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這裡的人們正在忘卻

轟轟烈烈的沖繩選舉戰,在9月30日晚以反美軍基地一派,也就是玉城德尼派的大勝而落下帷幕,但沖繩的問題與其說是告一段落,不如說是回到了起點。包括中國的官方媒體在內,許多媒體以“人民的勝利”來稱讚玉城德尼的當選,但是對於大多數沖繩本土的普通居民,特別是年輕人來說,誰勝誰負都難以稱得上是一場勝利。(選舉戰前的詳情: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2476)


沖繩,這裡的人們正在忘卻


10月3日,新上任的玉城德尼前往邊野古地區訪問居民,受到當地居民極大歡迎

與本土有著“溫度差”的日本離島

對於大多數日本人來說,沖繩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為琉球變成沖繩已久,島上的人除了零星的方言外,平常仍是像個普通日本人那樣生活;陌生,不僅是因為這裡留下的許多琉球王國的遺蹟,還在告訴來往遊客們這裡曾是一個與日本全然不同的國度,更是因為這裡與日本本州島隔著茫茫大海。

這個距離日本本州島2000多公里的海島大部分處於亞熱帶、部分處於熱帶,是居住在本州島的日本人心目中的度假天堂、“日本夏威夷”。這裡有他們未體驗過的口音、建築、服飾、溫度和自然環境,宛如在日本國內就能來一次異域之旅一般的感覺。這裡的一切似乎都很美好,能讓承受著巨大壓力的上班族們治癒身心。

然而正是這種想法,讓沖繩居民和本州島上的日本人們產生隔閡,這種隔閡常常被日媒巧妙地描述成“溫度差”,意思是雖然處在同一國家、同一時間裡,這兩個地方卻在感受著不同的“溫度”。


沖繩,這裡的人們正在忘卻


9月28日朝日新聞刊發的關於沖繩選舉的新聞,左下角再次出現“溫度差”字樣

讓兩個地方的人們感受到這“溫度差”的關鍵事件,不嚴謹地、簡略地看來主要有這三個:1.沖繩戰役;2.沖繩美軍基地;3.沖繩經濟發展。這三個問題像是麻繩一般,將沖繩的歷史和現實、經濟和社會、政治和平民纏繞在一起,住在東京的人很難想象當地人到底是在怎麼樣的一種近乎讓人精神錯亂的情況下過的每一天。

到了2000年後,沖繩問題主要集中在當地領域內最大的普天間美軍基地問題上,這次的新知事選舉戰也是如此。但是,現如今的基地搬遷問題只是整個沖繩問題呈現出的表面而已。

沖繩戰役:被當作“異國”的心理陰霾

沖繩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1609年之前這裡的三山王國只隸屬於明朝並接受明朝冊封。1609年隨著日本薩摩藩的侵略,琉球王國處在了一個極為尷尬的位置上。同時作為大清和薩摩藩的朝貢國,琉球一直在不得罪雙方地前提下小心翼翼地努力將獨有的文化傳承下去。

這個局面到了日本明治維新後被改變,日本政府派兵入駐琉球國都首裡城後宣佈將琉球王國廢除,改為琉球藩。這引起了大清和琉球當地居民的抗議,但隨著中日甲午戰爭大清的失敗,琉球事實上被納入日本領土範圍內,並在隨後的“廢藩置縣”之中被日本改為“沖繩縣”,目的是為了消除歷史上琉球王國存在過的痕跡。

在此之後,與被強迫同化的北海道阿伊努族命運相同,沖繩當地的人們被視為“二等公民”被迫接受日本政府的同化政策,很快當地人平常只會使用日語交流,琉球王國的獨特語言演化為了方言並失去了自己的體系。

這種“二等公民”的命運隨著“沖繩戰役”而達到了悲慘的頂點。相信看過《血戰鋼鋸嶺》的朋友們都有所體會了,那就是真實的美軍沖繩登陸作戰。隨著二戰的開始和變化以及日本邁上軍國主義的末路,日本本土開始進入美軍的轟炸圈。美軍的基本戰略就是,把地炸翻,然後再登陸,但即使這樣也沒有能夠很順利地推進作戰。


沖繩,這裡的人們正在忘卻


沖繩戰役中,美軍大量使用火焰噴射器無差別攻擊(圖片來源:每日新聞)

