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原型竟是宋朝版的「越獄?」

美麗的神話故事“八仙過海”膾炙人口,盡人皆知,但八仙過海的原型是誰,想必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其實,八仙過海原型沒有那麼浪漫迷人,他們竟和宋朝的監獄有關。

在我國古代,監獄基本上都是木質結構的,所以很多都是依山而建,這樣會更加牢固。也有很多建在地下,讓犯人沒有逃跑的可能。也有很多建在平地上,蓋上厚厚的泥質高牆。

在女真人的地盤,他們的監獄就很有意思,他們在地下挖坑,然後上面蓋上一個木板或者木柵欄,一個犯人一個小坑,幾個犯人一個大坑,深度一般在兩米左右,吃喝拉撒全在這個坑裡。

負責看守的獄卒就拿著一根木棍在這些坑的周圍轉悠,看到哪個坑裡的犯人敢冒出頭,馬上就一棍子打下去,把犯人打得頭破血流。

八仙過海原型竟是宋朝版的“越獄?”

到了忽必烈時期,他們效仿這種挖坑的方法,只不過挖得更深一些,每個坑就像一口井那樣深,把犯人當成了青蛙,讓他們坐井觀天,想逃出去也非常困難。

宋朝的監獄也很有意思,我們的祖先的聰明才智可以說無處不在,他們把監獄的牆蓋的很高,牆與牆之間放上很多沙子,如果有人想挖牆鑿洞,流沙就會順著洞口流進,把洞口填滿。在外面的看守如果發現沙子少了,馬上發出警示,檢查整個監獄。

在明代的時候,監獄設計的像迷宮一樣,七拐八拐,並且牢房的門有些向左開,有些向右開,讓人迷惑,增加了犯人逃獄的難度,就像蘇三被關的地方一樣。

八仙過海原型竟是宋朝版的“越獄?”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最嚴的就是海上監獄。宋朝的時候就有一座這樣的監獄,在山東省的長島,古時候稱之為“沙門島,”這個沙門島四周環海,在當時可以說是與世隔絕。

在北宋時沙門島是專門關押軍人的地方,相當於現在的軍事法庭。這裡不僅關押犯罪的士兵,一些軍官也被關押在這裡,而且還有一些高級軍官。

但是,當時的北宋朝廷只向這座監獄提供除了獄卒之外的300人糧食,而這座監獄的犯人大都是長期服刑,人數在不斷增加,糧食根本不夠吃。

這讓沙門島的負責人李靖(難道是託塔李天王的原型?)傷透了腦筋,該怎麼辦呢?這時他的師爺給出了一個主意,只要人數超過三百人,就找一些老弱病殘的犯人,到了晚上就五花大綁捆結實,然後直接扔進大海。

八仙過海原型竟是宋朝版的“越獄?”

慢慢的監獄的犯人也知道了,大家都十分驚恐,害怕那一天厄運降臨到自己的頭上。於是其中姓呂的一個小頭目開始醞釀越獄,但他知道這裡四面環海,戒備森嚴,要想逃出生天不是那麼容易。

他每天觀察看守的習慣和換崗的時間以及看不到的盲區,並召集了幾十名犯人一起密謀越獄的時間和方式。有一天島上忽然送來了50名犯人,這就意味著將有50個人命喪大海。

看到這樣的情況,姓呂的頭目馬上和其他商議,決定立刻找機會跳海逃生。就在第二天的晚上,沙門島狂風暴雨,他們趁獄卒不注意,撬開了大門,拿起早已準備好的木頭、葫蘆等,縱身跳進大海。

但是當晚的風浪很大,他們要游到距離最近的蓬萊,也要15公里左右。所以很多人因為體力不支,或者被風浪拍到葬身海底。

到最後,只有八個人成功地游到了蓬萊。到了之後,當地的漁民問他們從哪裡來,他們指了指沙門島。因為他們瞭解附近海域的情況,知道這裡不但風浪很大,還經常有鯊魚出沒,即使是當地人也不敢這樣,所以漁民們對他們八個佩服的五體投地,驚為天人。

後來這件事慢慢傳了出去,經過演繹和加工變成了八仙過海的故事。這件海上越獄的事情是真實的歷史事件,在史書上都有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