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不得了了!

六小齡童、“達康書記(吳剛)”、姜武、

夏雨、沙寶亮、譚維維、黃聖依、餘少群……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彭彭喜歡的大咖都來為這場

在彭州舉辦的比賽助陣了,

彭彭下週肯定要激動到變形~~~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來來來,先隔著屏幕看看他們的身影!

(剋制住自己~)

到底是什麼樣的比賽讓他們齊齊助陣?

比賽詳情先送為敬~

第四屆川劇節·四川省第四屆

青年川劇演員比賽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時間:10月16日—19日

地點:彭州市文化館

主辦: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振興川劇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四川省文化廳劇目室、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中國有川劇

彭州等你來入戲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 第四屆青年川劇演員比賽第一批次錄像現場

本次比賽是即將拉開大幕的第四屆川劇節的主要系列活動之一,也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國務院《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精神的重要舉措之一。

以活態傳承、創新發展的方式,弘揚川劇藝術,振興川劇事業,發掘和培養青年川劇人才,是搭建“比賽”平臺的目的和意義。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 積極備戰川劇比賽中

據瞭解,本屆比賽共有來自省川劇院和成都、內江、自貢、攀枝花、南充、綿陽、巴中、遂寧、樂山、宜賓,以及民營院團的12個參賽團隊的64名演員參賽,共60個劇目,演職人員將多達600餘名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參賽演員是在經過市州選拔推薦,從進入省上初選的82名演員中,再經專家評審篩選,脫穎而出,進入彭州決賽的。賽事將充分展現川劇各個行當青年演員的風采和活力,展現近年“振興川劇”的新成果,展現川劇未來發展的蓬勃生機。


正式比賽:從10月16日-18日,每天14:00和19:30各有一場比賽,3天共6場。

開幕式:16日晚19:30,在彭州市文化館演藝廳舉行;

閉幕式:19日下午15:00,在彭州市文化館演藝廳舉行閉幕式暨優秀演員彙報演出。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 往屆比賽現場


本屆比賽按照四川省文化廳黨組部署,堅持“專業賽事,文化惠民”理念,為服務和培育更多川劇觀眾,擴大活動影響,比賽組委會將在17日至19日每天上午10點,共安排4場“川劇新秀·基層惠民”演出活動(演出節目單見文末!),廣大戲迷將近距離、高密度地領略川劇藝術的獨特魅力。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 往屆現場

川劇

在彭州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 陽友鶴劇照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彭州濛陽,更是戲劇之鄉,是享有“川劇梅蘭芳”之稱的川劇大師陽友鶴先生的故鄉。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青年陽友鶴


陽友鶴1913生於彭州市濛陽鎮,原名永清,藝名“被菊芬”,幼時家貧,20年代初入“金蘭科社”戲班子學藝。他竭誠登門拜名滿山坡的旦角張翟屏為師,遂離渝赴瀘州、自貢、敘水等地演出。在演出中傷嗓,經久不愈,被人譏為“啞銅板”,只得前往資陽河一帶農村場賣藝餬口。他在逆境中奮鬥不息,虛心向民間老藝人王本清學習,王將自己的八九十本大戲和文武旦角表演決竅傳授給他,苦練三年後,他有了一副玉潤滑圓的金嗓子和能文能武的旦角硬功夫。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 陽友鶴劇照


陽友鶴潛心研究周幕連、陳翠屏等川劇前輩表演之特長,對川劇昆、高、胡、彈、燈各種腔聲仔細鑽研,對旦角表演刻意求精,在川劇中開創了旦角表演藝術的一大派別——“陽派”,同時塑造出許多不同類型的感人藝術形象。他演出的《刁窗》在1938年被重慶百代公司灌唱片,在《鳳儀亭》等劇中,因採用高腔中《紅鸞襖》曲牌演唱,韻味各別、扣人心絃,被觀眾同行稱讚為“陽紅鸞”。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 陽友鶴劇照


1952年在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時與周企何合演《秋江》榮獲演出獎和演員獎,並受到陳毅的誇獎。他所演的《刁窗》《金山寺》《打神告廟》《情探》等戲劇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婦女藝術形象,受到觀眾廣泛讚賞,有“川劇的梅蘭芳”之譽。他善於學習兄弟劇種之長,取長補短,為川劇新開拓了一條新路。

陽友鶴先後被任命為西南川劇院導演、成都市川劇院副院長、成都市戲劇學校校長等職,被選為四川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戲劇家協會理事、劇協四川分會名譽主席、成都市文聯副主席,並9次受到周總理接見。1980年11月,中央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劇協等為他聯合舉辦舞臺生活60週年紀念活動,以表彰他在文藝事業工作中的傑出成就和對川劇事業的巨大貢獻。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 民間川劇活動


川劇充滿了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有了陽友鶴對川劇文化的帶動與傳承,在彭州喜歡看川劇,痴迷唱川劇的人比比皆是。

彭州市隆豐鎮先後被成都市命名為“普及川劇第一鎮”和“首批成都市特色文化之鄉”;2000年5月還被文化部授予“中國川劇藝術之鄉”。川劇圍鼓被列為彭州市所屬的四項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川劇變臉(製作)被列為彭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 彭州海窩子古鎮-首屆“牡丹杯”川劇演唱大賽


濃厚的川劇文化氛圍給了彭州發展川劇的機遇和環境,成都陽友鶴杯·川劇玩友大賽首屆“牡丹杯”川劇演唱大賽等川劇比賽也頻頻落戶彭州。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為了普及振興川劇,弘揚傳統文化,彭州在全市普遍開展川劇特色藝術教育活動。川劇文化走進校園,使校園文化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為川劇事業後繼有人儲備了人才。

在2018年7月3日的“成都市教育局2018年川劇藝術特色學校工作總結會”上,咱們彭州的三所小學獲得第二批成都市川劇藝術特色學校稱號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 隆豐小學川劇《鍘侄》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 西郊小學川劇《紅色娘子軍》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 九尺鎮小學川劇《常憶天彭牡丹之盛有感》


青年川劇演員比賽在彭州舉行,是向大師致敬,也是川劇回家。在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語境下,在省委省政府“振興川劇”的號召鼓舞下,年輕的川劇演員們將再次從這裡出發。

彭彭瞭解到,本屆比賽消息傳出後,就引起了廣大川劇戲迷的高度關注,已有數百名川渝兩地的川劇戲迷將自費趕赴彭州全程觀看比賽,為青年演員們加油喝彩。


六小齡童、姜武、譚維維助陣彭州川劇比賽?!



是不是覺得彭彭簡直太體貼了~~

轉自:品鑑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