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985大學雙選會現場,出現遍地被遺棄的非名牌大學生簡歷,只招985畢業生算不算歧視?

四筒爸爸


我覺得其實太玻璃心了

首先,我覺得企業招聘優先考慮985院校的學生也是正常。畢竟能考上這些學校的都是中學時學習方面的佼佼者,一般情況下下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不會太差,所以學歷也是能力的一種體現。在不清楚應聘者能力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名校高學歷的應聘者也是最簡單的方法。所以這個招聘是985的專場,非985的被篩選出來也不是太出人意料。



其次,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就說現在的學生如此努力的學習還不是為了能考個好大學,這樣以後才能找個好工作。如果這些學生經過努力拼搏考到名校,畢業卻和其他學校學生一樣的待遇,那你覺得這樣對他們公平嗎?以後誰還會努力學習。所以公平也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實力去爭取的。


最後,是金子都會發光。985學校的學生也不會搶光所有的工作崗位。只要你是人才,找個不是那麼拔尖的企業的工作機會還是很多,也總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等你有了能力資本想換個更好的工作還不簡單?所以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踏實奮鬥,證明自己的努力。
(本文所有圖片來自網絡)


朱鐵平


我的兒子第一年高考,上了濟南一個二本,花錢找關係,算是定向委培的那種,他上了一年,掛了三科,他天天不學習。學校說以後三年,只要他再掛一科就沒有工作了。我去過他們學校,孩子們天天都特開心,搞對象的,玩遊戲的,就如歌詞唱的"我們的生活比呀比蜜甜"😂我們一怒之下,讓他退學重新高考。

老天有眼,他補習一年,非常玩命。他總是問我,"我是不是真的不用當工人了。"我回答,“是的,只要你能考上好學校。”這傢伙也是挺神的,一玩命他考上了全國排名45名的211。

他現在大二了,去過他們學校,學校裡基本上看不到搞對象的,學生們都很安靜,都很有禮貌,總之學習氣氛特別濃,還有很多老外留學生,學校裡面科研所據說有幾十所,很多軍工的無人機,不讓拍照。

他入學成績比較墊底,他現在掙扎到了中油,他的目標是拿獎學金,他要摘“後進的帽子”,不過很難,據說他們班全是學霸。他已經自學了他們行業的所有操作軟件。總之,一個曾經特別懶得人,現在被環境薰陶的,說是要拿獎學金。不比較不知道,學校裡的氛圍不一樣。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一次校展上,拿了一次小獎。 😂可笑吧,一個二本掛科的傢伙。不過,我只著急他還沒有女朋友。

努力吧,學了東西都是自己的,


挎富追神


如果你上過985就知道自己很low了,我原來在211讀大學,省裡最好的大學,相信我我也很努力,不比任何一個人差,後來考進北京某985,我才發現自己大學那點資源就像玩一樣,現在都不好意思提了,我知道985是什麼樣子的,因為我在這裡呆過,所以我承認我和這些學生有差別,這種差別最明顯就是資源所塑造的能力,簡單說一個例子,985的學生會有很多的國家或者橫向項目去做,或者和一些現在很厲害的科技公司合作,也或者有機會和一些該行業泰斗級別人物面對面交流,也或者教你的老師本身就是泰斗,一個人所掌握的資源估計是一個普通學校的總和都不止,你們覺得專科或者一些普通的學校有這種機會嗎,一些大公司認都不認的你,而且那些好一點企業裡面的那些人也差不多都是這些學校的,他們也會認可自己的學校的人。。自己多想吧,我覺得這是一個因果的關係,不要只看到企業歧視的結果,也應該看到原因,原因是我們該努力的時候沒有別人那麼努力也或者自己不適合。我也覺得即使把一個普通學校的學生放在這樣的氛圍中你也不一定能待下去,沒有知識和水平,這裡會是摧殘你人性的監獄。還是做適合自己的事最好的


傻哥呵1479711728


我原來在華為的時候,也幫部門去搞過招聘,一上午能拿到上千份簡歷,但是真正帶回去給HR的,可能只有幾百份,就如你問題裡描述的,第一次的篩選看什麼呢?畢業院校,不是211 985的直接扔掉,這不是我個人的喜好,而是公司招聘的門檻,硬性指標。


985的畢業生要厲害一些嗎?

是的,我覺得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不是說985的每一個畢業生都比普通院校的要強,這裡說的是平均水平。大學其實只是一個繼續學習的場所,人們在這裡的主要活動還是學習,能考入985的人至少說明在學習的主動性,效率和技巧上要強於一般院校的人,當然,這也是說平均水平。那麼在大學階段我們也有理由認為,985的學生至少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會繼續保有優勢,否則你如何說服別人,高考之前你學習一般,上了大學就突然成為了學霸?

很多人在強調學習不等同於能力,那麼大學生又具備哪些能力呢?或者說普通院校的學生又在哪些方面相對985的學生有明顯的優勢呢?實踐,人際,社團,興趣等等,你有的,985的學生都有,而且人家學校提供的條件更好,怎麼就能證明他們只會學習,只會考試?

有這樣一個現象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在中小學階段,往往是成績好的孩子,其他方面也很突出,比如興趣愛好,因為成績好,有能力,有時間去涉足別的領域,而父母也相對支持,所以他們會發展得更為全面。

再有一點,這些孩子的自信心相對更強,當然從另一個方面說也是缺點,可能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有較弱的抗擊力。

從我十幾年的職業生涯的經歷去看,在同等職位上,就平均水平而言,985的畢業生成長得更快一些,達到的高度也更高一些。


應屆生哪裡吸引企業?

無論你們的簡歷寫得多麼精緻,在HR眼裡都沒什麼價值,唯一能入眼的大概只有社會實踐,除此之外就剩下院校和專業了。社會實踐這個東西,誰都有,除非你特別出色,否則並不是什麼加分項,專業呢,對口就可以,所以最後的關鍵就是院校了。現在的求職絕對是一個買方市場,尤其是一線城市,985滿大街都是,而且都是白菜價,早就不是什麼天之驕子了,花差不多的錢,為啥不招一個985?


在你有真正的工作履歷之前,誰能證明你的工作能力?那麼只能看院校和學歷了,前者說明你前一階段的努力程度,後者說明你現在具有的知識高度。新人入職就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依舊考究的是學習能力,而985本身就可以證明這種能力,所以保險起見,企業會傾向選擇985而非普通院校。能力未知,所以只能看學習能力,成績好的學習能力應該好,成績好的考入的學校好,所以選好學校的...你看,雖然有失公允,但的確是招聘最保險的思路。


算不算歧視?

算!既然設立了普通院校,專科,就應該提供公平的就業環境,雖然高考落後了,但不見得綜合能力和潛力就不如人,給機會,給時間,很多人是可以證明自己的。就用畢業院校來設置門檻,這和年齡,性別,地域一樣,都是歧視!

但是,這種歧視至少目前沒有被約束,我注意到新出臺的政策裡面對招聘做出了很多要求,比如不得有性別歧視,必須寫明待遇,但並沒有提及學歷和院校歧視,所以至少目前,我們無法要求企業剔除這種歧視。

換一個角度,如果不看院校和學歷,那麼對於985和高學歷的人而言,也是一種歧視和不公平。在人生的前一段,他們付出更多,或者得益於勤奮,或者得益於天賦,他們收穫了更好的結果,那麼這種更多更好的付出,在第一次進入職場的時候,是應該得到回報的。說得直白一些,我們學習是為了進入好的院校,是為了將來可以有一份好的工作,在沒有其他因素干擾的情況下,這就取決於個人的天賦和努力,而好的工作就是對這種天賦和努力的獎勵。

別人努力學習的時候你在愜意,然後別人去了985,你去了普通或者專科,那麼如何要求就業的時候忽視之前的一切呢?這是不是不公平?!


其實,從一生的角度去衡量人生,總是公平的,你在一個階段付出得多,那麼在收穫的時候就會體現出來。我們不要去感嘆所謂的不公,應該多看看自身的原因,同時也不要為一個階段的不公而沮喪,這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的時候慢了一些沒關係,後邊請加速,請堅持,總會跑到前面。


那一地的簡歷是對你前一段人生的否定,是對你之前的努力程度的否定,是對你之前的態度的否定,但不是對你一輩子的否定,之前吃苦少,後面就要加倍自律,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用這種價值去填平院校的落差,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因為院校的落差,招聘的歧視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無法改變。


愛陪娃的熊叔


首先,我聲明,我不是985211畢業生,只是一個普通一本生。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了,我對任何大學都沒有偏見。我單位二百多職工,大致上講,學歷、品質、能力是一致的,中專、技校畢業的是一個檔次,什樣的事都能做出來,其次是普通二本生,說來也巧了,我單位共有三位來自某二夲師範的同事,三人相差各十多歲,三位在品質上基本上是不勞而獲的人,三位都喜歡在背後捅別人刀子,三位都是人見人躲的角色,不愧是同一所學校畢業的,難怪其母校一天不如一天,也是有原因的,與其相反,我單位比我年長的名校畢業生,人品能力頂呱呱,人見人誇。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嗎?不是,他們各自代表所畢業學校的校園文化,校園應該培養有品質有能力的大學生,而不應培養陰謀家,我希望那所沒落的二本師範,覺醒吧,認真審視自已,否則會沒落的更快。這是我身過的事,也是我個人的看法,不喜勿噴。


厚德一丁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畢業十幾年了,我上的是西部的一個985,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的那種學校,我是河南的考生,一個小地方。我從初中時每天基本只睡六個小時,每天就是不停的做題,我最大的花銷就是買卷子,我不會打檯球,不會滑旱冰,要不是為了走讀,我可能連自行車都不會,總之就是同齡人玩的很多東西我都不會。節假日唯一的娛樂,就是看會西遊記,或者聖鬥士,或者小說,剩下的時間都在學習,高中的時候,我每天晚上學到快一點,還要到我當時所謂的競爭對手家樓下,看看他的燈滅了沒,所以我很順利考上了一所很不錯的大學,到了大學我也沒談戀愛,不過玩的時間多了,每天自習自習,也順利讀了研,工作早早已經落實了,很不錯的企業,穩定,體面,收入不錯,後來行業有了些名氣,又跳槽到北京的一個國字頭企業,也買了房,也買了很好的車,我家就是普通工人家庭,我也沒有讓父母為我操什麼心。說這些我不是為了炫耀,我有很多同學現在都很厲害很厲害,我只是屬於中不溜,我說這些只是想讓能看到這些文字的還在為高考準備的莘莘學子們,把心放在學習上,沒有什麼所謂的天賦和智商上那麼大的加持,靠的是時間的累積,還有你的用心程度!我的少年時代,沒有什麼樂趣,也沒有什麼青春,不管苦澀還是甜蜜的回憶,只有各種枯燥,各種壓力,但是她換回了我在十幾年後的校招上可以對很多很優秀的企業挑挑揀揀。所以努力吧!



顛沛流離魑魅魍魎


本人985,211學校畢業,可是學的冷門專業農學,大學畢業找到的工作是家小種業公司,天天在村裡轉,工資也低,當然我大學也沒好好上學,那會羨慕學計算機經濟的同學,一度認為讀書無用。後來抓住機會轉到互聯網行業打拼,畢業10年後創業成立自己公司,生活總算慢慢好轉。剛做企業時覺得學歷不重要,加上小公司本身不好找人,招的盡是專科,2年下來,這些人幾乎都很難趕上公司成長速度,表現在做事沒有韌性,懶惰,性格缺陷,特別是沒有上進心,後面咬牙費盡心力招了些一本重本學生,就工作表現看的確比專科要強很多。我個人認為,好學校的學生曾經肯定勤奮努力學習過,智商沒有問題,曾經取得過成績所以獲得的社會期望比較高,這種期望容易促成轉化成動力,再加上也有實力,就更容易做出熬出成績,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對自己的期望最重要。


寒鴉0101


我在學校招聘輔助部門幹過。幫招聘員收簡歷是其中一個任務。我覺得其他人簡歷被遺棄是有原因的。因為稍微好的單位收到的簡歷真的是太多了。

我一次幫河北某地級市第一醫院收簡歷。一上午,收到300份。剛開始其老師還要求本科簡歷,等看後邊太多了,直接要求碩士簡歷。過英語六級。專接本的不接受。

因為我負責篩選。甚至有些人認為我是招聘人員,直接給我說好話,說你收下我的簡歷吧。無奈,趁著單位老師不注意,又收了十來份。

除了這些,我在收的時候就發現人的競爭真是無處不在,有人簡歷做的很漂亮,也有人做的很簡單。漂亮的肯定會加分的。

所以,如果當招聘人員明白他們985的人都用不完的時候,其他人還會要嗎?!只是做的太乾脆。


羅非魚55202


我聽說的一家企業在對待求職者的學校背景方面有些與眾不同,這比較少見。

由於這家企業可以解決北京戶口,每年應聘者很多,其中包括一些清華北大海歸的。一次,在面試環節,一位某985大學畢業的學生在近10位面試官前,表現出些許傲慢的態度,站姿微晃,眼神有點飄搖。還有一位某985大學的學生會幹部,無論長相,還是口才,絕對出眾。結果,這兩位應聘者都沒被錄用,原因不太清楚。

再看看收到這家企業office的求職者的學歷結構:本科生最多,碩士研究生次之,專科生少數。總體而言,來自985、211的學生不算多。

偶爾聽別人說起過,這家企業之所以對985、211不太感冒,就是覺得總體上這些學生有種優越感,工作上未必都會踏實,他們中的不少人是想以這家企業為跳板,拿到北京戶口後立馬跳槽走人,去更好的企業。

當然,一些來自985、211的求職者會認為,自己的優勢反而成劣勢,同樣是一種歧視行為,自己入職後未必會不好好工作。但是,企業出於自身長遠利益考慮,它更需要的是既忠實長久又踏實肯幹的員工,這也是從實際情況中得來的教訓。


音樂蟲子在飛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這是來自《新華字典》1998年修訂本的一個例句,在今天看來,“我”是不是很傻很天真?

當初張華、李萍和“我”都很滿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會發現,原來的差距變成了“鴻溝”!

作為一名高中老師,我經常對優秀的學生說:“不要以為考上個一本學校就算成功,真正的分水嶺是211、985,尤其是後者”!這源於我經歷的一個事情的刺激:

當年我去北京某著名985大學進行研究生複試的時候,我在小樹林裡休息,聽到兩位大四的學生談話,他們交談的內容竟然是自己的公司經營的怎麼樣。想想我自己包括我周圍的同學,還在為能否考上研究生,能否找到一個滿意的中學教書而擔憂時,人家在大學期間就已經開始創業了,這就是差距,永遠都無法彌補的差距!

雖然當年上學時不服氣,但是工作之後慢慢承認一個現實:高中能考上985大學的,在高中基本上都屬於頂尖的學生,不要簡單歸結於他們多做了幾套題那麼簡單,因為985大學不是隻通過努力就行的,當然前提是他們都非常努力。當然,不可否認,成績一般的學生,也有能力很強的,但是,這種概率要小的多。

然而,更加糟糕的是學生之間的差距,在大學會變的更加巨大。不同的大學,無論是學習環境、師資力量、硬件水平等方面都有差距。當一個985大學的學生回來跟我說,他們每天都要學習到深夜,甚至凌晨時,讓我認識到這種差距,基本上無法再彌補。

雖然這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雖然感覺這不公平,其實命運本身就是公平的,人家本身就比學習好,人家大學還比你努力,當然配得上更多更好的機會。不要去指責大企業不負責任,人家也是為了招聘到更優秀的人才,誰也不願冒著風險為你去負責。

高考決定命運,這不是一句空談!當時不優秀或者不努力,就不要怪命運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