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隨著近期清宮戲的熱播,諸如皇后、皇貴妃、貴妃等等五花八門的皇帝大小老婆們的封號再次勾起了吃瓜群眾的好奇心。皇帝的大小老婆們到底是怎樣區分等級的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先說最早的建州及後金時期。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女人們並沒有像後世那樣嚴格區分等級。基本還是遵循女真舊俗,和其他女真貴族的女人一樣,有名分的女人被稱為福晉,沒有名分的女人被稱為格格,僅此而已。即便清太祖建國稱汗之後,也僅僅是將正室稱為大妃而已,其他並無太多變化。例如攝政王多爾袞的生母烏拉那拉氏(阿巴亥)彼時的身份就是大妃。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清太宗皇太極即位之初,也並沒有改變這個舊俗,而僅僅是作了一些修改和規範,冊立了諸如中宮福晉、西宮福晉等等。崇德元年,清太宗去汗號稱帝,改國號為清。此後,開始逐步規範後宮制度,但也僅僅是建立了所謂的五宮,即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並沒有作更加細緻的區分。例如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就曾經是永福宮莊妃。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清朝入關成為中央政權之後,自然是不能像當初在關外那樣小打小鬧了。隨著清世祖福臨逐漸長大、有了女人之後,後宮制度的完善也被提上日程。順治十五年,清朝仿效歷代中央政權舊制並予以革新,建立了一套新的後宮等級制度,即乾清宮設夫人一名,淑儀一名,婉侍一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慈寧宮設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無定數。然而,這個制度並沒有真正得到貫徹執行,早年的福晉、格格等稱號也依然事實存在。而且,還雜糅了一些明制以及後世后妃等級制度的雛形,總之是比較混亂。例如清世祖的廢后博爾濟吉特氏被廢后就降為了靜妃,而不是以上的任何一個封號。因此,這套等級系統基本等於是名存實亡。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直到康熙年間,清朝的後宮等級制度才最終得以完善,形成定製。即為後人所熟知的那一套:皇后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二名、妃四名、嬪六名,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六宮。此外,皇帝暫時沒有名分的女人被稱為官女子,此類所謂的官女子通常是內務府選秀出身的宮女被皇帝臨幸後的臨時稱號,特例除外,一般不久後都會被給予一定的名分,諸如常在、答應之類。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關於嬪以上的名額,並不是說皇帝必須有這麼多妃嬪,而是妃嬪的編制是這麼多,可以滿編,也可以不滿編,甚至出缺。例如清朝定製,皇后在世時不設皇貴妃(清高宗弘曆的令懿皇貴妃、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屬於特例。在清高宗繼後烏拉那拉氏去世之前,皇后和皇貴妃的確共存了一段時間。但是,實際上彼時的烏拉那拉氏已經被不廢而廢,只剩一個皇后的空銜而已。較起真來,這唯一的特例其實算不得是特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皇貴妃的編制撤銷了,而是暫時出缺而已。皇后去世或被廢后,皇帝不立繼後,皇后出缺,由皇貴妃攝六宮事同理。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說一說這些名目繁多的皇帝大小老婆們的封號。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皇后,皇帝的正妻,編制一名。但不是說皇帝只能有一位皇后,如果皇后去世或者被廢,皇帝可以娶繼後或者將原有側室扶正為繼後,但編制仍然只有一名,不能同時冊立兩位皇后。例如清宣宗旻寧,他的第一任皇后並不是原配,而且繼妻。因為他即位時原配已經過世,只能冊立繼妻為後,即孝慎成皇后佟佳氏。而原配則被追諡為皇后,即孝穆成皇后鈕鈷祿氏。佟佳氏去世之後,清宣宗又將側室全貴妃鈕祜祿氏冊封為皇貴妃,不久扶正為皇后,即孝全成皇后。此外,清世祖追諡的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屬於特例,這裡就不鋪開說了。但是,無論如何折騰,活著的皇后始終只有一個。當然,皇太后除外,有兩宮並立者,雖然都擁有皇太后身份,但仍舊以先皇帝之皇后為尊。