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年輕美眉的重口味科普:胃+「麻」「辣」「燙」都還好嗎?

近日,主刀了又一例年輕的"賁門胃癌",病變的巨大和幽門的完全梗阻使我"迎頭而上"無從選擇,可現實的探查只是進行了"胃底空腸吻合"再姑息不過的手術。術後的"印戒細胞癌"病理似乎真的又預言著"魔咒"般的徒勞!

對年輕美眉的重口味科普:胃+“麻”“辣”“燙”都還好嗎?

所有的一切並不都是術前那麼理想

至此,又回想起兩年中進行過的兩例太年輕的病人:21歲、24歲,清一色的面容嬌好,清一色的柔弱,但就診時也是清一色的中度貧血,不同的是一位是人民教師另一位是農家視為"功臣"的兩個男孩的母親。

檢查後也是清一色的"賁門胃巨大潰瘍伴出血,懷疑印戒細胞癌"!

太年輕,太責任重大,地市級醫院的我真的無力承擔這"愛的綁架",經檢查無它處轉移,特意外邀著名專家手術。但術後的效果依然是清一色的遺憾:相繼於術後11月、13月離世!

對年輕美眉的重口味科普:胃+“麻”“辣”“燙”都還好嗎?

努力到“無能為力”

今天的文章,我不想對"印戒細胞癌"的高惡性和預後以及治療方案進行科普,因為就在1周前,主刀手術的一位6年的"胃印戒細胞癌"病人來院複查一切正常(這位蒿大哥的康復別有另番感慨,後訴)。今天,我要對隱藏在疾病之後的"必然性"征討!

為什麼漂亮的女孩得此"殘忍之疾"?為什麼?

生活習慣!雖不是必然,但這絕非偶然!~"麻辣燙"(醫學科普,不涉及個人喜好和美食偏薄)。

曾記得術後的閒聊,我問到了她們的飲食如何保持如此嬌弱的許多人"夢寐"的美?

清一色的回答:麻辣燙!

對年輕美眉的重口味科普:胃+“麻”“辣”“燙”都還好嗎?

麻辣的誘惑和滾燙的爽

一位教師,收入一般工作瑣事多多,"快""味道""流行""廉價"便成了她的首選,對飲食健康的知識空白造成了一日三餐的麻辣燙;

而那位為"祖上積德"的英雄男孩兒母親,在家務農,純屬被婆婆慣養的:上網打遊戲、外賣麻辣燙。美其名曰:味道棒,又吃不胖,其實還經常拉肚子減肥!

"麻""辣""燙"!當分開的三字在腫瘤外科的眼中好像個個是胃腸粘膜的"剋星"!

麻是各種料和花椒的麻,辣是辣椒油的辣,燙是連湯帶菜一大碗,熱騰騰燙舌頭的燙。如果再有大大的"牛油"加底,便更多了幾許"厚重"。這便是經典的"老派"~傳統、費時、成本高。

對年輕美眉的重口味科普:胃+“麻”“辣”“燙”都還好嗎?

“屌絲級”的享受

短平快的"新派"火鍋麻辣燙以"更"出彩:更麻、更辣、更濃、更紅豔。幾小袋秘製調料粉加幾滴"神秘"的"點睛之作",飄香的誘惑在街邊、巷尾甚或午夜的十字路口!以至於在電梯間可以聞到1天前的餘味繚繞、以至於回家後家人還問"你又吃麻辣燙了?"。

對年輕美眉的重口味科普:胃+“麻”“辣”“燙”都還好嗎?

來自《香水有毒》的歌聲

真刺激,刺激的不僅僅是味蕾的極限,更考驗的是胃腸粘膜的修復力,純粹的"養生素菜"沒有增肥煩惱,再來一杯冰鎮的"奶茶"真的是漂亮美眉的首選!(奶茶的殺傷力也是爆棚的)

但,加熱沸煮後的"亞硝酸鹽"、以及最佳溫度下"辣椒素"的殺傷力、接近100℃高溫的入嘴吞嚥......一次可以、一天可以,一年、兩年呢?

對年輕美眉的重口味科普:胃+“麻”“辣”“燙”都還好嗎?

胃,你好嗎?

首先,我一點也不否定中國特色"麻辣燙"的美味和正統,殊不知在成都、重慶出差的我這是遍嘗巴蜀美味。

其實,我也經常在家自己做麻辣燙:花椒、麻椒、青葉、大料等天然食材,上等小米椒、陝椒,牛骨、鯽魚、香菇,外加上等牛油多多。熬製5小時,犒勞學無止境的公子。但經常的評價就是"沒味道,差的遠",在此時我便會說一些小孩子聽不懂的話:再要滋味我就去化工店買幾種秘方了,真不行你把沒用完的生日蠟燭加進去(笑談)!

對年輕美眉的重口味科普:胃+“麻”“辣”“燙”都還好嗎?

不指名的“添加”您懂得

閒話不聊,胃腸粘膜不能燙因為它柔弱修復尚待時日;胃腸粘膜不能毒,因為它會統統吸收;胃腸粘膜不能糊,因為它要好好呼吸,滿嘴的油和鋪滿每一個粘膜凹陷的蠟......極端的長期刺激便是細胞不斷的受傷修復增生裂變!

"麻""辣""燙",真的無法分開時,請你給出粘膜修復呼吸的時間;真的解饞時,選一個夠成本夠厚重的牛油老字號!

對年輕美眉的重口味科普:胃+“麻”“辣”“燙”都還好嗎?

我們的真心只“胃”你

"食"之有味、"道"卻無語。不僅僅是有不良飲食習慣的美眉們,我們都應健康飲食,遠離食道、胃腸的"悲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