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讀書,怕是跟不上學生思維的「腳步」了!

建議/教師不讀書,怕是跟不上學生思維的“腳步”了!

在一定意義上說,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讀書的空間,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

首先,教師讀書要廣泛,現在的信息,瞬息萬變,不讀書,不天天讀書,哪能跟上時代的節拍?每天,都能捧起書,捧起各種各樣的書,或細讀,或略讀,堅持不斷,養成習慣,就會做到不被時代淘汰。我們的教育不應該是狹隘的,作為語文教師,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介紹一些書籍給學生,如果教師本身讀了很多書,她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更好地介紹一些適合學生的書給他們。“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師的一桶水,已經不夠了,要有長流水。”一桶水也罷,一泉水、長流水也罷,歸根到底是要求我們老師,做到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知識哪來?

其次,教師讀書要滲透,語文教師不是一個知識的兜售者。只有教師本身把所要教授的知識理解透徹,他在可以深入淺出的把知識交給學生。教師身上有了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他才有可能在一兩節課使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

建議/教師不讀書,怕是跟不上學生思維的“腳步”了!

第三,教師只有多讀書,讀好書。在廣泛的閱讀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口頭表達和寫作給學生一個很好的示範。

再次,教師要有一套自己的有效的讀書習慣與方法。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一些行為習慣是很容易受到被人的影響的。作為語文老師,如果你由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與方法,並以之影響學生。這比交給學生一些知識要寶貴得多。

教師不讀書,非合格教師也。

附上喜歡的魯迅關於讀書的一段話:魯迅說的明白:“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但請不要誤解,我並非說,譬如在國文講堂上,應該在抽屜裡暗看《紅樓夢》之類;乃是說,應做的功課已完而有餘暇,大可以看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裡研究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瞭解。”“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建議/教師不讀書,怕是跟不上學生思維的“腳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