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腎衰的病人不是死於腎臟,而是死於心臟,是真的嗎?

用戶104571093066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李青大夫”

有人說腎衰的病人不是死於腎臟,而是死於心臟,是真的嗎?

是真的,但有些絕對。將近一半的尿毒症病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降壓治療是慢性腎臟病的主要治療措施。慢性腎臟病控制血壓的目的是延緩腎損害,通俗的說是為了保腎。那麼,到了尿毒症期,腎功能基本喪失,已經沒有保腎的必要了,是不是就不用嚴格的控制血壓了?

答案是否定的。

國外的一項研究對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進行分析,發現近些年大部分透析患者不是死於腎功能衰竭,而是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其中居第一位的死因是心臟病,佔43%,腦血管病居第三位,佔5%。我國是腦血管病大國,2010年~2013年某省對該省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進行分析,發現第一死因是心血管病,也佔43%,第二死因是腦血管病,佔26%。而心腦血管病共同的原因還是高血壓。

而另一項國際著名的研究發現,透析患者的血壓每降低4.5/2.3mmHg,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風險各降低29%,而整個死亡率降低20%。降壓治療能夠顯著地降低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

所以說,即使慢性腎臟病到了終末期已經開始透析,沒有“保腎”的意義了,但為了降低死亡率,也應該嚴格控制血壓。

慢性腎臟病控制血壓的目的是,通過控制血壓,以延緩腎臟病的進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減少死亡率。血壓既要控制達標,又不能使血壓下降過度。一般來講,慢性腎臟病血壓控制的目標是130/80mmHg以下,理想的範圍是130~110/80~70mmHg。

降壓的基礎是限鹽。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普通人每日鹽的攝入量應<5g,也就是鈉<2g。慢性腎臟病人應該更低。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慢性腎臟病人,都很難達到這個目標,所以還需要利尿治療。首選噻嗪類利尿劑氫氯噻嗪片,每日一片即可。如果水腫明顯,可換用袢利尿劑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可以說,利尿劑是控制高血壓的基礎治療。

慢性腎臟病的高血壓非常難以控制,需要2種或2種以上的降壓藥聯合用藥,而且往往需要大劑量,一般認為初始降壓劑量的4倍或更多。


李青大夫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理順題目先,一步步解讀下來就明白了整個事件,首先是腎衰病人不是死於腎臟這個問題。

我的回答腎衰病人是不會死於腎臟,除非你不接受治療,接受治療的腎病病人是不會死於腎臟疾病的,因為腎衰竭的病人要接受透析治療,腎功能不好那麼就要人工腎來替代腎清除體內毒素,在接受透析治療的病人是不會死去的。還是那句話除非你不接受醫生的治療,那麼肯定會因為腎臟不好造成毒素堆積,肌酐升高而死亡。這也是為什麼坊間一直有句話流傳說“尿毒症是不死的癌症”說法。


腎衰竭是死於心臟?

這個說法有點不全面,死於心臟是其中之一,下面我來解析一下,血液透析是不會死人的,透析患者死亡的原因就是長期透析過程引起的併發症導致的,比如長期透析引起心臟病,胃出血,肝病,肺病這些疾病一樣會導致人死亡,如果透析前有胃病的話透析期間不注意胃病的康復一樣會死於胃病,(我親眼見過透析病人胃出血過世了,那個病人透析大概4年)那麼為什麼透析又會引起這些器官併發症呢?主要原因還是腎功能不好引起的,雖然可以血液透析清除一部分的毒素,但是透析下來我們人體的肌酐還會在500左右這個數值,比起正常人肌酐57-107的範圍其實肌酐在500左右還是很嚴重的,長期肌酐在500甚至更高的範圍內就等於血液裡的毒素一直在浸泡著我們的身體,時間久了就會損傷器官,也就是我們說的透析帶來的各種併發症。


如何避免透析帶來的併發症?

首先尿毒症病人必須要透析充分,醫院規定透析一次時間是4小時我們不要提前下機,這樣的話就會造成透析不充分,毒素清除不夠充分。其次一定要戒口透析病人一定要嚴格控制水份,長期水分多了會心衰,還要注意飲食,不要喝冷水吃生冷食物注意胃部健康,最後就是發現有什麼不舒服一定要跟醫生說,不要私自中用藥,不要耽誤治療時間,聽醫生的話做透析病人該做的事,吃透析病人該吃的食物,按時吃藥,保持良好心態,適當鍛鍊身體。


腎判官


這個是要專科醫生才有準確答案,我只知道腎衰竭病理好像是引起呼吸不順,而導至死亡,具體是腎衰竭功能不能排解人體毒素和水分導至心房積水擠壓心臟讓心臟搏起受壓而產生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