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慈安太后)和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無論慈禧多牛,還是得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稱比自己歲數小的慈安為姐姐。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皇貴妃,明清時期較為特殊的一個後宮等級,地位和待遇僅次於皇后,通俗講就是副皇后。正因為地位特殊,足以威脅到皇后的地位,清朝特別規定皇后在世時不設皇貴妃(唯一的特例前面已經講過)。所以,清朝的皇貴妃通常有這麼幾類情況:一、臨終前皇帝加恩提升的,如清高宗的慧賢皇貴妃高佳氏。二、死後追諡的,如清高宗的淑嘉皇貴妃金佳氏。這兩類主要是安慰獎,同時也提高了喪葬規格。三、皇帝給已故或守寡的庶母升級的,這類情況基本要麼是皇帝向自己的庶母兼養母報養育之恩,要麼是對自己異母的兄弟投桃報李。如清仁宗顒琰追諡自己的庶母兼養母慶貴妃陸氏為慶恭皇貴妃、清世宗胤禛追諡異母弟怡賢親王胤祥生母敏妃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四、皇后出缺,皇帝暫時不想立後,冊封一位皇貴妃攝六宮事,也就是以副皇后身份代理皇后。清宣宗的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起初就是這個身份,只不過後來因為她的親兒子恭忠親王奕訢硬要,養子清文宗奕詝礙於孝道和一些其他原因不得已在其臨終前勉強給了一個“低配版”的皇后身份(即死後諡號字數較正牌皇后減少,且不繫帝諡。至於完全享受皇后待遇,那是祺祥政變之後慈禧對奕訢的投桃報李,是後話了)。此外,清仁宗的親媽孝儀純皇后魏佳氏生前也幹過這個活兒,只不過死後多年,在兒子即位前被丈夫追諡為皇后,給扶正了。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至於貴妃、妃、嬪,是皇帝普通小老婆們的封號,主要拼的是老公的寵愛和孃家的背景。清高宗的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和繼後烏拉那拉氏(一說為輝發那拉氏),同是潛邸側福晉出身,清高宗即位後卻一個封為貴妃,一個封為妃(嫻妃)就是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因為高佳氏的父親高斌彼時勢頭正盛,女兒自然也跟著沾了光。當然,老公的寵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以上都是正室和有名額限制的高級小老婆,接下來就是沒有名額限制的低級小老婆了。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先說貴人。貴人主要是戶部組織的八旗選秀所選中女子的起步職務,特例除外。慈禧老佛爺當初經選秀入宮,就是從貴人起步的。至於經內務府選秀選中的宮女被皇帝臨幸後一般很少能直接提升為貴人的,同樣特例除外。據說,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就是內務府出身(與《清史稿》記載略有出入),但起步就是貴人,也難怪後來能成為皇帝他媽了,絕對是官女子中的戰鬥機!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接下來是常在和答應,這兩個屬於皇帝小老婆中級別比較低的等級,通常是內務府選秀選中的宮女被皇帝臨幸後得到的封號。當然,貴人以上的小老婆犯錯被降級也有降為常在、答應甚至官女子的,但比較少,並不是主流。至於早年間電視劇《戲說乾隆》裡的宮女——春喜小答應,那就純屬是胡說八道了……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最後就是官女子了,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官女子有點類似民間的通房丫頭,雖然被主人睡了,但是地位仍然是丫頭,暫時還沒有成為小老婆。不過,絕大部分情況下,官女子最後還是能升級為小老婆的,以常在、答應為主。當然,這類女子也基本都是內務府選秀出身的宮女。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至於像一些電視劇裡說的那樣,皇帝微服出巡,帶回來一個漢人女子冊封為妃,那絕對是不可能的。清朝旗漢不通婚是鐵律,尤其皇家更是如此。反倒是對於回部(西北地區的維吾爾等少數民族)和外藩蒙古(非隸屬蒙古八旗的蒙古族)例外,清高宗的容妃(即傳說中的香妃)就來自回部,算是統戰需要吧。有人肯定要說了,清世宗的敦肅皇貴妃年氏不是漢族人嗎?其實不然,年姓看起來是漢姓,但實際上年氏家族隸屬漢軍八旗,並不是清朝定義的漢人。雖然是漢姓,但確依然是旗人。終清朝兩百餘年,後宮絕對沒有一個漢人女子,即便是退位後“大婚”的清廢帝溥儀依然如此。

皇帝老婆的分級管理制度——皇后、皇貴妃、貴妃……到底咋回事兒

(照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