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鎮痛日|別讓「疼痛」困擾你

國際疼痛學會決定從2004年開始,將每年的10月11日定為“世界鎮痛日”,並將10月11日至17日(10月的第3周)定為“中國鎮痛周”。

世界镇痛日|别让“疼痛”困扰你

疼痛是疾病嗎?

疼痛是人類一生中體驗最早、最多的主觀內在感覺,然而,人們對疼痛的認識卻比較片面,認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狀,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會消失,所以還有眾多患者正在忍受著疼痛的折磨。在國際醫學界,它被列為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後的第五大“生命體徵”。疼痛也是一種保護性信號,對於尚能忍受的慢性疼痛,許多人不把它當回事,能忍且忍。世界衛生組織已明確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狀,慢性疼痛是疾病。

01

急性疼痛:指短期存在(少於三個月)、通常發生於傷害性刺激之後的疼痛,由原發疾病引起,隨著原發病治癒疼痛也隨之消失。而急性疼痛如果在初始階段未得到完全控制,可能會發展為慢性疼痛。

02

慢性疼痛:常在原發疾病治癒後,疼痛仍持續存在,並呈逐漸加重趨勢,可在沒有任何確切病因或組織損傷的情況下持續存在,此時機體病理的生理變化與原發疾病完全不同。

疼痛的分級

世界镇痛日|别让“疼痛”困扰你

疼痛時應該避開的誤區

世界镇痛日|别让“疼痛”困扰你

除用傳統局麻藥封閉或阻斷傳入通路的活動外,推拿、按摩、熱療、電療等物理療法也可緩解疼痛。針灸和輕度電刺激神經等療法,在疼痛特別是慢性痛治療上已被廣泛應用。基於心理因素在疼痛產生與防治上的影響,安慰劑、催眠、暗示、鬆弛訓練和生物反饋等加強正性情緒活動等心理療法,以及其他增強信心和減輕恐懼的任何藥物或處理,均有助於緩解或減輕疼痛。

疼痛出現後最佳方式是明確病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而不是默默忍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