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一個物種瀕臨滅絕?


是什麼讓一個物種瀕臨滅絕?

全世界有7,000多種物種被認為是瀕危物種。這個數字甚至還不包括被列為極度瀕危或野外已滅絕的植物,動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種類-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一個物種越來越接近滅絕。

那麼一個物種到底是如何瀕臨滅絕的呢?

雖然不同的政府和地方組織通常有自己的方式來決定自己領域的物種,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仍然保留著世界上最全面的瀕危物種清單。所謂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根據五種不同的標準對每個物種進行評判,以獲得深入的科學方法。根據IUCN,瀕危物種是一個滿足下列條件的任何一個:50%-70%數量減少超過10年,總地理區域小於5000平方公里(或單個區域面積小於500平方公里),數量規模小於2,500名成年,250名幼年的受限人口,或統計預測它將在未來20年內滅絕。

是什麼讓一個物種瀕臨滅絕?

雖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涵蓋了廣泛的瀕危物種,但它並沒有說明物種如何達到這些低點。準備感到內疚吧:當涉及物種衰退時,最常見的因素是人為干預。棲息地的喪失,外來物種入侵環境,狩獵,汙染,疾病和遺傳變異的喪失都是物種衰退的原因,而且往往這些都是人類活動的結果。

是什麼讓一個物種瀕臨滅絕?

拿禿頭鷹為例:北美人口增長和城市發展限制了動物的棲息地; 狩獵老鷹運動的增加降低了他們的規模; 在農場使用滴滴涕農藥會損害動物的生殖能力。該物種在1978年被列為瀕危物種。

即使人類是物種衰退的頭號原因,我們也在努力拯救,將物種歸類為瀕危物種,也會鼓勵人為干預採取扭轉行動。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的保護工作將禿頭鷹的狩獵和20世紀中後期農藥滴滴涕的使用定為犯罪。這種行為是積極的,因為禿鷹正在崛起,並於1995年從瀕危物種名單中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