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危機論」引發熱議 經濟日報刊明確回應!

大多數人都知道,本月是全球最大金融危機爆發十週年。值此10週年之際,一些市場人士預測,下一輪危機正在醞釀當中,其中有人還將危機爆發地鎖定在中國。

這種論調並不陌生。早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前,一些國際組織在進行全球風險預測時,就已經將"中國危機"列入其中。十幾年來,他們的預測從中國經濟將硬著陸轉變到中國將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其側重點雖有切換,但對中國經濟的擔憂似乎沒有盡頭。

“中國金融危機論”引發熱議 經濟日報刊明確回應!

這一次,他們關注的焦點是中國的槓桿率。過去一段時期,我國宏觀槓桿率增長較快是其發展階段性特徵所決定的。我國超高的儲蓄率、欠發達的權益融資,導致儲蓄較多轉化為債務推升了槓桿率。過去10年是我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10年,隨著房地產市場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貨幣化進程加快,隨之而來的,正是相關企業和個人的槓桿率快速抬升。此外,由於我國國企和政府融資平臺實際上承擔了一定的政府融資職能,企業槓桿率因而上升較快。隨著金融市場的深化發展,"影子銀行"業務在監管的"空白地帶"出現,"影子銀行"的加槓桿行為也成為槓桿率上升的推手。

近年來,我國充分認識到了高槓杆的風險。一系列結構性去槓桿政策有序推進,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及結構性信貸政策、金融監管政策在內,一系列去槓桿政策協同出臺、共同發力。

經過努力,我國宏觀槓桿率增速已經明顯放緩。2017年槓桿率增幅比2012年至2016年槓桿率年均增幅低10.9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槓桿率增幅比去年同期又收窄1.1個百分點。這顯示出我國結構性去槓桿穩步推進,金融風險防控成效初顯。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槓桿率高速上升的階段已經過去。我國商品和要素領域的貨幣化程度已經較高,金融監管顯著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約束逐步強化。各方普遍預測,中國的槓桿率將總體趨穩,並逐步有序降低。

在槓桿率增速"換擋"的當前,我國穩健的經濟基本面將為經濟金融平穩運行提供支撐,有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總體運行平穩,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已經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區間,工業企業利潤穩定增長,優化經濟結構、防控金融風險取得了積極成效。

就連許多過去"唱空"中國經濟的國際機構都轉變了看法。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日前在報告中稱,中國爆發全國金融危機的風險仍然較低。穆迪認為,中國對外部融資的依賴程度低、外匯儲備規模龐大、資本管制嚴格等因素,仍然是支持中國系統穩定性並緩解系統性風險的主要特徵。

"中國金融危機論"站不住腳,但在國內外環境依然複雜多變的形勢下,我們也應始終保持對各類風險的高度警惕,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在強化金融監管、防微杜漸的同時,更注重引導好預期,同時繼續深化金融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練好"內功",築牢風險"防火牆"。

目前,我國爆發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輕微的市場波動也屬正常,捕風捉影的謠言不可信!相信我國的市場經濟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