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至2017年,南昌港貨櫃吞吐量年均增長27.36%

1996年至2017年,南昌港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27.36%

位於南昌經開區白水湖工業園港口大道的江西國際集裝箱碼頭上,工作人員忙著將貨物裝箱。據瞭解,該碼頭以外貿出口為主,主要運載高安瓷磚、江鈴汽車和方大特鋼鋼材等產品,大部分產品從碼頭運抵上海的港口後再運往國外。

改革開放前,南昌港水路集裝箱運輸是一片空白。改革開放以來,南昌的港航企業改革經營機制,形成國家、集體、個體企業“一起上”的新格局,企業積極發展水路集裝箱裝卸運輸業務,南昌港的集裝箱年吞吐量從1996年的830標準箱增長到2017年的13.33萬標準箱、年均增長27.36%,集裝箱運輸成為南昌水運發展的新亮點。

滕王閣碼頭為江西首個集裝箱碼頭

南昌港地處贛江下游,瀕臨鄱陽湖,是江西省重要的水路交通樞紐,也是全國28個主要內河港口之一。“水路運輸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前我們的水運貨物沒有裝箱,這種傳統的運輸方式裝卸效率低、船舶週轉慢。集裝箱作為一種新的運輸方式,改變了這種狀況。”南昌市港航管理處工作人員說。

1996年3月,南昌港滕王閣碼頭門式軌道起重機進行技術改造,起重能力達到24噸,3月10日試吊集裝箱獲得成功,江西省內河港口有了第一個集裝箱碼頭。這一年,南昌至上海水路國際集裝箱內支線班輪運輸率先開通,南昌的港航企業正式開始水路集裝箱裝卸運輸業務,當年南昌港首度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30標準箱。1997年10月,南昌港滕王閣碼頭擴建改造,集裝箱堆放場地擴大到4700平方米,由2層堆放240標準箱擴大到3層堆放780標準箱,年裝卸能力達到1.5萬標準箱。同時,南昌港滕王閣碼頭獲批為南昌港貨運口岸管理區,這也意味著集裝箱出口貨物可在港口直接驗關封箱運往國外。

1999年,江西遠洋運輸公司與南昌市昌北港埠公司共同改造南昌昌北碼頭,形成集裝箱堆場1000標準箱的堆放能力和集裝箱年吞吐量5500標準箱的吞吐能力。當年,南昌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22標準箱。

集裝箱運輸迅猛發展

為進一步提高南昌港集裝箱裝卸運輸能力,2001年5月,江西遠洋運輸公司和江西港航運輸公司合資組建了江西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參與新的南昌港江西國際集裝箱碼頭籌建工作。

江西國際集裝箱碼頭毗鄰南昌綜保區、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等地,港區進出交通非常便利。2005年5月,江西國際集裝箱碼頭建成,碼頭岸線長595米,有1000噸級泊位2個,配置門式起重機4臺,設計年吞吐量5.16萬標準箱。新碼頭建成後,南昌港水路集裝箱運輸迅猛發展,2005年南昌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3879標準箱,2006年完成19009標準箱,2010年增長至40510標準箱。

隨著航運、港口條件的改善,南昌港水路集裝箱運輸船由小變大,運輸線路更加完善。2000年,南昌港擁有290標準箱位集裝箱運輸專用船;2005年,擁有1015標準箱位集裝箱運輸專用船;到2010年,擁有2023標準箱位集裝箱運輸專用船。

同時,南昌港有三條航線:南昌-上海內支線運輸,為南昌港核心航線,經營船舶12艘,每週3班,平均每船載重100標準箱;南昌-九江小支線運輸,為南昌貨物出口的補充航線,運營船舶2艘,每週2班,每船載重54標準箱,從南昌中轉九江再換船至上海;南昌-南京內支線運輸,由江西遠洋運輸公司和南京通海航運有限公司合作,將南昌港的集裝箱貨物運至南京中轉,再運到上海洋山港轉海輪運往國外。

龍頭崗綜合碼頭投用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江西省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南昌港出口貨物不斷增多,江西國際集裝箱碼頭的裝卸能力已不能滿足實際需求。2011年,省發改委批覆南昌港新建龍頭崗綜合碼頭一期工程。

龍頭崗綜合碼頭一期工程地處贛江二級航道、105國道、京九鐵路及昌九城際鐵路、福銀高速公路交會處的新建區樵舍鎮,毗鄰南昌昌北國際機場。項目佔地面積591畝,泊位岸線408米,建有4個2000噸級泊位,設計年吞吐量集裝箱20萬標準箱、件雜貨180萬噸,於2016年9月建成並試運行。

“龍頭崗綜合碼頭以經營集裝箱、件雜貨裝卸為主,兼顧倉儲、中轉換裝、運輸組織、臨港開發、現代物流等港區服務,服務範圍以南昌市及周邊縣區為主,並可輻射周邊200公里區域內的物資運輸服務。”南昌龍頭崗綜合碼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龍頭崗綜合碼頭一期工程的建成使用進一步加速了南昌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數據顯示,南昌港2017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3.33萬標準箱;今年上半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3143標準箱,其中龍頭崗綜合碼頭完成21294標準箱。


分享到:


相關文章: