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貝集團張良倫:社交電商的增速不輸新零售


貝貝集團張良倫:社交電商的增速不輸新零售

10月20日,由杭州市政府、浙江省商務廳主辦的第五屆2018中國(杭州)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正式開幕。本次電博會以“新零售·新商業·新消費”為主題,圍繞數字經濟、新零售等展開探討,引領國際電子商務和零售業發展趨勢。貝貝集團創始人兼CEO張良倫受邀出席“2018全球電商領袖”峰會,與沃爾瑪中國區高級副總裁陳志宇、連連支付CEO潘國棟、阿里巴巴1688智慧市場總經理田園、場景實驗創始人吳聲等大佬一起,共同探討新零售時代下的電商創新與進化。

貝貝集團張良倫:社交電商的增速不輸新零售

貝貝集團創始人兼CEO張良倫

從打造電商之都,到中國首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落戶,再到加快建設“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博會不僅成為杭州聯通世界、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關鍵紐帶,更是杭州創業創新的重要平臺。作為杭州本地土生土長的企業,貝貝集團自2011年成立開始,便一直加速業務的創新迭代,目前,旗下擁有貝貝網、貝店、貝貸等平臺。

全球電商看中國,中國電商看杭州。自2016年杭州首次拋出新零售概念,一股新零售業態之風迅速席捲各行各業。新零售的多輪變革引領了新的消費時代,消費者的關鍵詞不再是物美價廉,品質、社交、便捷、移動定製成為社會“熱詞”。在這個時代,傳統零售乃至電子商務都成了一種舊模式,企業又如何在新物種崛起的時代下繼續生存,如何在新風口下創造零售奇蹟?

在峰會現場,貝貝集團創始人兼CEO張良倫分享到,“就目前的電商發展來看,社交電商化和新零售是未來電商行業的兩大發展趨勢,而社交電商未來的前景完全不亞於新零售。”在過去一年,貝貝集團旗下業務開始全面社交化,貝貝網運用“產業化思維”、“社群思維”,完成了從母嬰到“家庭消費”的升級。而在社交化過程中,貝貝集團成功推出了新的業務——

社交電商平臺“貝店”。成立於去年8月份的貝店,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目前每個月維持30%以上的體量增長。

對於電商行業的下半場流量爭奪戰,張良倫認為,科技化、社交化、全渠道化將會是電商行業的三大發展趨勢。沃爾瑪中國區高級副總裁陳志宇則表示,諸如無人駕駛技術以及配套電池技術的出現、AI技術的出現等,可能在三到五年內對零售業產生非常大的顛覆性的一些改變。

貝貝集團張良倫:社交電商的增速不輸新零售

以下為“全球電商領袖峰會”圓桌對話環節實錄精編(有刪減):

全昌連(36氪副總裁、《零售老闆內參》總裁):這一輪的新零售變革,離不開一個大的背景,就是新消費。行業普遍總結的趨勢是消費升級,但是,也有觀點認為是消費降級,或者消費分級。在座的各位嘉賓,你們認為對新零售變革與新消費,是怎樣的關係?

吳聲:消費跟新零售是同頻共振,我們追求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效率,更高的體驗。

張良倫:我呼應一下吳聲老師的觀點,從貝貝集團旗下平臺的數據來看,貝貝網之前憑藉母嬰佔據了整個媽媽群體,但從目前的交易額來看,母嬰品類只佔媽媽群體消費總體中的20%多。

我們再回到最開始的話題,我認為幾個關鍵詞就是消費升級、消費降級和消費分級,我是經歷了這三個詞的過程,它有一個歷史淵源,消費升級的提出緣由跨境電商的崛起,到之後拼多多的崛起,“消費降級”開始被普遍提及。從整個過程來看,人群是沒有變化的,變化的是觀念。在“消費升級”、“消費降級”、“消費分級”中,我更認可的是消費升級。就是說到底我們界定升級的好與壞的標準是什麼?我認為標準是東西的好與壞。從消費習慣來說,只是不同維度的消費升級,只是價格沒有提升,但是在這個價格帶,大家買到的東西追求的品質比以前更好了。

在我看來,這三個詞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是代替不同人群對於升級的表現特徵的不同,本質上是隨著整個中國經濟和升格消費水平的提升,實際上整個中國人民不同城市的中國人民都在進行消費升級。

全昌連:新零售的劇烈變革,對傳統零售企業帶來了巨大影響,傳統零售紛紛謀求轉型,現狀如何?在實踐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接下來如何創新突破?

張良倫:在零售這一塊,貝貝集團看到了兩個最大的趨勢,一個是社交電商化,還有一個就是新零售的趨勢。在杭州,社交電商是大家相對談的比較少的,更多是新零售。事實上,我們認為,社交電商的增速和趨勢完全不亞於新零售的發展。

在過去一年,貝貝集團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在社交電商上,一個是貝貝網開始全面社交化。而在社交化的過程中,貝貝網除了完成從母嬰到家庭消費的升級外,還成功推出了新的業務——社交電商平臺“貝店”。成立於去年8月份的貝店,一直是快速增長的態勢,到現在為止,在保持它的體量非常大的同時,每個月還能維持30%以上的增長。

現在的零售有個很重要的趨勢,它從原來的“人找貨”發展到了“貨找人”。在整個內部體系,在閉環完成整個貨找人的事情,其實起著一個很重要的場景是目前人們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微信這樣社交媒體上面。

目前,微信電商就已經是一個將近萬億的市場,而這裡面是一個新的形式。我們在談貨找人的過程中,我們在思考人在哪裡?微信裡的人是最多的,微信是人們常用的聯繫方式,如果在微信裡就被貨品觸達,這個觸達效率是在淘寶這些APP之前的。基於此種狀況,微信延伸出來了挺大的機會。也就是說,整個零售裡面由於觸達的前置導致微商和微信電商的這種生態的產生,進而實現了貨找人更高的效率

在今年,貝貝集團也將會推出一個新的平臺,解決線下門店的用戶觸達問題。我認為,用戶的獲取、觸達和銷售,可能未來會全面的全渠道。所以,在未來整個新零售之後整個對於用戶服務會越來越無界。作為一個新的創業型的電商平臺來看的話,我們不會拒絕任何一個可以觸達用戶的通道。同時,去思考使用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融入到這個基礎設施裡面去完成科技化和信息化對於我們所有的消費者和店主的服務。

我們看到阿里更多的是自己構造一個基礎設施,他希望所有信息和商品全部在阿里這個體系去完成,這個非常龐大和非常偉大的一個設想。與此同時,阿里的閉環以外其實還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裡面就需要很多人去服務的,就像連連支付在服務跨境和服務很多其他產業一樣。其實,從從業者來看我們希望擁抱社會里面很多基礎設施,然後完成這裡面科技化和信息化的建立和改造。

全連昌:從目前來看,零售業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未來的進化方向是什麼?暢想以下,3-5年後,零售業會進化成什麼樣?

潘國棟:要買東西一定要買的越來越少,越來越能夠想到就能夠買到,這是一個速度。全球買全球賣是必然的趨勢,在這個趨勢下面中國的出口企業,出口的中小的跨境電商企業擁有一個巨大的機會。

田園:我們認為現在新零售三到五年後的很大的改變其中之一就是商品的數字化的程度會變的更高。品牌商今天佔據了整個我們的零售的主導,但未來我們認為零售商一定會佔為主導,我們認為未來每一個零售商,今後不再是賣“貨”的角色,而是一個消費顧問。

張良倫:我自己看未來幾年零售的變化,說出來特別樸實,跟現在“客戶第一,顧客第一,用戶第一”都是一樣的,但確實是整個零售裡面最根本性的東西,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而如果我們去看趨勢,我覺得未來有三個趨勢,第一個是屬於科技化,第二個是屬於社交化,第三個是全域化/全渠道化,需要全渠道服務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