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我們不熟……

中國的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當我們出門在外的時候,我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那個地方有沒有自己的熟人,當我們要找工作辦事情的時候,我們往往首先想到的還是那些可以依靠的熟人。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於圍繞在熟人身邊生活,自己的生活圈子也僅僅是熟人圈再往外延伸一公里而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已經成為了一個根深蒂固的交往準則。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在農村,由於民風相對淳樸,而且又是經過長時間的聚居,在同一個村子裡,但凡誰家有個“冬瓜豆腐”,紅白喜事,不論是親是疏,大家都會相聚一起,相互支持,共同解決。很多時候,近鄰的幫助甚至遠比身在遠方的親戚來得更加及時。即使是平日無事,大家也都會經常串門走訪,不分男女老幼,左鄰右舍走動十分頻繁。

反觀城市,即使是在鋼筋水泥澆築的固若金湯,安保嚴密的圍牆之內,鄰里之間也大都隔著鉄柵欄,防盜門!在那些外表光鮮豪華的樓宇之內,住著的大多是一群彼此熟視無睹,各自心懷戒備的“熟悉的陌生人”。

因為,我們不熟……

據一份針對一萬人的調查報告顯示,以一個四單元樓房為例,同在一個樓層居住了三年以上的人們,進過鄰居家裡做客三次以上的僅為18.6%,居住的時間越長走訪鄰居的越多,而且普遍以中老年人為主。在同樓層居住三年,知道四鄰名字的人僅為35%,有大約一半的人甚至連自己鄰居的面都沒見過,更別說知道鄰居是誰了!

一層樓,兩米遠,三個方向,四戶人家,相同的樓層,不同的世界。很多人,早上人出門關,晚上人歸門關---鄰居,不過是一個存在的傳說罷了。

因為,我們不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