彼時的日本由於仍被陸軍軍部掌權,所以沒有絲毫投降的念頭,甚至妄想在日本本土內打游擊,造成支離破碎令美軍難以佔領全境的局面。沖繩當地居民變成了他們瘋狂念頭的犧牲品。軍部下達了沖繩地區“一億總特攻”的命令,17歲至45歲的所有適齡居民都被強徵為“防衛隊”,納入到軍隊體系中。後據考察,幾乎所有沒能提前溜掉的居民都,包括60、70歲的老人都被拉去了戰場。

據當年一些倖存的“國防隊員”回憶,這些居民在戰場上連扳機都不知道怎麼扣,聽到美軍軍艦的炮擊聲時嚇得槍都扔了。就是這樣的一群人,被日軍當作前軍,在登陸戰轉變為沖繩本土持久戰的期間內,成為了人肉盾牌。


沖繩,這裡的人們正在忘卻


沖繩戰役後投降的“防衛隊員”,基本就是平民(圖片來源:每日新聞)

1950年的戰後統計中,沖繩當地居民的死傷異常的多,包括軍隊家屬和一般居民在內的死傷人數近15萬,和軍隊毫無關係的參與“國防軍”後的犧牲者近4萬人。這個數字在隨後的歲月裡仍然一直增加,現如今總共的死傷者人數已經攀升至24萬人,仍然還有失蹤者沒被發現。可以說,沖繩戰役給當地人留下了難以彌合的傷疤,沖繩當地對美軍基地抱有先入為主的厭惡感的人群特別多,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現在在普天間美軍基地外,經常會有日本本州而來的軍迷們一邊開心地拍著基地內轟鳴的魚鷹直升機,一邊拉開橫幅高喊支持美軍駐留的口號。與他們相反的一側,就是抗議美軍基地駐留的抗議團體。從抗議團體中走出來一名老人這樣告誡著支持美軍的年輕人們:“沖繩戰役知道嗎?多讀點書吧。”


沖繩,這裡的人們正在忘卻


沖繩基地附近與美軍一起除去抗議者粘貼的標語的日本軍迷(圖片來源:網絡)

沖繩美軍基地:沖繩問題中的核心

沖繩美軍基地問題起源於戰後美軍對舊日本軍大本營的接受。在沖繩戰役中,舊日本軍的大本營就設在沖繩本島,麥克阿瑟控制日本後以這些基地為基礎建起了美軍基地和機場,並強制驅離了附近的住戶(關於這點現如今仍有爭議,主要爭議點在於原本那些被徵用的地方是否住著居民,以及這些居民是否是被強制驅離)。

基地的建立主要給當地帶來了以下幾種負面:生活噪音,基地土地問題,以及事故和犯罪。

最令沖繩當地人感到憤怒的其實是事故和犯罪問題。在美軍基地建起不久的1950年代,沖繩當地發生過百起強姦事件,當地人憤怒抗議得到的是日本政府的警察和美軍的聯合鎮壓。雖然時過境遷並且隨著《舊金山條約》的簽訂,沖繩實現“本土復歸”,重新脫離美軍控制由日本政府接管,日本逐漸正常化並開始重視沖繩地區人們的訴求。但是,美軍的犯罪並沒有減少,而對美軍的懲罰以及事故的處理更是成為當地棘手的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為1995年美軍強姦少女案和2004年沖繩國際大學美軍直升機墜落事件。


沖繩,這裡的人們正在忘卻


1972年沖繩“本土復歸”後,日本政府同意美軍基地保留,激起大規模抗議

1995年,3名美軍士兵輪姦了當地一名12歲的少女,引起了全日本的反美情緒,也給沖繩當地帶來了巨大的情感傷疤,也是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的開端。在此事件後,迫於當地人民的強烈要求,日本政府與美軍達成5至7年內返還普天間基地的協定,但至今仍未實現返還。2002年,日本政府決定將普天間基地移至名護市的邊野古地區,在海岸邊填海建設一個離陸地有一定距離的基地。但是,邊野古地區的居民堅決反對這個決定,並且隨著基地選址環境調查的推進,邊野古地區是珍惜珊瑚礁和大量野生海洋動物棲息地這一情況逐漸明瞭,更加劇了遷移問題的矛盾。


