

鄭板橋生於康熙32年(1693)11月22日子時,正是"小雪"。興化民間風俗,以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為"雪婆之生日",鄭板橋與雪婆婆同時降臨人間,閤家俱歡。鄭板橋的父親是個教書先生,據《尚書·洪範》篇中"燮友柔克"之句,遂為其取名"燮",字"克柔"。

興化 鄭板橋故居

鄭燮出生不久,家定居於興化東城灣古板橋西,因此處有一古板橋架於護城河上,故家中給他起號"板橋"。咸豐元年劉熙載修《興化縣誌》載:"古板橋,東門外邑人,鄭進士燮居此。"《板橋自敘》也雲:"居士自喜其名,故天下鹹稱鄭板橋雲。"

鄭板橋幼年家道中落,生活拮据,3歲母親去世,14歲繼母又去世,多虧乳母善良勤勞,給予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鄭板橋曾作《乳母詩》:"平生所負恩,不獨一乳母。長恨富貴遲,遂令慚恧久------"特別是在《七歌》中,鄭板橋說的更是明白:"鄭生三十無一營,學書學劍皆不成;市樓飲酒拉年少,終日擊鼓吹竽笙。今年父歿遺書賣,剩卷殘書看不快。爨下荒涼告絕薪,門前剝啄來催債。"就這個條件,他的房子能好了?

興化 鄭板橋故居

鄭板橋為官清正廉明,"關心民瘼,體恤民情,執著不苟",濰縣連年荒歉,他又"開倉濟民",得罪上司,估計這個期間他也沒有多少奉銀。辭官時,"一肩明月,兩袖清風",惟攜黃狗一條,蘭花一盆。 "烏紗拋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魚竿。"傳說,他剛到家不久,一夜,小偷光顧,被他察覺不由低吟:"細雨濛濛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小偷嚇了一跳,又聞"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轉身就走,又聽"出門休驚黃尾犬",小偷想要跳牆,又聞"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小心避開,又傳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黑趕豪門。"這純屬是杜撰的,但反映出一點鄭板橋就是窮,要不然他也不至於回到家後又出去賣字畫為生。就這種情況,估計他的房子也太好不了。

這就是我的概念,當然先入為主不好。帶著這些想法,我走進了鄭板橋故居。小院不大,屋子不多,簡樸猶存,突出的就是素雅、文雅、典雅,有書卷氣。

興化 鄭板橋故居

多是名人字畫,彷彿是書畫展廳。前門門額"鄭板橋故居",系趙樸初題寫;過道懸掛的"鄭燮故居",系劉海粟題寫;"清風軒"匾,系啟功題寫。正屋中堂掛的是鄭板橋自畫的《墨荷圖》,兩邊對聯:"水夕蒼茫殘夏扇,河間紅樹早秋黎。"兩側牆上掛的也都是鄭板橋的字。臨水軒閣,後梁上的匾"聊借一枝棲",也是鄭板橋題寫。左右對聯是:"夜靜鬥撐彈劍月,秋高風洗讀書天。"清風軒,正面牆上掛的四卷畫軸,"梅、蘭、菊、竹",系鄭板橋所畫。一側牆上《蘭竹圖》也是鄭板橋所畫,配有他的聯句:"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興化 鄭板橋故居

多是竹蘭梅菊,彷彿是名卉花園。"有竹人不俗,無蘭室自馨。"鄭板橋喜歡竹蘭石,特別是竹子,"無竹不居",一進門迎面便是一叢翠竹,大院裡也多是竹子,不知為啥,竹子到他這兒就長得茂盛,鄭板橋偏愛竹子,他曾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目光月影中耳"。他筆下的竹子也化作一種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虛心勁節,也是他自身的寫照。"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一生畫竹最多,次之畫蘭畫石,他也畫松畫菊,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移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寫三物與大君子為四美也。"真乃"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

興化 鄭板橋故居

多是詩詞楹聯,彷彿是文人聚會。"板橋詩文,自出己意,理必歸於聖賢,文必切於日用。"鄭板橋工詩善文,更長於詞,歌詠百姓,描摹英傑,將天地萬物至情至理,運於心中,行於筆下。門口對聯"東鄰文峰古塔,西近才子花洲", 系他自己所撰。在濰縣與學生韓鎬論文,他作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引導教育學生如何作文,倡導學風。鄭板橋還是書法家,他將漢隸融入楷、行、草之中,縱橫錯落,亂石鋪街,整整斜斜,不落窠臼,獨創一體,自號"六分半書",後人稱"板橋體"。他題寫的橫幅"難得糊塗",深受大家的喜愛,下面的小字更是精闢,"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福報也。"

興化 鄭板橋故居

就連毛主席對他的字都有稱讚:"鄭板橋的每一個字都有分量,掉在地上能砸出鏗鏘的聲音,這就是擲地有聲啊!"碑廊裡更是彙集了全國各大書畫家的讚語,有歐陽中石、劉藝、劉炳森、王學仲、沈鵬、吳作人等等大家。徐悲鴻說:"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書畫奇。觀其詩文與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慈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興化 鄭板橋故居

我最欣賞的還是鄭板橋的為人為官,參觀中也寫了一首詩:"綠柳青竹景色新,故園淡雅育賢人。揚名非是詩書畫,高尚皆因體恤民。"歷代寫好字的不少,關鍵還是人品即書品、畫品。鄭板橋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正如肖嫻所書:"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才是鄭板橋最難得的一面,"為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鄭板橋回來了,回到揚州賣字畫為生,這才更顯出他的高尚。

九口2018-1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