沖繩,這裡的人們正在忘卻


1995年少女輪姦案發生後,沖繩國際大學學生會的抗議行動(圖片來源:法新社)

2004年8月,一架隸屬於普天間基地的美軍CH-53D大型運輸號直升機在練習時發生事故,直接墜落在沖繩國際大學的一號館北側,損壞了圖書館的一部分牆壁後砸在教職員室上方,4人重傷20多人輕傷。更令當地人憤怒的是,在墜落事件發生後,美軍迅速佔領了沖繩國際大學並拉起警戒線,強制驅散當地學生並將周圍土壤挖走,不允許日本方面的消防隊員和警察介入。事故發生後,當地掀起了8萬多人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使得美軍基地問題上升到白熱化的程度。


沖繩,這裡的人們正在忘卻


直升機墜落後的沖繩國際大學(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2009年,鳩山由紀夫的上臺給了沖繩當地居民巨大的希望。作為第一個打破自民黨對日本政治壟斷的在野黨領袖,掌權後的鳩山沒有考慮到現實情況就急於做出承諾,立下了“將盡力把普天間基地遷往沖繩地區之外”的約定,在一定時期內獲得大量民意的同時,卻也給自己堵死了後路。他立下的這個政治承諾,由於美國政府的不買賬、日本其他地區不同意基地內遷、美軍基地重新在海面上建立海面基地成本過於高昂等各種現實原因而理所當然地成為一張空頭支票。沖繩地區人民在獲得巨大的希望後又一下跌落到低谷,對基地愈加厭惡,基地問題進一步惡化,並一直延續至今。

沖繩經濟發展問題:年輕人逐漸忘卻了該記住的東西

實際上,如今的沖繩的問題仍然只是前述的龐雜問題的表象和延伸。2014年前任知事翁長雄志在民意的支持下成功當選沖繩縣知事,對於從地方層面撤回將普天間基地遷往邊野古地區一事,他從上任以來便致力於推進這一決定。可以說在鳩山政權結束後的歷次首相更迭中,沖繩當地積壓的對美軍基地的反抗情緒沒有得到很好的回應,才會形成翁長志雄上臺的結果。他代表著這些憤恨,並於2018年因病逝世前宣佈撤回了這一決定,使得美軍基地問題又回到了原點。


沖繩,這裡的人們正在忘卻


因為癌症接受化療而掉光頭髮的翁長雄志仍然頑強地撤回了邊野古建設基地的決定

但是,回到原點就一定是好事嗎?2017年以來,以名護市為代表的沖繩當地的多個行政區劃內的選舉中,自民黨支持的候選人相繼當選,這給了反對基地搬遷的翁長雄志一派以當頭一擊,人們在用選票告訴政治人物,他們並不是期盼著抗爭。

話題回到本次9月30日的新知事選舉。事後媒體對選舉結果的統計顯示,沖繩區域內總體有將近一半的普通人是把票投給了玉城德尼的對手,自民黨支持的候選人佐喜真淳,這個傾向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佐喜真淳所作出的政治承諾是“從抗爭走向對話”。對於許多衝繩地區的人們來說,也許他們更傾向於向前看。(選舉結果更多詳情: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2823)

沖繩國際大學美軍直升機墜落事件曾經是沖繩地區無法抹去的傷痛之一,但是有媒體曾對該大學的大學生進行採訪,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對該事件並不知曉,這讓許多衝繩本地人越來越擔憂。因為對於新生代的沖繩人來說,美軍基地已經逐漸成為了出生以來理所當然的風景。

而另一方面,因為沖繩的美軍基地,沖繩才得以繁榮,這種說法也在不知不覺中流傳開來。現實是,美軍基地裡的土地有三分之二的產權是屬於沖繩地區的一般人的,這也就是說至少三分之二的土地在美軍基地建設前就已經有沖繩人在上面居住著。然而又有人質疑,說以前在這裡不過只有小漁村,美軍基地來了市鎮才繁榮起來,這就像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

但是,從這點可以看出,沖繩人越來越關注的是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不是基地到底該不該存在。而這,也是老一輩沖繩人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了流通大學法學部教授植村秀樹著作《從生活中看到的普天間(暮らしてみた普天間)》,文章為作者原創,版權歸屬風聞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